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博物馆学作为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其进步有赖于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本文从博物馆学科初始成、博物馆学科再兴起、博物馆学科研究更深入三方面来综合论述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与展望了中国博物馆研究。
【关键词】:博物馆学;中国;研究现状
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有赖于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和促进我国博物馆学科的进步,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我国博物馆学得以保持生命力,以及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一、博物馆学科初始成
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是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社会长期的古物典藏虽为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却并未直接催生中国本土的博物馆文化。研究表明博物馆实体在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时间应在19世纪中期之后,而国人自建博物馆的发生时间更晚。中国近代博物馆产生于本世纪初。博物馆学作为知识名称在20世纪30年代的开始使用,可视之为中国博物馆学学科的产生标志。1935年,中国首个博物馆学专业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建立。该协会成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了博物馆学、博物馆学科及博物馆学教育等学术概念,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当时协会还设立专门委员会分管博物馆学术,负责评审有关博物馆学论著;同时创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作为专业刊物,公开刊登有关博物馆学研究成果;并组织编印出版《博物馆学书目》,为博物馆学研究提供便利。实践证明,协会的学术倡导和管理为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开创了新局面。20世纪30-40年代,在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业界不但引进了西方古物公藏公用的公共博物馆观念,倡导将原本从公众视野中被秘藏的古物置于开放与公共的博物馆场域,以实现公众教化。同时,在有关博物馆功能定位研究中,将博物馆视之为开启民智的工具,突出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是否具有教育功能一时成为判断博物馆与古董仓库的标志。
二、博物馆学科再兴起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政治色彩浓厚,致使该时段博物馆学史研究长期被简化,未能受到应有的学术重视。实际上,仔细拨开历史的迷雾,可以发现除却专业学术团体缺失外,此时段中国博物馆学在基础理论研究、专业论著及专业教育方面并非乏善可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造运动和政治运动。中国博物馆界在突出政治、突出阶级斗争的大环境中,加强了对博物馆性质问题、宗旨向题、功能问题的再研究。这些问题的讨论不光是在学者中进行,而且发动博物馆界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大讨论,形成了博物馆理论问题的一次普及运动。在这次大讨论中最为博物馆界关注的问题就是博物馆的政治功能问题。“为谁服务?如何服务?”是有关博物馆功能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讨论中注人了阶级观点和政治观点,因而強化了博物馆界的阶级意识和政治倾向。在理论指导实践中,博物馆纷纷办起配合政治运动的各种展览,大大加强了博物馆的政治功能。如办土地改革展览、革命运动史展览、解放台湾展览、帝王农民生活对比展览等。“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是50年代初期关于博物馆功能的基本命题。这个时期博物馆学关于性质和功能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是中国现实生活提出的要求。突出博物馆的政治使命是这个时期博物馆学研究的突出特征。
三、博物馆学科研究更深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新国策下,中国博物馆迎来了第三个发展时期。受60-70年代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影响,和国内条件的变化,8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空前迅速。十几年间,中国新建了大大小小一千座博物馆。博物馆学的研究也进入了高潮。1982年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之后各地方博物馆学会、各行业博物馆学会相继成立。以这些学术团体为核心,在中国迅速掀起了研究博物馆学的新运动。研究者的阵容远比过去强大。至80年代末,仅中国博物馆学会就已拥有会员近2000名,各地博物馆学会也发展了相当数量的会员。这个时期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全议不断举行。在全国出版物中公开发表的博物馆学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已达两千余篇。广泛接触到了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约课题。80年代以来,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出现的学术繁荣景象,远远超过了前两个发展时期,并且还在发展之中。直到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号召之后,我们才自觉地、坚定地走上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的道路。随着实践的发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任务也降临了。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特色的研究。中国博物馆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突出向题是:如何解决博物馆的世界共性和民族个性、国家特色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放眼世界与立足中国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现代化与中国现实基础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外来博物馆文化与本国博物馆文化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传统博物馆文化与当代博物馆文化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市场文化与博物馆使命的关系向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博物馆学的过程中,需要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有赖于博物馆实践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没有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就没有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要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的研究水平,我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发现、研究和解决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我国博物馆学得以保持生命力以及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如同中国博物馆事业一样,经历了兴起衰落交替的曲折过程。这是中国社会曲折发展的结果,也是进步与倒退交替发展的结果。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已经出现了初步的事业繁荣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中国博物馆学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民族个性、国家特色的发展,把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57年.
[3]梁白泉.《略论博物馆学的对象和方法》,《文物通讯》[J].1979年,第3期.
[4]宋伯胤.《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兼论博物馆专业的学制与课程(二)》,《文博》[J].1986年,第3期.
[5]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M].世界书局,1936年.
