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要善于捕捉课堂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和思维火花,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外;生成性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若因为担心“意外”打扰我们的教学思路,使自己无法驾驭课堂,延误教学时间,而去阻止“意外”的发生,将会使教师错失许多因“意外”而生成“精彩”的良机。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中融合了学生的疑惑、错误等要素,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和思维火花,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既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能,培养其探究和质疑精神,又能获取新的知识,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意外资源在动态中无痕生成“精彩”,创造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错误资源,曲道引导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引出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1:在推导得(ɑ b)2
=ɑ2 2ɑb b2公式后进行巩固练习,老师多次强调在应用此完全平方公式时不要漏掉“积的2倍”,即2ɑb,可是还有同学在计算时漏掉。面对学生这种“不该犯”的错误,教师立即让学生停止练习,在黑板上并排写上①(5 4)2=52 42;②,(5 4)2=52 2×5×4 42然后组织学生计算、讨论、判断。
师:请计算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然后对比,讨论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甲:①式的左边值是81,右边值是41,所以等式不成立;②式的左边值是81,右边值也是81,所以等式成立。
生乙:我同意甲的看法。①式的错误是在用完全平方公式(ɑ b)2=ɑ2 2ɑb b2计算展开(ɑ b)2时,漏掉了ɑ、b积的2倍,即少了2×5×4。
生丙:我同意甲乙俩人的意见,今后计算类似(ɑ b)2的题目时,要正确使用公式,不要漏掉“积的2倍”了。
该案例中的教师,面对自己多次强调后仍出现的错误,不是放弃这个练习中出现的细节,而是立即对自己原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快速采取措施,调整预设,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去做、去看、去想、去说、去比较、去感悟,使学生通过自主方式明辨是非,教师在学生的错误细节处选中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制高点”,成为课堂有效生成的发现者。
二、即逝资源,细微观察
数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尴尬的境地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2:梯形的中位线(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
师:三角形有中位线,那么梯形也有中位线吗?梯形的中位线又有如何的性质呢?
生:(在没有教师的示意下,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老师,梯形有中位线,是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生洋洋得意地坐下,似乎在等待着老师的表扬)
师:(愣了一下)你已经知道了……很好,请坐下。(师面带不悦之色,继续下面的教学程序)
案例中,学生的发言确实难为了教师:什么都知道了,还学什么呢?预案中的所有设计全部被冲破了,还怎么教呢?
这是在班级课程授课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结果,即所谓的“未学先知”。而老师不恰当的提问使得了知识结果的直接出现,破坏了老师预定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为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老师除了在课前设计时,要尽量规避提出那些大概使得知识结果直接出现的难题之外,更为注重的是,要在充实预知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学程序进行预定,以满足学生“更高的需求”。
三、窘迫资源,坦然面对
在教学生涯中,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感觉——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超出意料之外,而糟糕的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又不足以自信地做出明确的判断,此时将陷入两难的境地。怎么办呢?于是很多教师选择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甚至干脆置若罔闻。然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赋予了教师角色的全新内涵,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专家或引导者。如学生一样,教师也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假如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面对问题无法做出即时解答时,大可以真诚处之,坦然面对。
案例3:师:(出示例)如下图,表示某人从家出发在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像编一个故事。
生1:“张大爷吃完晚饭后外出散步,走了10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报刊亭,看了20分钟的报纸,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
生2:“小颖从家里骑自行车,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目的地,20分钟后办完事情,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当大家都沉浸在欣赏故事编得精彩与否,情节是否符合题意时,有个学生把手举得特别的高。
生3:“你们编的故事,怎么中间一段都是看报、休息、吃饭、买东西之类不动的,听都听烦了,没有动的吗?”听了他的一番话,全班傻眼了,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景消失了,笔者的心更是一惊:教了20多年的书,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按静止处理的呀,难道有错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距离不变,当然是静止的,但有没有运动的呢?应该有。但具体的例子老师一时也想不起来。笔者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再请同学们回去好好想想,看谁先找到?
由于笔者的坦然面对,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学生的兴趣来了,积极性也高了:“今天的问题难住了老师,有挑战性!”过了一两天,这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我想到了!绕圈,绕圈走,这个人出发10分钟后,以他家为中心,在半径为500米的圆形道路上走了20分钟。”对呀!怎么没想到呢?在圆周上既可以运动也可以静止,既可以前进又可以来回走动,既可以原路返回又可以另路返回。
这一案例中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如果教师对这种情形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避而不谈,教学怎能有个性?又怎能有生机?正是教师不嫌其烦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发现了课堂的活力,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并作为活的教学资源,精彩地促使教学的动态生成。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钟祖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11(65).
