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也愈加地凸显,小学音乐教学开展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能够增强其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但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与预期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趣味性教学着手,打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从而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
一、创造趣味课堂,提升学习专注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通过激励和鼓励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教育学家布鲁姆在研究中曾提到“小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尤其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时首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感兴趣的东西来加深记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趣味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专注力,进而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音乐教师在创造趣味课堂时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通过趣味情境创设,加入趣味活动、练习,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与音乐内容达到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护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例如在学习音乐的七个音符时教师可以从“葫芦七兄弟”引入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营造“七兄弟”教学环境,由“葫芦七兄弟”引出“音乐七兄弟”,继而让学生掌握“duo、re、mi、fa、suo、la、si”基本音符。随后在结合葫芦七兄弟每一个的特殊本领依次讲解音乐七兄弟的不能功能,在乐谱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样通过“对照”教学形式时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符和作用,打开学习音乐的“大门”。此外,在学习时值音符时,教师也可以进行儿歌教学,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将八分音符、十六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整理清楚,如编制儿歌“一根尾巴唱半拍,两根尾巴短一半。去年尾巴更奇怪,时值反倒唱一拍。尾巴掉,头发白,拖長声音唱两拍。”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利用得当的方法,创新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组织趣味游戏教学,锻炼学生节奏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就对教师的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通过组织游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节奏思维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突破点之一。例如,在《好朋友》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你的名字叫什么》与《拉勾勾》两课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的节奏思维加以锻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情景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重现互相认识时互相问好的情境,期间学生一边跟唱教师一边伴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实践中于教室的带领下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用节奏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音乐学习,以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节奏意识,将音乐节奏意识实际渗透到音乐教学课堂当中。在当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受制于学生知识储备程度与学生阶段性的发展特点,游戏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节奏能力的手段与方法之一。在《牧场上的家》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欣赏歌曲,然后以课堂小比赛的形式通过游戏使学生掌握歌曲节奏。教师可以以“谁对的拍子更多?”为中心组织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打拍,以趣味竞争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好胜心,充分发挥该阶段学生好奇的天性,在游戏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师还可以在随后让学生以画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像想中的“牧场”,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歌曲旋律,提升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上的节奏教学。
三、开展动作体验,打造趣味欣赏课堂
(一)运用动作体验,感知音乐元素
音乐课要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以欣赏《踏雪寻梅》、《恰利利恰利》等乐曲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一些教学用具来进行声势练习。为了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走进音乐的情境,请学生蹲到凳子后面,用指尖轻轻地敲击节奏“XXXX”,给歌曲伴奏。其间,速度、旋律等变化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学生的动作中,这既是一种很好的聆听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感知音乐元素的作用的过程。
(二)运用动作体验,进行内容创编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需要教师用“加减法”对欣赏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或者对欣赏作品进行重组;选择风格相近的音乐片段作为铺垫;或是选择同一乐曲不同风格的版本进行对比。例如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整体歌情绪欢快活泼,略带俏皮,歌曲中加入了“咕咕”的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请几个学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走动,去寻找顽皮小杜鹃的踪迹,其余的学生扮演小杜鹃,蹲在凳子后面,每一个乐句结束的地方出现“咕咕”的时候,“小杜鹃”们就把小脑袋伸出来,并用歌声寻找伙伴,在体态、舞蹈或声势运动来推进“动作体验”的表现,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和挖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创造性。
总结: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主体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趣味性的课堂,以便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参与度。通过也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中学习到知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悦.“玩”转课堂,其乐无穷:小学音乐游戏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大观:论坛,2019(6):218-219.
[2]陈鹏,李慧芳.浅析如何增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趣味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5):121.