[6]王宏钧、梁吉生.《试论博物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中国博物馆》[J].1986年第3期。
【关键词】:博物馆学;中国;研究现状
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有赖于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和促进我国博物馆学科的进步,我国博物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我国博物馆学得以保持生命力,以及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一、博物馆学科初始成
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是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兴起而兴起,随着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社会长期的古物典藏虽为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却并未直接催生中国本土的博物馆文化。研究表明博物馆实体在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时间应在19世纪中期之后,而国人自建博物馆的发生时间更晚。中国近代博物馆产生于本世纪初。博物馆学作为知识名称在20世纪30年代的开始使用,可视之为中国博物馆学学科的产生标志。1935年,中国首个博物馆学专业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建立。该协会成立伊始,就明确提出了博物馆学、博物馆学科及博物馆学教育等学术概念,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当时协会还设立专门委员会分管博物馆学术,负责评审有关博物馆学论著;同时创办《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作为专业刊物,公开刊登有关博物馆学研究成果;并组织编印出版《博物馆学书目》,为博物馆学研究提供便利。实践证明,协会的学术倡导和管理为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开创了新局面。20世纪30-40年代,在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业界不但引进了西方古物公藏公用的公共博物馆观念,倡导将原本从公众视野中被秘藏的古物置于开放与公共的博物馆场域,以实现公众教化。同时,在有关博物馆功能定位研究中,将博物馆视之为开启民智的工具,突出其特有的教育功能。是否具有教育功能一时成为判断博物馆与古董仓库的标志。
二、博物馆学科再兴起
20世纪50-6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政治色彩浓厚,致使该时段博物馆学史研究长期被简化,未能受到应有的学术重视。实际上,仔细拨开历史的迷雾,可以发现除却专业学术团体缺失外,此时段中国博物馆学在基础理论研究、专业论著及专业教育方面并非乏善可陈。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造运动和政治运动。中国博物馆界在突出政治、突出阶级斗争的大环境中,加强了对博物馆性质问题、宗旨向题、功能问题的再研究。这些问题的讨论不光是在学者中进行,而且发动博物馆界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大讨论,形成了博物馆理论问题的一次普及运动。在这次大讨论中最为博物馆界关注的问题就是博物馆的政治功能问题。“为谁服务?如何服务?”是有关博物馆功能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讨论中注人了阶级观点和政治观点,因而強化了博物馆界的阶级意识和政治倾向。在理论指导实践中,博物馆纷纷办起配合政治运动的各种展览,大大加强了博物馆的政治功能。如办土地改革展览、革命运动史展览、解放台湾展览、帝王农民生活对比展览等。“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是50年代初期关于博物馆功能的基本命题。这个时期博物馆学关于性质和功能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是中国现实生活提出的要求。突出博物馆的政治使命是这个时期博物馆学研究的突出特征。
三、博物馆学科研究更深入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新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新国策下,中国博物馆迎来了第三个发展时期。受60-70年代世界博物馆大发展的影响,和国内条件的变化,80年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空前迅速。十几年间,中国新建了大大小小一千座博物馆。博物馆学的研究也进入了高潮。1982年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之后各地方博物馆学会、各行业博物馆学会相继成立。以这些学术团体为核心,在中国迅速掀起了研究博物馆学的新运动。研究者的阵容远比过去强大。至80年代末,仅中国博物馆学会就已拥有会员近2000名,各地博物馆学会也发展了相当数量的会员。这个时期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全议不断举行。在全国出版物中公开发表的博物馆学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已达两千余篇。广泛接触到了各种宏观的和微观约课题。80年代以来,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出现的学术繁荣景象,远远超过了前两个发展时期,并且还在发展之中。直到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号召之后,我们才自觉地、坚定地走上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的道路。随着实践的发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任务也降临了。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中国特色的研究。中国博物馆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突出向题是:如何解决博物馆的世界共性和民族个性、国家特色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放眼世界与立足中国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现代化与中国现实基础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外来博物馆文化与本国博物馆文化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传统博物馆文化与当代博物馆文化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市场文化与博物馆使命的关系向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博物馆学的过程中,需要和正在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博物馆学是一门研究和指导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的学科。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有赖于博物馆实践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没有博物馆实践的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的进步,就没有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要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不断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为了提高我国博物馆学的研究水平,我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发现、研究和解决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与博物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不仅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使命和任务,也是我国博物馆学得以保持生命力以及促进我国博物馆学学科进步的关键所在。
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如同中国博物馆事业一样,经历了兴起衰落交替的曲折过程。这是中国社会曲折发展的结果,也是进步与倒退交替发展的结果。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前进。中国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已经出现了初步的事业繁荣和学术繁荣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中国博物馆学研究,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更要加强民族个性、国家特色的发展,把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研究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1957年.
[3]梁白泉.《略论博物馆学的对象和方法》,《文物通讯》[J].1979年,第3期.
[4]宋伯胤.《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兼论博物馆专业的学制与课程(二)》,《文博》[J].1986年,第3期.
[5]费畊雨、费鸿年.《博物馆学概论》[M].世界书局,1936年.
[6]王宏钧、梁吉生.《试论博物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与方法》,《中国博物馆》[J].198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