[2]陈德前.既要关注生成,又要重视预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9).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2002(09).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外;生成性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意外”,若因为担心“意外”打扰我们的教学思路,使自己无法驾驭课堂,延误教学时间,而去阻止“意外”的发生,将会使教师错失许多因“意外”而生成“精彩”的良机。非预设性生成资源中融合了学生的疑惑、错误等要素,教师应善于捕捉课堂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引起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和思维火花,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索。既能展现他们的创新才能,培养其探究和质疑精神,又能获取新的知识,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意外资源在动态中无痕生成“精彩”,创造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错误资源,曲道引导
事实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引出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看教师处理的方式方法。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教学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而且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案例1:在推导得(ɑ b)2
=ɑ2 2ɑb b2公式后进行巩固练习,老师多次强调在应用此完全平方公式时不要漏掉“积的2倍”,即2ɑb,可是还有同学在计算时漏掉。面对学生这种“不该犯”的错误,教师立即让学生停止练习,在黑板上并排写上①(5 4)2=52 42;②,(5 4)2=52 2×5×4 42然后组织学生计算、讨论、判断。
师:请计算黑板上的两个算式,然后对比,讨论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甲:①式的左边值是81,右边值是41,所以等式不成立;②式的左边值是81,右边值也是81,所以等式成立。
生乙:我同意甲的看法。①式的错误是在用完全平方公式(ɑ b)2=ɑ2 2ɑb b2计算展开(ɑ b)2时,漏掉了ɑ、b积的2倍,即少了2×5×4。
生丙:我同意甲乙俩人的意见,今后计算类似(ɑ b)2的题目时,要正确使用公式,不要漏掉“积的2倍”了。
该案例中的教师,面对自己多次强调后仍出现的错误,不是放弃这个练习中出现的细节,而是立即对自己原本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快速采取措施,调整预设,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去做、去看、去想、去说、去比较、去感悟,使学生通过自主方式明辨是非,教师在学生的错误细节处选中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制高点”,成为课堂有效生成的发现者。
二、即逝资源,细微观察
数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教师将面临尴尬的境地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富有灵性,彰显智慧。
案例2:梯形的中位线(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
师:三角形有中位线,那么梯形也有中位线吗?梯形的中位线又有如何的性质呢?
生:(在没有教师的示意下,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老师,梯形有中位线,是连接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生洋洋得意地坐下,似乎在等待着老师的表扬)
师:(愣了一下)你已经知道了……很好,请坐下。(师面带不悦之色,继续下面的教学程序)
案例中,学生的发言确实难为了教师:什么都知道了,还学什么呢?预案中的所有设计全部被冲破了,还怎么教呢?
这是在班级课程授课中常常会遇到的情况,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结果,即所谓的“未学先知”。而老师不恰当的提问使得了知识结果的直接出现,破坏了老师预定知识的生成过程,使教学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为更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老师除了在课前设计时,要尽量规避提出那些大概使得知识结果直接出现的难题之外,更为注重的是,要在充实预知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学程序进行预定,以满足学生“更高的需求”。
三、窘迫资源,坦然面对
在教学生涯中,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这样的感觉——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超出意料之外,而糟糕的是教师所掌握的知识又不足以自信地做出明确的判断,此时将陷入两难的境地。怎么办呢?于是很多教师选择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甚至干脆置若罔闻。然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赋予了教师角色的全新内涵,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专家或引导者。如学生一样,教师也是参与者和合作者,假如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当面对问题无法做出即时解答时,大可以真诚处之,坦然面对。
案例3:师:(出示例)如下图,表示某人从家出发在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s与所花时间t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像编一个故事。
生1:“张大爷吃完晚饭后外出散步,走了10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的报刊亭,看了20分钟的报纸,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
生2:“小颖从家里骑自行车,10分钟后到达离家500米远目的地,20分钟后办完事情,就往回走,结果15分钟后到达家里。”当大家都沉浸在欣赏故事编得精彩与否,情节是否符合题意时,有个学生把手举得特别的高。
生3:“你们编的故事,怎么中间一段都是看报、休息、吃饭、买东西之类不动的,听都听烦了,没有动的吗?”听了他的一番话,全班傻眼了,刚才还热闹非凡的场景消失了,笔者的心更是一惊:教了20多年的书,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以前一直按静止处理的呀,难道有错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距离不变,当然是静止的,但有没有运动的呢?应该有。但具体的例子老师一时也想不起来。笔者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了同学,再请同学们回去好好想想,看谁先找到?
由于笔者的坦然面对,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学生的兴趣来了,积极性也高了:“今天的问题难住了老师,有挑战性!”过了一两天,这个学生兴奋地跑过来说:“老师,我想到了!绕圈,绕圈走,这个人出发10分钟后,以他家为中心,在半径为500米的圆形道路上走了20分钟。”对呀!怎么没想到呢?在圆周上既可以运动也可以静止,既可以前进又可以来回走动,既可以原路返回又可以另路返回。
这一案例中出现的事先未曾想到、也不可预见的情形,成了本堂课的精彩之处。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如果教师对这种情形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甚至避而不谈,教学怎能有个性?又怎能有生机?正是教师不嫌其烦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发现了课堂的活力,及时捕捉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并作为活的教学资源,精彩地促使教学的动态生成。
总之,动态的课堂不仅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递场所,更是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画面。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关注学生的发散思维,捕捉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使课堂在不可预约的精彩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钟祖文.例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考试周刊,2011(65).
[2]陈德前.既要关注生成,又要重视预设[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9).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