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究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爱”导趣
   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和你的感情好、关系近,他们就乐于学习你教的这门学科。可以看出,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所以,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做到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摘下“有色眼镜”,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才能密切和他们的交往,取得他们的信任:才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进取,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从50年代就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爱”的教育。她经常说:“只有学生喜欢你,才愿意上你的课;只有学生信任你,才会向你提出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或许我正是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这一点,努力把“爱”的阳光带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我所教的学生由对我本人的亲近,而喜欢上我的语文课。这或许也是我所教的学生能够常常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成绩的公开的秘决。
   二、以“境”激趣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为着:“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可见,语文教学要落实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文章,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采用情感教学的最有效手段是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燕尾服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
   三、以“问”调趣
   从协同理论的观点来说,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如果原有知识和经验与新接收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问题设计得如何。一般说来,好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1、提问必须目的明确,紧扣教材重难点,直插要害。2、提问要具有启发性。3、提问格式要求变,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求。4、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服务。
   四、以“疑”促趣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好方法。但学生的认知过程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仍难以完成“从扶到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要设法为学生的生疑搭桥铺路,从而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的“问”上去。
   五、以“艺”求趣
   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艺术特征尤为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力使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教师只有教得生动,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自己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渗透透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思维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沿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六、以“点”掘趣
   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可称得上是典范文章。这些文章本身就有许多感人至深或引人入胜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运用它,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七、以“评”强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作出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从而真正发挥现代教学语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的教育功能。”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八、以“联”延趣
   如果说一节课的开讲艺术在于“课伊始,趣亦生”的话,结尾的艺术则在于“课已尽、趣不尽”。所以,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很注意使用巧妙的结尾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堂上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内作业的继续,它的作用在于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好的课外作业,不仅能促进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延续,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喧闹的操场安静了,我踩着铃声进了教室。今天要上的是作文课,由于昨天准备充分,今天心情很好,有一种急切想上课的欲望。   “报告。”门被推开,一个头戴鸭舌帽,帽檐压得低低的学生出现在教室门口。又是他,一个平时不好管教的学生。他总是我行我素,无视老师和班规。我不能让他破坏了课堂气氛。“进来吧,把帽子脱下好吗?”我尽量保持自己的和气。这个学生微微昂起头,用半个下巴对着我,崩出一句话:“我戴我的帽子,关
期刊
一、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所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新课程提倡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目标。但从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台下的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是冷冷清清的,课堂完全成为了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学生反而成为看
期刊
【摘要】经常听到有学生抱怨:“物理贴近生活,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题就错。”其实,物理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学科,学好物理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结合我二十多年的从教经验就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教师、学生这两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物理;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成因;对策  经常听到有学生抱
期刊
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学习成绩明显就没有一二年级那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和身边许多老师的交谈中,我发现:小学阶段学生成绩的好坏,学习能力的强弱,这些都与阅读能力息息相关。  回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生涯,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强,自然理解题目的能力就强,阅读能力强,语文就学得好,就能很快理解题目的含义,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强,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不管是语文阅读题,还是数学题意的
期刊
1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直观性,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启迪学生立体思维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思维也受到阻碍。小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这时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样启发立体思维是比较直观的,但对于较复杂的立体图形时,即使借助
期刊
一、做好阅读前的准备   1.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所从事的事情事半功倍。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要提高阅读能力则应通过阅读实践对作品的理解,有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小学生读经典诗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而且只有当小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
期刊
一、培养培养学生持久而稳定的情感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更是创新的动力,它能够促使人去进行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动力,就能够促使人去进行创新活动,有了创新活动的情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也就有了一种促进创新能力发挥的内在的感情上的力量。我在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鼓励他们多想、多思考,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中相互交
期刊
一、初中语文新教材的新特点    1.选文富有情趣、贴近生活    新教材中的选文不拘一格,以前都是名家的名篇,或是过于注重政治的文章,或过于注重文学类的文章,而新教材中选了很多读起来上口,内容有趣,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2.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让师生耳目一新   综合性学习把游戏的魅力融合到学习中,不断地吸引着学生去深入探索。如“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教师
期刊
【摘要】高考地理试题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在于这类题要求学生用较多的文章去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以科学、精炼的语言表达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注重从教材中汲取语言营养,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  【关键词】注重 ;培养 ;教学 ;表达 ; 学生 ; 教师 ;语言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主观题往往失分率较高。原因主要在于这类题目需要学生用较
期刊
一、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不久前,笔者上法布尔的《蝉》,课上介绍了蝉的知识,说蝉的俗名叫“知了”古人叫“蜩螗”,它是诗中常见的寓体,还是治病的良药;再由科学家研究蝉的目的,讲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介绍了仿生学、鸟儿与飞机、鲸与轮船、蜜蜂与建筑、车轮子与螺旋状……还介绍了作者之所以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