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青桐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a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记忆从几岁开始呢?或者说,看不见的巨手抹去早期的痕迹之后,又何时粗心遗留下什么?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祖屋窗外那一棵青桐树就是它“粗心”之作。
  那是一棵怎样的树呢?
  在祖屋北窗外通往邻居家的小路路口,有一棵青桐树,后来我知道它在古代又叫“梧桐”,“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说的就是它。青桐木叶青青,像一把铜色巨伞,主干上生长着忧伤的眼睛,像伤疤,惹人注目。五岁那年,我在树下玩耍,指着一个狭长的眼睛说:“小凤的眼睛。”父亲听见了,奇怪地看着我,然后盯着树上的眼睛看了一会儿,又把目光投向邻家,就背着手离开了。我很是疑惑,就回去问母亲。她沉吟片刻说:“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我问祖父、祖母和叔叔,他们都是沉默不语,好像商量过一样,就是不告诉我。我的好奇心更强烈了。人是特别渴望撕掉保密期封条的动物,我也不例外。
  我问遍身边的所有人,最后还是外祖母向我说起来一段陈年往事。原来我是大户家庭的长孙,诞生在祖屋。听母亲说,那年冬月,窗外的青桐树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在曾祖母的帮助下母亲顺利生下了我。因为在这之前,母亲有过两个孩子皆夭折了。曾祖母踮着小脚捧着我说:“就叫锁群吧!”想来她知道生命不易,在飘摇的尘世需要锁住一群儿女。于是每次我哭着闹着的时候,亲人们总是说:“锁群不哭,锁群最乖啦!”可是我依然哇哇啼哭不止。有一次,邻居家青凤来我家串门。青凤是同族一个大哥家的女儿,比我大五岁。她肌肤如雪,生的粉妆玉砌,一双丹凤眼好像会说话。一次,二叔眯着仅剩下的一只眼对他父亲说:“这娃娃可不像咱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你要看好喽!”
  此刻,她指了指窗外说:“锁群,你看——”我好似听懂了她的话,立即停止了啼哭,眼睛“骨碌碌”顺着她的手指的方向看。大家都觉得我跟她有缘。于是,她经常来我家串门,有时候还抱起我,来到青桐树下说个不停。日子久了,有人开玩笑地说:“青凤,你这么喜欢他,长大了就给他当老婆吧!”父亲一本正经地说:“可不能瞎说,乱了辈分!”这样又引起一阵哄笑。青桐树果子成熟了,母亲就炒一锅,满屋子的香味,抓一把揣在荷包里满衣襟都是香的。青凤把我搂在怀里,坐在树下的小凳子上,喂我吃青桐树芬芳的果实。
  有天夜里,村庄还在沉睡中。忽然有人敲脸盆大呼:“起火啦,救火呀!”村里的人们慌忙披衣下床,争先恐后来救火。原来邻居家着火了,大火烧毁了房屋。大家一阵手忙脚乱终于扑灭了大火。现场一片狼藉,清点人员时,突然有人说:“青凤呢?”短暂的沉默之后,有人刚想冲进去寻找,突然轰隆一声,梁柱倒塌,一团火焰冲天而起,旋即扑向祖屋北窗。人群一阵惊呼,那火焰绕过青桐树向西而去。一声叹息:“唉,飞走了!”大家一看,却是二叔。那棵青桐树也许受到大火炙烤也随着青凤的离开而离去了。鄰家大哥痛失爱女,不久离开这个伤心地,举家搬走了......
