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训练性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ez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和“引”,但“教”不能等同于照本宣科的讲解,而是一种理论、思想的传授;“引”则倾向于让学生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获得技能的增长。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既然语文具有工具性,那么,不可否认,工具的使用必然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而这种训练不能等同于教师直接向学生讲授,更多的是以“示范性”的讲解来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文本阅读。
  一、引读感知
  引,即引导。在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讲授式教学,按照事先备课安排向学生逐一讲授。学生该读的时候不读,读中的感悟不深,阅读效果不是很理想。阅读,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读中获得感悟和体验,为此,读是不可缺少的。就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自主性有所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读,让他们获得对文本的感知。
  就“引”而言,一是要在方法上给予学生引导,即明确读什么,读后知道什么。对于一篇文章,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文章体裁、主要内容、结构等是必须把握的,在阅读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阅读《一个人的遭遇》,如果对法西斯侵略者给前苏联人民造成了巨大破坏和损失的历史不了解,只是简单阅读课文,那就只能片面地了解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而不能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也就很难体会和平的重要性
  二是在课堂上要注重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读中感悟。如学习《江南的冬景》,“江南”指哪些地方?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围绕上述问题在读中明确江浙地区的明朗的情调,再围绕屋外曝背谈天、午后冬郊、农村冬雨、江南雪景、旱冬闲步等逐一进行阅读分析,如此,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也才能转为学生的见闻和感受。
  二、精讲点拨
  不可否认,在阅读教学中,讲是不可缺少的,但讲不能等同于照本宣科。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讲授是主要的方法,写作背景、文章内容、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诸如此类,都是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告诉学生,学生则是以听的方式进行阅读,没有在读中获得感悟。如此,当学生自己去阅读文本时,也就不知道该从何读起了。在训练性阅读中,讲是一种示范性的讲解,是在学生探究基础上的点拨和指导。
  首先,讲应该是点拨和指导,即在引导学生读的基础上的指导。以《最后的常春藤叶》对琼珊人物形象的分析为例,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医生是怎么说的?她自己的想法是什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后应明确,琼珊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像那随风飘零的藤叶可能真的活不下去了,那么,谁挽救了琼珊?学生交流后要明确贝尔曼、苏艾、医生、琼珊自己所做的事、所起到的作用。
  其次,要结合具体的文本而进行精讲,给学生示范,促进学生掌握方法。如《我与地坛》中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关系教师就应给学生讲解。“我”当时是“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是一种“颓废”的状态,此时的地坛则是“琉璃剥蚀,朱红淡褪,高墙坍圮,雕栏散落”,带给人的是“荒芜”,可“我”为什么单单痴迷这样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更多的是希望找到“慰藉”。如此,以讲来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训练技巧
  练,即训练,但不能等同于单纯的书面练习。训练性阅读中的“练”更多指向于“训练”,是一种拓展性的应用练习,即在阅读中通过引导学生读而掌握方法后进行拓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应主要放在文本研读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首先,就课堂中文本的拓展性训练而言,要及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方法。如《江南的冬景》,教师先选择其中一景引导学生交流“写了什么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感受如何”,教师精讲后就可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对下一景进行自主分析,尝试应用。
  其次,训练还要注重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由此及彼,做到举一反三。如小说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是先找到文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如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再根据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那么,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再遇到小说时就会尝试用这种方法去分析人物形象。又如议论文中对论证方法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事例论证后,在以后的阅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例子,就可尝试对该论证方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实施训练性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以听的方式进行学习,阅读中的参与度不高,体验不强。由此,在解决文本阅读问题时,往往不知该如何回答,甚至只能从原文中找一些句子应付。而通过训练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在阅读中进行应用,可以逐渐让学生完成从只会读向会读会解决问题的转变,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高中阅读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225400)
其他文献
作文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尤其是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的立意升华对整篇文章的立意来说至关重要。记叙文的倒数第二节是整篇文章的收关之处,它不仅承接了上文,同时又是最后一节总结的铺垫,可以说是全文最关键的一部分。如果记叙文倒数第二节立意的升华是新颖的、深刻的,那么就会使文章提高一个档次,一举夺得好评。  一、关于记叙文的立意  一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作者对生活、经历等的感受、认识和思考就是立
高中是学生的准成人阶段,是最有可能使每一个孩子最初成为自己的地方。如果能让高中生因为语文而爱上读书,因为语文课而使阅读能力和习惯得以提升和养成,思想精神和人格因而丰富和成长,审美体验和能力由此形成和提高,那么,于学生而言是功在当下利在一生的。  然而,放眼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人尽皆知、人人重视的阅读教学俨然一个“三无”产品:无法、无序、无效。其突出表现有三:一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阅读课沦为习题讲
社会发展到 2 1世纪的今天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全新的问题 ,全新的挑战 ,档案事业也不例外。档案工作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大的改变。面对这样的挑战 ,采取什么样的姿态
记叙文,简而言之便是“记人写景叙事”,特别是叙事,体现着表达者的精妙构思和精湛技巧。让记叙文走出平庸、平淡的窠臼,体现出主题清晰、感情真实、景象多彩的特征,则需要教师与学生潜心研究一番。  一、清晰:表达最纯正的主旨意图  文章是说理明道的载体,体现着作者的精巧构思。写文章最怕理说不清,道不明,最怕离题万里,不知所云。离开了写作主题的文章,都是“废言的合订本”。写文章将主题清晰作为首条原则,方能取
现如今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由于教学存在低效率的现象,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文体方面:写出来的文章文体不明确;立意方面:所选立意不够深刻,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并且缺乏多样性;材料筛选和处理方面:材料的选择缺乏新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只是对材料进行简单地搬运和加工,没能充分考虑到其与文章主旨的联系;语言方面:文章大多华而不实,语言的运用不能体现个性;结构方面:存在逻辑混乱、杂而无序等问题
江西共青城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此垦荒创业。60多年来,在中央、省、九江市及各级农垦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代代垦荒
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名句名篇默写试题有以下特点: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引用;三是以从新考纲和新教材推荐和要求背诵的篇目中选取的语句为主。在高考的各项考查内容
本文给出了一种改进的Fourier级数辨识延时线性系统的算法。通过Fourier级数的运算算子矩阵,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化为代数方程,再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即可求得系统的参数估计。本文的算法简单,节
1月29日傍晚时分,中捷友谊广场的锣鼓表演队旁围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这是咋回事呢?原来,是锣鼓队里来了一位蓝眼睛、高鼻梁、白皮肤的“洋”队员,正在学打锣鼓镲呢!只见他前后滑步
2012年以来,由于进口糖不断涌入,尤其是走私糖泛滥,严重扰乱了国内食糖市场秩序,导致国内糖价持续走低,食糖行业连续5年遭受亏损。作为广东农垦十大产业集团之一,广垦糖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