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的环境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学习,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新课程陶艺活动中教师在努力摒弃以往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强调被动接受旧模式时,又应如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在认知、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可见,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陶艺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一定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制作中,非常自如,积极主动,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于是,一辆辆形态各异,造型可爱的小汽车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制作浮雕《神奇小手》时,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制作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儿制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儿制作出了“手”汽球,有的制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爱表演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每当在表演情境中,非常兴奋,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爱的猫》中幼儿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演猫在不同时候的神态和表情。快乐的表演和模仿使他们不仅感受到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猫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在实践基础上,幼儿制作陶艺《猫》时体现了更丰富的内容。作品中有睡觉的猫;有玩耍的猫;有生气的猫;有高兴的猫……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 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
2、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
在陶艺制作时幼儿可以用自我表达的方式,来塑造不同的艺术造型从而让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等。因此,教师要为幼儿陶艺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1)给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如:在《蔬菜》制作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可以制作成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2)给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进行组合的机会。如:为幼儿提供了牙签、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教师启发并引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点拨。
幼儿在制作陶艺中有时会被单调的制作手法感到厌倦和困惑时,会对学习陶艺失去一定兴趣。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当然,我们说得“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在一次制作《多彩的蝴蝶》活动中,毛毛用陶泥来做蝴蝶的身体,按以前的方式我们还会同样的材料来制作它的翅膀。这时有个女孩说:“还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难看!”她开始表现出焦虑和困惑,同时失去了制作的兴趣。这时,我对她说:“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东西来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经我的启发,她在区角找来了很多不同的材料, 通过不断的尝试,最后用透明塑料薄膜来当蝴蝶的翅膀,毛毛解决了难题,同时在突破了旧模式时也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探索的兴趣,并让幼儿知道了陶泥与其它材料共同制作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可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们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能引起幼儿探索的需要,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同时能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将原有经验和获得的新知识整合起来,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在制作头像《各种有趣的表情》,当幼儿造型好头部的轮廓时,我就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在你哭的最伤心的时候眼睛会怎样?”“生气时又有什么变化?”“特别高兴时脸又会怎么变”…… 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脸部表情:有的笑的弯了嘴;有的哭的肿了鼻子;有的生气的五官都皱在了一起……。
3、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信心是幼儿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發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纲要〉新实践——幼儿教育新探》新时代出版社 张虹 主编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乃是激起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可见,情境教学能把概念具体化,传授方式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变灌输为感悟,变说教为体验,使幼儿全面发展。
1、直观演示,创设形象情境。
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直观演示法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电教设备再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创设情境等,让幼儿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自主学习。如:在陶艺制作《各种各样的汽车》活动中,我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汽车的模型玩具、图片,并布置了《汽车展》环境,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汽车发生了兴趣,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直接感受各式各样的汽车中来。由于每个幼儿对汽车都有一定的认识,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在制作中,非常自如,积极主动,想象力也非常丰富。于是,一辆辆形态各异,造型可爱的小汽车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2、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
幼儿爱听故事,老师可以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幼儿从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认,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如:在制作浮雕《神奇小手》时,我运用这个故事:“一天,有个小姑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手忽然变成了许多小动物,有孔雀呀、蝴蝶呀,还有小飞鸟呀,好多好多的动物,他们在由手变成的山呀,树林里呀……”。通过故事启迪,创设想象情境,及时地、进一步地打开孩子们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启发和引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幼儿表现的欲望非常强,小朋友们个个制作出了他们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幼儿制作出了一座“手”房子,有的幼儿制作出了“手”汽球,有的制作出“手”花瓶……。
3、小品表演,创设实践情境。
爱表演是幼儿的天性,他们每当在表演情境中,非常兴奋,会产生强烈的表演欲望,容易融入角色学习的情境中。如:有一次,在小品《可爱的猫》中幼儿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演猫在不同时候的神态和表情。快乐的表演和模仿使他们不仅感受到快乐,同时进一步了解猫的形象和生活习性。在实践基础上,幼儿制作陶艺《猫》时体现了更丰富的内容。作品中有睡觉的猫;有玩耍的猫;有生气的猫;有高兴的猫……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直接体验。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使教育内容具体化,更能使幼儿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学到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大胆放手,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方创造条件, 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努力去发现,探索新知,学习新知,同时也学会学习,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
纲要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应注重活动前的体验,让幼儿在实地、实物、实景、实情中进行情感受体验,发现环境、生活和艺术的美,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感受力。
2、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
在陶艺制作时幼儿可以用自我表达的方式,来塑造不同的艺术造型从而让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等。因此,教师要为幼儿陶艺创作提供多种展示方式,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水平来表现、交流、分享。(1)给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的机会。如:在《蔬菜》制作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可以制作成平面的、立体的、组合的。(2)给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材料进行组合的机会。如:为幼儿提供了牙签、棉签、广告颜料、橡皮泥、各种色纸、卡纸等各种材料,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在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同伴进行合作,允许幼儿个人创作。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度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三、教师启发并引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即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起辅垫导向的辅助作用。
1、当学习活动出现困惑时,教师提出问题给予适当点拨。
幼儿在制作陶艺中有时会被单调的制作手法感到厌倦和困惑时,会对学习陶艺失去一定兴趣。此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能为幼儿扫清参与学习的障碍,以将鼓励幼儿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当然,我们说得“点拨”不是传统的讲授法而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在幼儿踮着脚且够不着的情况下,教师给予点拨。如:在一次制作《多彩的蝴蝶》活动中,毛毛用陶泥来做蝴蝶的身体,按以前的方式我们还会同样的材料来制作它的翅膀。这时有个女孩说:“还用陶泥做蝴蝶的翅膀那多难看!”她开始表现出焦虑和困惑,同时失去了制作的兴趣。这时,我对她说:“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东西来做它的翅膀使蝴蝶更漂亮?”经我的启发,她在区角找来了很多不同的材料, 通过不断的尝试,最后用透明塑料薄膜来当蝴蝶的翅膀,毛毛解决了难题,同时在突破了旧模式时也获得了成功。教师的适时介入,给予点拨,次引发幼儿继续学习、探索的兴趣,并让幼儿知道了陶泥与其它材料共同制作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
2、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可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幼儿想象与创造,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推向新的高潮。而我们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能引起幼儿探索的需要,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同时能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能将原有经验和获得的新知识整合起来,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在制作头像《各种有趣的表情》,当幼儿造型好头部的轮廓时,我就提出了启发性的问题:“在你哭的最伤心的时候眼睛会怎样?”“生气时又有什么变化?”“特别高兴时脸又会怎么变”…… 幼儿在这些语言的启发下,思维得到拓展,出现了创作的高潮。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脸部表情:有的笑的弯了嘴;有的哭的肿了鼻子;有的生气的五官都皱在了一起……。
3、正面评价,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信心
信心是幼儿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發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幼儿的世界是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新〈纲要〉新实践——幼儿教育新探》新时代出版社 张虹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