  第二年,在原地又生长出一棵青桐树,长大后跟那一棵一样,一样作青铜巨伞状,一样木叶青青。我看到这一棵就是再生的,不同的是树上不知何时长出一双狭长的丹凤眼。难怪当我说出那一句“小凤的眼睛”时,父亲会流露出奇怪的眼神。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掀開透明的玻璃窗,我像往常一样看着窗外的景色。而这一次不同,一缕刺骨的寒风拂面而来,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瑟瑟的初冬已在我身边,它悄无声息地来临了。  灰蒙蒙的天空中悠然地漂浮着鹅毛大雪,不一会儿,冰冷的寒气也跟随着雪花的脚步来到了人们的身边。人们浑身颤抖缩成一团,在风雪中茫然失措地奔跑着。汽车似乎也略显焦虑急匆匆地跑来跑去,路上的树木也披上了一层雪白的衣服,让人看着有几分喜爱。初冬景色真是既让人迷
期刊
《西部散文选刊》2019年第1期,头题推出青海“青稞艺术流派散文作品大展”,可谓开门隆重,给足了咱青稞“面子”。巧的是,入选的作家皆来自曾经和如今青稞种植的富集地,即互助、大通和门源三县。门源不用说,众所周知,河湟流域所有区县,唯有互助、大通等地现还有青稞耕种。所以,这些作品正儿八经属于青稞产地原创。本辑的点评专论,由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新锐评论家贺颖执笔。来自北京的学者为青海青稞鼓与呼,不啻是一
期刊
微风,三月。听说武汉的樱花开了,不知是怎样的灼灼热烈。此刻,我们比立春时节更温柔地期待着,草木生,万物荣。  己亥末,庚子春,在这次浩大的时光轮回中,神州大地上杂染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搅动着万千人心。这似乎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起点,现在,疫情甚至卷席了全球,在万众瞩目下,狂妄地不肯收束。  沸腾的,已在前线无声地奋战了好多个日日夜夜;平静的,已渐渐习惯宅在家中,用心和念去做
期刊
不记得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儿的陪父母说说话了,每天的重心都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内不停地忙,总有很多的事由来拒绝父母的相邀,尽管同在一个城市,尽管只是仅仅回去吃顿饭的時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忙似乎成为了成年人一个固定的口头禅,也成了一种固定的状态模式,总是会认为忙就会换来更多的收获,总是觉得万一懈怠一会儿就会错过很多,却很少真正的去思考在忙的背后,还有亲人的诸多期待和盼望。  那天父亲突然打来
期刊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不太记得最早接触到这首诗是在哪年哪日,印象中我那时还是在校学生,正沉醉于金庸梁羽生的武侠世界,对风靡校园的琼瑶言情小说尚沒多大兴趣,更别提写诗的席慕蓉了。同学把诗抄下来递给我时,出于礼貌和面子,我勉强一看,没想到,读着读着竟有了一丝说不出的感动,十
期刊
迎着冬日暖阳,心情格外舒畅,笔者兴致勃勃地从贵阳市观山湖绿地联盛出发,途经十余个公交车站点,来到了久负胜名,地处贵阳市云岩区枣山路的黔灵山公园。  刚到公园门口,抬眼便见几个至上而下的红色草书大字“黔南第一山”。呵!难怪当我问及周围邻居贵阳哪里最好玩时,邻居们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说:黔灵山公园。这不,“黔南第一山”的“第一”两字不就是最好的诠释吗?  怀揣着“黔南第一山”的神秘,我跟随如织的人流排队
期刊
我老家那一带人大多都会说一句话,“三个壮汉,不及一匹瞎骡跛马能干。”若问何故,“那山梁梁,那坡坡儿,不靠骡马咋个吃得成!”老家人会这样理直气壮地回敬你。  可说来也奇怪,老家人的认识里,骡子与马匹,图的无非就是驮物拉磨,只要使唤着顺手,都一样。因之,习惯上将骡和马都唤作马。  因为几近家家户户都养马,马场一向都是寨子里最热闹的场所。所谓马场,实为寨子正中的一溜闲地,既供骡马休闲打滚,也为阉割牛马牲
期刊
大约,很多人不知道金丝楠比黄金更金贵,也不知道何处是金丝楠的故乡。  史料记载,金丝楠大多分布在雨水较为充沛的四川省1500米海拔以上地区。金丝楠树干粗壮挺拔,仿若伟岸巨人,每棵树达30多米的高度。  明清时期,豪门大户喜用金丝楠制作家俱,因其材质细密,阳光照耀下,金丝楠木纹丝闪闪发光,如金丝一般。金丝楠不易开裂变形,更不会遭虫蛀,通体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气息。或许,蛀虫们因为惧怕金丝楠身上的清香气息
期刊
隋朝大业九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淮阳郡淮河边的河滩上,立着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男子衣冠胜雪,玉面如画,却又难掩一脸风尘。他负手而立,面对着缓缓流过淮河水,良久,吟出两句诗来:“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诗句有些伤感,男子仿佛心有不如意之事。但听男子继续吟下去,诗句却渐渐激昂起来,特别是最后两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真叫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能作如此豪迈之诗,这男子是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而
期刊
毛病要是成了习惯那就不得了了。  好几个月没回来了,下了公交车看到广场在大兴土木,腿就鬼使神差地挪了过去,这就是搞工程的职业病吧。  “这么好的石材用土做垫层?”,随口吐噜出来了。真想抽自己个嘴巴,与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你以为就你是白乌鸦呀?  “喵——”一声猫叫,终于让我挪开了目光。柏树丛中,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前面一个兰花小碗,一只慵懒的肥猫伸个长长的懒腰,踱着悠闲的舞步围着我转了一圈儿,又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