[3]魏英.音乐净化心灵,旋律唤醒灵魂: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5):61.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中学附属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小学音乐;趣味性;教学
一、创造趣味课堂,提升学习专注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通过激励和鼓励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教育学家布鲁姆在研究中曾提到“小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尤其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时首要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感兴趣的东西来加深记忆。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创造趣味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习专注力,进而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值得注意的是,小学音乐教师在创造趣味课堂时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情景,通过趣味情境创设,加入趣味活动、练习,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在情境中与音乐内容达到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兴趣的驱使下保护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
例如在学习音乐的七个音符时教师可以从“葫芦七兄弟”引入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营造“七兄弟”教学环境,由“葫芦七兄弟”引出“音乐七兄弟”,继而让学生掌握“duo、re、mi、fa、suo、la、si”基本音符。随后在结合葫芦七兄弟每一个的特殊本领依次讲解音乐七兄弟的不能功能,在乐谱中所发挥的作用,这样通过“对照”教学形式时刻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音乐的七个基本音符和作用,打开学习音乐的“大门”。此外,在学习时值音符时,教师也可以进行儿歌教学,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将八分音符、十六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之间的时值关系整理清楚,如编制儿歌“一根尾巴唱半拍,两根尾巴短一半。去年尾巴更奇怪,时值反倒唱一拍。尾巴掉,头发白,拖長声音唱两拍。”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利用得当的方法,创新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
二、组织趣味游戏教学,锻炼学生节奏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枯燥的理论知识难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就对教师的的教学方式提出了要求。通过组织游戏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节奏思维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突破点之一。例如,在《好朋友》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你的名字叫什么》与《拉勾勾》两课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的节奏思维加以锻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情景剧的小游戏,引导学生重现互相认识时互相问好的情境,期间学生一边跟唱教师一边伴奏,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在实践中于教室的带领下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用节奏思维的方式去看待音乐学习,以亲身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节奏意识,将音乐节奏意识实际渗透到音乐教学课堂当中。在当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中,受制于学生知识储备程度与学生阶段性的发展特点,游戏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节奏能力的手段与方法之一。在《牧场上的家》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欣赏歌曲,然后以课堂小比赛的形式通过游戏使学生掌握歌曲节奏。教师可以以“谁对的拍子更多?”为中心组织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打拍,以趣味竞争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好胜心,充分发挥该阶段学生好奇的天性,在游戏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教师还可以在随后让学生以画画的形式画出自己像想中的“牧场”,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感受歌曲旋律,提升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上的节奏教学。
三、开展动作体验,打造趣味欣赏课堂
(一)运用动作体验,感知音乐元素
音乐课要少一些说与解释,多一些现象描述——描述什么音乐的现象,即音乐元素的变化。以欣赏《踏雪寻梅》、《恰利利恰利》等乐曲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身边的一些教学用具来进行声势练习。为了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走进音乐的情境,请学生蹲到凳子后面,用指尖轻轻地敲击节奏“XXXX”,给歌曲伴奏。其间,速度、旋律等变化自然而然地反映在学生的动作中,这既是一种很好的聆听的过程,又是一个很好感知音乐元素的作用的过程。
(二)运用动作体验,进行内容创编
小学生的音乐欣赏需要教师用“加减法”对欣赏内容进行补充,或删减,或者对欣赏作品进行重组;选择风格相近的音乐片段作为铺垫;或是选择同一乐曲不同风格的版本进行对比。例如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整体歌情绪欢快活泼,略带俏皮,歌曲中加入了“咕咕”的叫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童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请几个学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走动,去寻找顽皮小杜鹃的踪迹,其余的学生扮演小杜鹃,蹲在凳子后面,每一个乐句结束的地方出现“咕咕”的时候,“小杜鹃”们就把小脑袋伸出来,并用歌声寻找伙伴,在体态、舞蹈或声势运动来推进“动作体验”的表现,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和挖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创造性。
总结: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主体入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趣味性的课堂,以便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参与度。通过也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中学习到知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促进其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悦.“玩”转课堂,其乐无穷:小学音乐游戏性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大观:论坛,2019(6):218-219.
[2]陈鹏,李慧芳.浅析如何增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趣味性[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5):121.
[3]魏英.音乐净化心灵,旋律唤醒灵魂:小学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5):61.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中学附属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