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当思考的问题。结合我校语文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我想就如何打造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谈几点看法:
一、有效的备课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前题。
首先是备透教材。有人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段快乐的旅途,老师是旅途当中的向导,孩子是快乐的旅伴,把孩子带到哪里,即前方的驿站是什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要深入教材,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近文本,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确定好教学目标,把教材备透。
其次是备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些,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备准学生。
第三是注重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教师之间相互分工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减轻了教师的压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前预习指导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
我们教师指导好了课前预习,课堂中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预习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就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书后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波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三角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三、精心设计好导语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精炼、有趣的导语能把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佳境。好的导语就像一支“兴奋剂”,一开始就注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每次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投石激浪,而且每节课的导语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讲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例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透了”》一课时,我就讲了两个妈妈教自己孩子学画画的小故事。故事里讲两个妈妈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不同结果的事实,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你觉得哪种方式是最好的,为什么?在学生情绪完全被调动、激发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话锋一转,说:问题的答案就在《“精彩极了”和“糟透了”》这篇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由生动的故事到激烈的讨论,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了铺垫作用。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中去。
四、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打造有效课堂的保证。
1、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老师要利用不同的形式来再现课文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五、重视朗读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改变句型。二是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三是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所“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中,朗读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四是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把学生先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六、有效的课堂练习与反思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延伸。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
“吾日三省吾身”。可以这么说,是不断的反思,成就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阅,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一、有效的备课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前题。
首先是备透教材。有人说,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像一段快乐的旅途,老师是旅途当中的向导,孩子是快乐的旅伴,把孩子带到哪里,即前方的驿站是什么,就是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师要深入教材,把自己当成作者走近文本,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文本,确定好教学目标,把教材备透。
其次是备准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每个班的学生情况是不一样的,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些,我们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备准学生。
第三是注重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教师之间相互分工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减轻了教师的压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前预习指导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基础。
我们教师指导好了课前预习,课堂中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预习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就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书后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波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三角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三、精心设计好导语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开端。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精炼、有趣的导语能把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佳境。好的导语就像一支“兴奋剂”,一开始就注入学生心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每次上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投石激浪,而且每节课的导语还要根据教材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讲一个短小生动的故事。例如:在教《“精彩极了”和“糟透了”》一课时,我就讲了两个妈妈教自己孩子学画画的小故事。故事里讲两个妈妈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导致不同结果的事实,让学生辩一辩、议一议,你觉得哪种方式是最好的,为什么?在学生情绪完全被调动、激发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话锋一转,说:问题的答案就在《“精彩极了”和“糟透了”》这篇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导语由生动的故事到激烈的讨论,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了铺垫作用。它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中去。
四、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打造有效课堂的保证。
1、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老师要利用不同的形式来再现课文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我们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五、重视朗读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是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如调换字词、改变句型。二是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三是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将自己融入到所“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中,朗读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四是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把学生先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六、有效的课堂练习与反思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延伸。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
“吾日三省吾身”。可以这么说,是不断的反思,成就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阅,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反思自己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才能最终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