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语言技巧,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需要传授的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兴趣爱好,发现这门学科独特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科的内容,借助信息化設备,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本文主要介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趣味教学;新课程;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多,其中包含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的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内容,同时还有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道德与法治知识包罗万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趣味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目标[1]。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大家排好队》时,如果仅仅采取理论化的传授模式,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深知排队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整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动画视频《不守规则的叮当狗》,学生看过动画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从动画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叮当狗有哪些错误的行为呢?”,因为小学生对动面视格外感兴趣,观看时比较专注,学生几乎是毫无遗漏地将叮当狗的错误行为指了出来。教师这才结合叮当狗的错误行为,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远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意义和效果。
二、根据“学情”,建立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原本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针对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情”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
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现象等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改变过去“假、大、空”的喊口号式的教学现状,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学情”[2]。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很多生活案例的融入,也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说话要算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更为直观,笔者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诚信的真实案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出来。一些学生还比较有创意,将当前商贩缺斤少两的现实问题直观地演绎出来;而有些小组则结合父母工作忙的现象,经常忘记自己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也是不守诚信的等,一系列的小案例让学生对诚信的问题理解更为透彻。在学生演绎结束之后,教师这才结合诚信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更为直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故事教学法,增强课堂的灵动性
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把握教学的内容。故事教学法中选择的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生活中的小马虎》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把图片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图一中,小朋友把扣子扣歪了;图二中,小朋友把铲子弄丢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笔者引导学生: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朋友总是犯这些马虎的小错误呢?这是引导学生将绘本故事“讲”出来的一种形式。在绘本故事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是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还有助于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结合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故事化的教学情境等,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父母多爱我》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亲情认知更为透彻,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借助音乐《妈妈的吻》,以情感人,触动学生的心灵,谊染情绪;同时,教师再借助一些有关亲子的图片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亲情之美;又如,在《我和我的同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合作的重要性,笔者在班上创设了一个互帮互助的教学情境:挑选两名学生,其中一名用眼罩蒙上眼睛,要求蒙上眼罩的学生从讲台的这头走到那头,途中会有很多的障碍物如沙包、矿泉水等,要求是学生不能踩到障碍物;第一遍,由戴眼罩的学生自己走,学生会发现:由于看不见,学生很快就会踩到障碍物,并且找不到行走的方向;第二遍,由不戴眼罩的学生搀扶着戴眼罩的学生行走,在遇到障碍物时,不戴眼罩的学生可以进行提示[3]。学生发现:两个人一起走,很快就通过了障碍,顺利到达终点。这种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情境就能明白教学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性,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贴近实际,创设教学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热情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伟.浅谈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9,(21):233.
[2]李媛媛.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9,(46):152.
[3]周永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J].科学咨询,2020,(08):90.
【关键词】小学;趣味教学;新课程;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点多,其中包含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力的知识;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内容,同时还有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道德与法治知识包罗万象,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趣味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能够有效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趣味性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目标[1]。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大家排好队》时,如果仅仅采取理论化的传授模式,势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深知排队的重要性,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整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动画视频《不守规则的叮当狗》,学生看过动画后,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从动画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叮当狗有哪些错误的行为呢?”,因为小学生对动面视格外感兴趣,观看时比较专注,学生几乎是毫无遗漏地将叮当狗的错误行为指了出来。教师这才结合叮当狗的错误行为,告知学生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远比枯燥的说教更有意义和效果。
二、根据“学情”,建立生活化教学
道德与法治原本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针对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学情”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巧妙地通过生活
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现象等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改变过去“假、大、空”的喊口号式的教学现状,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学情”[2]。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很多生活案例的融入,也能够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说话要算数》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诚信”的认知更为直观,笔者让学生搜集生活中有关诚信的真实案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演绎出来。一些学生还比较有创意,将当前商贩缺斤少两的现实问题直观地演绎出来;而有些小组则结合父母工作忙的现象,经常忘记自己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也是不守诚信的等,一系列的小案例让学生对诚信的问题理解更为透彻。在学生演绎结束之后,教师这才结合诚信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更为直观,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故事教学法,增强课堂的灵动性
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让学生通过听故事的方式把握教学的内容。故事教学法中选择的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生活中的小马虎》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把图片的内容表达出来:如图一中,小朋友把扣子扣歪了;图二中,小朋友把铲子弄丢了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笔者引导学生: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朋友总是犯这些马虎的小错误呢?这是引导学生将绘本故事“讲”出来的一种形式。在绘本故事应用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是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还有助于让原本枯燥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质量
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是教师结合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故事化的教学情境等,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父母多爱我》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亲情认知更为透彻,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借助音乐《妈妈的吻》,以情感人,触动学生的心灵,谊染情绪;同时,教师再借助一些有关亲子的图片的播放,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亲情之美;又如,在《我和我的同伴》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合作的重要性,笔者在班上创设了一个互帮互助的教学情境:挑选两名学生,其中一名用眼罩蒙上眼睛,要求蒙上眼罩的学生从讲台的这头走到那头,途中会有很多的障碍物如沙包、矿泉水等,要求是学生不能踩到障碍物;第一遍,由戴眼罩的学生自己走,学生会发现:由于看不见,学生很快就会踩到障碍物,并且找不到行走的方向;第二遍,由不戴眼罩的学生搀扶着戴眼罩的学生行走,在遇到障碍物时,不戴眼罩的学生可以进行提示[3]。学生发现:两个人一起走,很快就通过了障碍,顺利到达终点。这种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结合情境就能明白教学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性,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贴近实际,创设教学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学习热情能够得到提升,最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伟.浅谈趣味性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9,(21):233.
[2]李媛媛.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趣味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9,(46):152.
[3]周永杰.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J].科学咨询,2020,(0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