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后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ing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小男孩在森林里碰到一只凶猛、愤怒的灰熊,朝他们冲过来。第一个孩子有高智商,成绩很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老师们都认为他很聪明,他的父母也认为他很聪明,当然,他也认为自己很聪明。第二个孩子并没有那么高的智商,成绩也没有那么好,在老师的眼中也不太受喜欢,有些人觉得他有点不落俗套、不太合群,其他人根本就认为他是个怪人。
  当灰熊冲过来时,第一个孩子估算了熊的速度及他们之间的距离,他居然算出熊要花17.9秒才能追上他们。显然这个男孩真是聪明极了。这个男孩回头看他的同伴时,他惊奇地发现,他的同伴脱下登山鞋,换上了跑鞋。
  “你真够笨的,”第一个男孩说,“我们不可能跑赢灰熊。”
  “很对,”第二个男孩说,“但是我只要跑赢你就可以了。”
  第一个男孩被熊吃掉,第二个孩子跑到安全的地方了。
  《逃离灰熊》
  这是选自《不同凡响的创造力》里的“为什么创造力很重要”中的一则小故事。作者借用了这个故事来说明创意的重要性——如果要成功,无疑需要大量的创造力才有可能。
  的确,在当今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语)。而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创新。进一步说,创新的关键就在于人才,人才是拥有创造力的主体,教育是其主要的实现途径。这些年来,随着与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社会各界人士逐步发现了创造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并强调创造力在教育当中的比重。国家也相继提出一系列发展战略,比如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希望借此来推动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建立创新型国家。
  进入21世纪,针对科技技术的迅猛势头来说,这是非常审时度势的决策,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大谈创造力之风。然而,提升了创造力,提高了科技和经济,对我们国家、国民来说,是不是就算进步了呢?
  当笔者开始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发展脉络,自己也在想这两个小孩子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随着第二个小孩子换上了跑鞋,说了一句“我只要跑赢你就可以了”,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谁说第二个小孩子笨,智商低,在这么紧张的时刻,还能想出这么惊人的对策来。不知你是否会同样觉得第一个孩子很聪明,但是第二个孩子更聪明,聪明得很有创意呢?可是继续深读下去之后——第二个孩子跑赢了第一个小男孩,到达安全的地方,而第一个男孩被熊吃掉了——却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有的人认为这仅仅是个小故事而已,可是我却认为,把这个小故事放在了书中,它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听着好玩的小故事了,而是被作者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一个例证,有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大家看来,第一个具有很强的运算能力的孩子,真的是学习很好,在那么紧急的时刻,还能迅速计算出来熊要花17.9秒才能追上他们。但是与另一个男孩相比起来,却略显逊色了些。第二个男孩确实是机智灵敏,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虽然分析问题也很关键,但是他能够分清主次、分清急缓,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去解决问题上,从这一方面出发,第二个小男孩值得表扬和赞赏。然而从道德价值层面上看,第二个小男孩抛弃了他的伙伴,以第一个小男孩的性命为代价赢得了自己的安全,难道我们也要表扬不论是什么样的创意,即使是损害别人的利益,只要能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可以大胆地去实现吗?如果是这样的话,笔者会想我们的创造力教育是失败的。以人性的牺牲,道德的泯灭,文明的退步为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写到这里,笔者在想是否有两全之策?为什么这两个小男孩不联合起来共同脱离危险呢?
