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如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作文批改是关键。
不可否认,教师精批细改,及时讲评,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但实际情况是,任教两个班,每班作文都收上来,摆在面前,像两座大山,压得我们老师喘不过气来。细算一笔账,精批细改一篇作文至少需要5分钟,有时情不自禁,写的评语比作文还长,远不止5分钟。
老师除了批作文,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还有正常的生活,不可能马不停蹄地批改作文。最终,导致了这样的后果:能精批细改,但批改时间较长,无法做到及时讲评,收效甚微;要速度,难保质量,写的评语往往泛泛而谈,无法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学生害怕作文课,教师更怕作文课,有的教师一学期才安排两三次作文课,为应付检查,弄虚作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作文批改的方式上做了一些新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互批式批改
步骤一,列出批改要求。根据高考作文要求,大致可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属于基础等级。文章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正确,字体要端正不潦草,书写格式要正确,卷面要整洁。这一项设置分值为5分,根据具体写作情况酌情扣分。发现错别字,要在原文标出来,每1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当然,基础等级要求的另外五项(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分别为10分,根据具体写作情况酌情扣分。
另一方面,属于发展等级。一看文章观点,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切中要害,等等,总之,要做到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二看文章材料,要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三看文章语言,要做到语言有文采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四看创新,要做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每一项设置分值为10分,根据具体写作情况酌情扣分。
步骤二,教师印发样稿,针对批改要求进行指导。学生随机抽取其他同学的作文,根据要求批改作文,且分条列出评语以及加扣分情况。最后还要签名。
步骤三,教师收回所有作文本,抽查学生作文写作与批改情况,进行统一讲评。既讲评作文本身,也讲评学生的批改情况,且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
优点: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在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2.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时效性。这种互批互改是在作文一完成就立即进行的,双方都还沉浸在这次作文的氛围里,又是面批,许多问题都得到了当面解决。
3.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二、分组式批改
步骤一,将全班分成若干个语文兴趣小组,每组6~8名成员,并确认组长。
步骤二,每组成员先分头批改作文,再集中批改,共同讨论、分析,并以评语的方式写出其中的优点及不足,且评出本组的优秀作品。
步骤三,每组组长在课堂上展示评改成果。
步骤四,教师收回所有作文本,抽查学生作文写作与批改情况,且印发样稿,进行统一讲评。既讲评作文本身,也讲评学生的批改情况,且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
优点: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分组讨论,共同研究有利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这样对被批改者以及批改者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2.组长展示,更是一种角色的转换,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批改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3.教师检查,印发样稿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批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完善作文批改机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得到一次更成熟、更权威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信任度,使我们的指导更能被学生接受,效果更明显。
三、面批式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非常熟悉的基础上的。
步骤一,教师随机批改一组作文,确定部分需要面批的学生。面批,让其明白作文中存在的缺点。
步骤二,根据其作文存在的缺点,挑选3~5本在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作文让其批改。同时,挑选3~5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太好的学生作文让其批改。
步骤三,教师收回作文,再次与其交流批改情况以及其对作文要领的掌握情况。
步骤四,教师统一讲评。且张贴或印发学生的优秀作文。
优点:1.面批,因材施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部分学生做细致的指导。可以让其在单独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其产生对语文、对作文的好感。当然,通过面批,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单独批改3~5本优秀作文,可以更深刻地领悟作文的要求。同时,批改3~5本存在同样缺点的作文,有利于巩固自己对作文要领的掌握。
以上便是我在作文批改方面所做的一些探讨,希望能给减负增效带来一些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中学语文组
不可否认,教师精批细改,及时讲评,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但实际情况是,任教两个班,每班作文都收上来,摆在面前,像两座大山,压得我们老师喘不过气来。细算一笔账,精批细改一篇作文至少需要5分钟,有时情不自禁,写的评语比作文还长,远不止5分钟。
老师除了批作文,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还有正常的生活,不可能马不停蹄地批改作文。最终,导致了这样的后果:能精批细改,但批改时间较长,无法做到及时讲评,收效甚微;要速度,难保质量,写的评语往往泛泛而谈,无法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学生害怕作文课,教师更怕作文课,有的教师一学期才安排两三次作文课,为应付检查,弄虚作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作文批改的方式上做了一些新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互批式批改
步骤一,列出批改要求。根据高考作文要求,大致可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属于基础等级。文章标点符号使用要规范正确,字体要端正不潦草,书写格式要正确,卷面要整洁。这一项设置分值为5分,根据具体写作情况酌情扣分。发现错别字,要在原文标出来,每1个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当然,基础等级要求的另外五项(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 ④中心明确,内容充实 ⑤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分别为10分,根据具体写作情况酌情扣分。
另一方面,属于发展等级。一看文章观点,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或点明原因,论述结果;或指出规律,预见发展;或抓住关键,切中要害,等等,总之,要做到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二看文章材料,要做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三看文章语言,要做到语言有文采如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四看创新,要做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每一项设置分值为10分,根据具体写作情况酌情扣分。
步骤二,教师印发样稿,针对批改要求进行指导。学生随机抽取其他同学的作文,根据要求批改作文,且分条列出评语以及加扣分情况。最后还要签名。
步骤三,教师收回所有作文本,抽查学生作文写作与批改情况,进行统一讲评。既讲评作文本身,也讲评学生的批改情况,且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
优点: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在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2.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时效性。这种互批互改是在作文一完成就立即进行的,双方都还沉浸在这次作文的氛围里,又是面批,许多问题都得到了当面解决。
3.教师只抽查翻阅一部分同学的批改结果,在短时间内看多篇作文,有利于教师比较思考,且保持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还可将节省的大量用笔批改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研究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二、分组式批改
步骤一,将全班分成若干个语文兴趣小组,每组6~8名成员,并确认组长。
步骤二,每组成员先分头批改作文,再集中批改,共同讨论、分析,并以评语的方式写出其中的优点及不足,且评出本组的优秀作品。
步骤三,每组组长在课堂上展示评改成果。
步骤四,教师收回所有作文本,抽查学生作文写作与批改情况,且印发样稿,进行统一讲评。既讲评作文本身,也讲评学生的批改情况,且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
优点: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分组讨论,共同研究有利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这样对被批改者以及批改者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
2.组长展示,更是一种角色的转换,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批改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平衡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走向成熟。
3.教师检查,印发样稿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批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完善作文批改机制,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得到一次更成熟、更权威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信任度,使我们的指导更能被学生接受,效果更明显。
三、面批式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非常熟悉的基础上的。
步骤一,教师随机批改一组作文,确定部分需要面批的学生。面批,让其明白作文中存在的缺点。
步骤二,根据其作文存在的缺点,挑选3~5本在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作文让其批改。同时,挑选3~5本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太好的学生作文让其批改。
步骤三,教师收回作文,再次与其交流批改情况以及其对作文要领的掌握情况。
步骤四,教师统一讲评。且张贴或印发学生的优秀作文。
优点:1.面批,因材施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一部分学生做细致的指导。可以让其在单独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其产生对语文、对作文的好感。当然,通过面批,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单独批改3~5本优秀作文,可以更深刻地领悟作文的要求。同时,批改3~5本存在同样缺点的作文,有利于巩固自己对作文要领的掌握。
以上便是我在作文批改方面所做的一些探讨,希望能给减负增效带来一些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石庄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