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语文课堂主旋律——朗读

来源 :教育研究学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i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味”三味之一的“读味”是语文课堂首先应该呈现出来的特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待于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朗读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关键词】朗读; 指导;方法
  
  大凡语文教师都有此感:课堂上忙于讲解、分析,学生读文往往只是一两遍,教师指导朗读少,学生读的机会少,导致学生朗读水平低,进而语文水平不高。古语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话用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合情合理,即使不能读上百遍,多遍也是必需的。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朗读与文本解读想脱离。朗读本应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环境,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内涵,但大多数教师对于朗读只是走过场,随便自读、齐读、分组读就算作完成了朗读,就自认为达到了朗读的目的。但是缺乏有效的朗读指导,有时候甚至把课前预习的读替代了课堂朗读,上课时就直接开始讲课,连学生读的时间都省去了,这样如何能达到朗读的效果呢?下面具体说一说:
  1.1 没有明确目的,只是一味地读。
  为了让课堂有“读味”,有的教师会换着读的花样: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全班齐读、分男女生读或小组读、个人自由默读、速读或诵读。乍一看让人觉得这课堂似乎很热闹,以读代讲。但是,布置朗读之前老师并没有对学生提出什么具体要求,读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也不知道,纯粹只是为朗读而朗读。如某班在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时,先让学生自读再听朗读录音,接着全班齐读,然后分小组比赛读,每一次朗读的效果都差不多。一节课下来,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学生只是茫然的摇摇头。没有情感的投入,提不起朗读的兴趣,只为完成读的任务。因为教师在学生读之前没有要求读到什么程度,要解答有关诗中的什么问题,学生毫无目的,没有带上思考,结果只能茫然。
  1.2 没有有效指导,只有反复地读。
  有时候老师会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读某段话或某首诗”,至于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老师没有作指导。学生只能用自己所谓的情感去“唱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揣摩体会去读,没有巧妙的点拨,没有详细的指导,没有优秀的示范,学生怎么去模仿,怎么去创新呢?结果只能反复地读,不用心去体会,不用情去朗读,又怎么读出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呢?有的教师会做一些指导,但也只是朗读技巧的指导。如在古诗词教学中,老师播放音频或视频让学生仔细听,听清哪里该停顿,哪里该重读,哪里该延长,然后让学生仿着去读。但是,朗读是一种体验、一种理解,它产生于对作品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语言形式的感悟。光做技巧上的指导,没有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是无法真正解读文本内涵的。
  1.3 没有足够时间,只能匆忙地读。
  有的老师常按古老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读文——介绍作家作品——逐段讲解。朗读是第一个环节,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为了节约时间,朗读常以给人速读的方式进行,一篇需要十分钟朗读的课文只给学生五六分钟,然后就开始教学,让学生通过那么短短几分钟的阅读来解读课文,跟上教师教学的步伐,怎么可能做到连起码的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都不一定做到,更何况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把握。
  朗读,既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解读文本的重要手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是朗读的目的。
  
  二、改进方法
  
  2.1 在朗读中,读出疑问,读出自我。
  导入课文后,布置学生读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即质疑,对不理解的某一个词、某一句话或某一思想,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来,记下来,便于下步的交流、讨论。
  此外,在课文中读出自己熟悉的情景或画面,读出令自己感动的人物形象或历史,与文章情感相通。例如在教学《挖荠菜》一文时,作者苦难的童年,与农村学生父辈的童年有相通之处,学生大都听父母讲过。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似乎又想到了父母童年时期的贫苦之日,于是与文章产生了情感共鸣,进而体会到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幸福很多,懂得了应该珍惜如今快乐的学习时光。
  2.2 分层次读,有目的读,读通、读懂。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所以基础也不同,朗读水平也不高,不可能在一次读文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应有层次地读:①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能读出问题;②针对普遍问题,有目的地读文,读懂课文,理解问题;③针对重点句、段,再读,多读,品味词句,体会情感;④分析之后,重读课文,熟悉课文,尤其是一些文质兼美的诗词、散文,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课后整理摘录,积累材料。
  2.3 范读引导,“唱读”改变。
  如今的初中学生,齐读时依然“唱腔”浓重。因此,朗读水平较高的老师可身先示范或请班上朗读较好的同学范读,语言不佳者就准备朗读录音或制作课件配音朗读,力图将准确的语音、并茂的声请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版”可依,改变“唱读”,享受朗读的乐趣。
  新课标强调“以读为本”。课堂上,教师的嘴巴多休息一下,让学生的嘴动起来,思想读出来,使文意在朗读中自然呈现出来。把握好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朗读,还原语文“读味”!
其他文献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生写好作文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高写作兴趣是促进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以“趣”促趣    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作文素材来源生活。培养写作兴趣是作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使学生乐学,好学。  【关键词】以情激情;以声传情;学语知情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求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同时它更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的课程目标。化学学科具有内容实用新颖、实验生动有趣的特点,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一直沿习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极大地制约着新课标的达成。  【关键词】 初中化学;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
期刊
我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五年的教学,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对差生的转化。  历史教学中的差生转化,一直就是令我头痛的问题,我认为转化差生是班级乃至学校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面对的总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有的聪明好学成绩优秀、有的贪玩好耍成绩落后、有的学得轻松愉快、有的则花九牛二虎之力……但是在学校不论学生的表现如
期刊
【摘要】作文“无话写”、“没兴趣”,更谈不上内容“具体生动”,这是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了阐述。  【关键词】构建;作文;对话;平台    作文教学中,令学生头痛的是“无话写”、“没兴趣”,这一问题困扰着师生,严重地影响着小学生作文教学。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我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积极探索,实践证明作文教学应为学生构建作文“对话”的平台,使他们有均等的语言表
期刊
【摘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细心引导,恰当释疑,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培养;自学;能力    有人曾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文盲,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去学习的人。”面向未来文盲特别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光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素质
期刊
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一种综合能力。自学语文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运用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并且掌握自学的方法,在自学中不断丰富知识,增强才干。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指导自学教材,掌握方法,增强自学效果    首先要抓住预习教材这个关
期刊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也是师生间的一种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提高师生交流活动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来阐述关于提高师生交流有效性的两点思考。  【关键词】师生交流;有效性;教学内容;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也是师生间的一种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活动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进
期刊
【摘要】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是信息社会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和保障,而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类型,尤应注重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关键词】职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信息素养;校园文化建设    图书馆作为图书文献的集
期刊
颤音是手风琴演奏艺术中的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颤音会加强艺术演奏的表现效果。     一、颤音演奏的方法及特点喝规律    颤音具有华彩、秀美、明亮、舒展的表现色彩。并且,长的颤音还能避免音色的呆滞、无变化、没有生气、不灵活和单调等等。所谓颤音,就是邻近两音交替出现,速度很匀整、很规律,并且没有间断,而清晰明确的对声音的集中表达。颤音听起来很悦耳,在时值较少的音上使用颤音能产生特殊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