  在这个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我们必须绷紧神经,提醒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落后就会被代替,被淘汰。无论如何,在时代的浪潮里,在社会的大环境下,我们再强大的个人力量也是渺小的。然而两个、三个….更多个聚集在一起呢?我想情况会有所改变。俗话说的好:“一根筷子容易截断,一把筷子却很难”。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其不同于别人的优势。如果我们把各自的长处结合起来的话,必定会更加强大,挫折不会轻易地将我们摧倒,我們克服挫折、战胜困难的成功几率也就会越高。同时也更容易获得自身利益的满足,集体的合作与交流会促成一种信息的交换与延伸,拓宽知识面,使其闭塞的思路开阔起来,从而更好得促进创造力的迸发,塑造我们独特的个性创造。
  教育在于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社会人,能够走出校门后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点成绩,同时必须要让学生能够明确每一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部分,应在集体利益允许的范围之内追求个性创造、个人利益。目前,我们的教育太过于重视最终的结果,而忽略过程中个人品行的塑造,会造成学生重视个人高于集体,滋生利己主义的强势增长,甚至会纵容恶劣行为的衍生。创造力教育的背后,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道德的力量。创造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就仅仅追求有高创新人才的话,我们的人才教育之路势必会偏离轨道,走入死穴。
  第一个小男孩的死让笔者有些寒心,笔者反问自己社会真的是如此险恶吗?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这种“高创造”的泠漠之人吗?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吗?我们不是正在倡导和谐社会吗……我们不能丢掉作为人的特性,我们不能像小猴子一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只有把创造力与人格特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育之路才能走向康庄大道。
其他文献
摘要:文本解读向来是作家、作品、读者与世界互动的过程,是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信息场域。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强调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它将我们以往空泛的阅读教学变得深入、精细、具体。纵观如今的阅读教学工作,但是我们发现散文作为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导文体,同时也是阅读教学中问题非常多的一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需深思如何能够将语文文本解读更好地与初中散文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解决在初中散文教学中所遇到
期刊
摘要:自然拼读法是在任何年龄段以及学习阶段,对单词进行记忆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教师在应用拼读法对学生进行单词教学时,学生只需要对单词中的字母发音进行掌握就能够理解单词的写方式,从而达到单词记忆的效果。学习单词时,就无需靠死记硬背对单词进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单词记忆效果。  关键词:英语;自然拼读;兴趣  自然拼读法就是根据语言发音自然规则,归纳而成的一种语言发音学习方式,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
期刊
摘要:初三数学总复习阶段是学生们在面临考试之前最重要的阶段,数学科目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比较困难的科目,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中考方向的把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课标》进行了解,这是最基本的复习标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以及基本考察内容都需要进行分析探究,这样才能让那个教学实践中把握更加正确的中考方向。重要的思想方法以及常用基本概念都应该让学生们进行掌握,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具
期刊
摘要: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匮乏导致了高中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势在必得,一刻都不容延缓。正所谓“防患于未然”。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学生中普及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呢?作为科任教师,我认为,就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趣;创设实体情境,让安全教育学习更主动;创设故事情境,让安全教育更有效。  关键词:物理;学科
期刊
摘要:赵孟頫是元代伟大的书法家,众体兼善,其书法结体舒展、姿媚遒逸、苍秀兼备,被称为“赵体”,其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被称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针对宋代尚意书风的流弊及以颜真卿、柳公权为代表的唐楷新风尚均表示不满,而提出“复古”思想以振兴元代书坛,其书法成就和书学思想对元代及后代书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赵孟頫;书风的形成;书学思想;影响  一、赵孟頫生平简介  赵孟頫,字子昂,
期刊
如果,我是一粒小种子,  睡在柔软的泥土里,  那么,老师的关心就是我的太阳。  如果,我是一粒小种子,  睡在柔软的泥土里,  那么,同学的相伴就是我的营养。  如果,我是一粒小种子,  睡在柔软的泥土里,  那么,梦想就是我飞的翅膀。  是的,我就是一粒種子!  春天来了,我要长大。  指导教师:杨艳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这一提议展开讨论,系统研究当代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情况,分析影响体育与健康在行为和意识方面的各个因素,分析研究全面加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健康  引用:  中国有句老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体魄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状况受到
期刊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与韩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国家,中韓两国“先觉者”们纷纷探寻启蒙、救亡的思想资源,鲁迅的启蒙思想进入了韩国知识分子视阈,并产生了共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受鲁迅影响较深的作家思想与作品特点,进一步认识鲁迅对世界的思想传播与其影响力。  关键词:鲁迅;韩国;文学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的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一代又
期刊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传入我国以来,已受到了教育界众多关注,也有很多学校、教师投入到“翻转课堂”教学的改革中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尝试,本文主要针对“翻转课堂”教学在音乐课中的实践运用和创新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翻转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师所创设和提供的教学资源(视频)进行学习内容的积极构建,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练习和
期刊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既是祖先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休戚与共的依存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了山,失去了水,“吃”将难以为继,人类也就无法繁衍生存。  人类文明从山水中走来。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而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已被埋藏在流沙之下,那里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它告诉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绝不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