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十分重要,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对提高素质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1.帮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课中阅读,字斟句酌,抓重点,辨是非,正确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规律;课后阅读,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巩固和迁移。
  2.创设问题意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人往往是在实践中遇到要解决的问题,途径有三点:①从阅读中发现问题。②在实验中发现问题。③从练习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可以通过阅读,因为教材中有关问题一般都有科学的论述,如学生阅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当Yy与Rr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F2会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吗?会有9种基因型吗?通过阅读提出诸疑问,激励学生深入地阅读下去,以求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阅读程序
  学生在阅读中有时发现无序和盲目现象,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1.预习阅读。①纵览文字,了解概况。首先要看清标题,标题是全文的主题词,是表达内容的核心,也是阅读中要始终抓住的线索。同时要了解教材是从哪些方面的叙述来说明标题的。②精读细读,重点落实。如对生物概念的阅读,要抓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要点和关键词语,用来说明概念的实例,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课中阅读。课中阅读往往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后进行阅读。阅读时,指导学生对重点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全面正确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和实质。如,为了使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教师可采用变换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阅读:①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对象是什么?(有性生殖的生物)②什么时间进行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形成时)③“减数”是指什么减数?(染色体数)
  通过阅读和讨论,不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对于少言寡语、依赖性强的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善于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而且对自己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探讨,以培养思维的求异性。
  作者单位:河北省行唐县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新课标特别谈到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说明创新教育是数学教育的重点。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的口头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与同行一起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培养富
生活中有数学,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们把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世界,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时候,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近,数学的面纱就会被揭开,它不再神秘,不再深不可测。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而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大胆进行识字教学的改革,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    一、激发兴趣,活动中识字    1.做游戏。学生喜欢游戏,通过游戏能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识字教学中,我设计了多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教学后记是教学教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对每节数学课的总结,是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自我评价。如果长期坚持写教学日记,将会给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莫大的帮助,那么,写数学课的教学后记应写些什么呢?    一、把课堂上的成功之处记下来    教学之所以成功,就有成功的道理。或是运用了某种教学方法,或是正确贯彻了某种教学原则,或是某一片断精彩,如教师在讲课中,或是各环节课的过渡性评议富有启发性,或是在激发学习
每到新学期开学,总会有学生从外边转来,学校为了公平起见,就给我们几个教学班平均分配人数。2007年夏天,我们八年级陆续转来了十几个。但是,分在邻居班里的3个学生最多的在班里只待了一周,就陆续退学了。最典型的是有个男生,家里不许退学,竟然不肯进校门,自己赤手空拳到北京去了,家里找了好久才找到。可是分在我们班里的几个没有一个退学的,他们都上到了毕业,还有两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当时的重点中学。我当时很纳
摘 要: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所以德育教学中应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提供有力的标准,抓住有效的契机,扭紧多方力量,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进行“无痕迹”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一、潜移默化渗透,把握教育契机  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经过一个社会的过程,是人在社会交往和社会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刚一下课,我们班上的几个忠实SHE歌迷就围在一起,拿着一张纸条一起哼唱着。从其他同学嘴里得知,她们都特崇拜SHE组合,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再与同学们的深入交谈中了解到,小学生崇拜偶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被偶像头上的光环所吸引,他们有着明星一样的梦幻和热情。    一
一个班虽然小,班主任工作却不易做好,特别是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后进生”是指品行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作为受教育者,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寻找根源  对后进生来说,“寻根”的过程就是老师通过有效的途径了解和掌握他们基本情况的过程。  我们知道,要做好工作,掌握情况是基础,同样,要做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作文训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做人的培养,致使作文教学中出现“人”与“文”严重分离的现象。朱自清先生称写作是“生活技能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    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就作文
摘 要:让学生先构建知识体系,老师通过检验发现学生知识性问题所在,就学生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显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整合知识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还存在着疑问,老师就会有目标地设计相关教学,选择相应的试题帮助学生突破问题。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知识能在应用的过程中顺利地被迁移,我本着这样的教学意图和策略选择了这一公开课的主题,以构建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实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