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音乐课则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关键词:审美;兴趣;无权威;想象力;学科整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 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 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教师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
(3)教师讲音乐同样具有诗歌一样的魅力。(展示课件)导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
(4)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2 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3 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
5 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熱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欣赏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能具有的合奏感。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中学)
关键词:审美;兴趣;无权威;想象力;学科整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欣赏教学活动中所普遍采用的是以音乐知识、价值体系为教学内容;以听教师讲解音乐、展示音乐(播放录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为唯一教学秩序的课程模式。显然是与学生在音乐领域进行实践的需要相距甚远的,并且不能有效的激起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我所学习的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奥尔夫教学法,我大胆尝试着改革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兴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明确了兴趣的含义,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 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
提倡学科整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加有效体现这一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诵一首小诗。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侯/ 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她/去给地主/缝一件虎皮长袄/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经过了多少苦难的岁月/妈妈才盼到今天的好光景。
(2)教师请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月亮、谷堆、莲花、妈妈,以及相依相伴的事物造型;另一部分学生想象自己是晚风,从人们身边轻轻地、慢慢地吹过,温柔地抚摸着我们……最后轻轻地、慢慢地围绕在妈妈身边。
(3)教师讲音乐同样具有诗歌一样的魅力。(展示课件)导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边听边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用表情和动作展示出来。
(4)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自己动手搜集关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的相关的知识,下节课集体汇报。这样就将课堂不仅仅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达到了延伸的效果,更加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达到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信息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完美结合。
2 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激起学生的共鸣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音乐播完以后,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于是“过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3 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改变传统的师徒模式,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的探究过程。例如:我在请同学们欣赏《我乘上小马车》时,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是以西方国家中两个流浪儿,他们以甜美的歌声换取面包。一位贵妇人就利用他们的歌喉去赚钱,将他们带回自己家中。这首歌曲就是当天晚上他们在梦境中所唱。歌曲表现了孩子们在梦中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以后,学生们反映极其强烈“他们不应该跟那个贵妇人去,他们被利用了”“他们根本就过不上好日子”“贵妇人是个大骗子,应该有人揭发她”“他们应该找正式的教唱歌的地方去演出挣钱”……各种想法接踵而来,教师没有批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想法,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视角来认识世界,这是十分可贵的。音乐课就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孩子们,让音乐课上永不结束真理。
5 改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感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的“优”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欣赏乐曲《瑶族舞曲》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得“优”的机会。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教师会问一些很专业的问题:“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三个主题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而对于平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同学,教师就会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倾听乐曲的速度变化,听到用手势表示,如:渐慢时伸出一个手指,渐快时伸出两个手指。”……一旦发现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乐曲的意思,教师立刻送给学生一个激励性的动作或肯定性的语言。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熱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我发现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孩子们在欣赏训练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着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能具有的合奏感。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