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心中天平” 构建方程模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syzj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用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直观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方程作为小学数学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数学学习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方程时,运用实物天平构建起学生“心中的天平”,渗透建模思想,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上升为抽象,形成数学理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实物引领,搭建具体与模型之桥
  数学学习源于生活的需要,让学生积累起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形成理论,只有经过数学重构才能丰富学生的间接经验。教学时以实例为引入的资源,可以实现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师应以实物为引领,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搭建起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互通的桥梁,开启学生智慧发展的大门。
  在新课学习伊始,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天平,让学生根据在科学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自己对天平的认识。有的同学说天平可以称物体的质量;有的说当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平衡了;还有的说天平是公平公正的象征。教师进行演示,左边放2包各100克的物体,右边放20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左边放一个20克,另一个80克的物体,右边放两个各50克的物体,天平平衡;而当左边放50克的物体,右边放60克的物体,天平不平衡。这样就将天平的平衡与物体质量的相等联系在了一起,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两边相等的模型,实现了由实物天平到心中天平的过渡,借助天平这一工具初步搭建起了方程模型。
  二、丰富表象,逐步体验建模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在教学时不要怕时间不够,真实的体验可以让一节课的教学收到两节课的效果,当学生真正经历了学习的过程,掌握了建模的思想,其效果比教师反复地教要好得多。在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层层推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丰富认知表象的基础上体验出建模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学生已经有了天平平衡表示两边质量相等的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丰富学生的表象认识。如在天平右边放上200克的砝码,让学生从讲桌上已有标出量的物体中选择能使左右平衡的两个物体,并用式子表示出来。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150克的苹果和一个50克的橘子,列式为150+50=200;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180克的桃子和一个20克的葡萄,列式为180+20=200。然后教师交换了一下水果的放法,将苹果和葡萄放在左边,结果天平不平衡了,这时该怎样表示呢?学生可以很简单地写出150+20<200。这样,学生就可以感知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对应了式子的相等与不等。接着,教师拿出一个没有标出质量的核桃说:对于不知道质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学生由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都会想到用x表示。那么要将它与苹果放到左边,你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用式子表示出来?学生由上面的经验可以列出三种情况:150+x=200;150+x>200;150+x<200,这样使学生更进一步积累了活动经验,实现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转化。
  刚才已经列出了这么多式子,什么样的是方程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把式子分成两大类:等式与不等式,然后对于等式又分成都是数字的和含有未知数的两大类,都是数字的等式是算式学生们都很熟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预习时也了解到了是方程,这样通过不断探究学生就在脑中建立了方程的模型。
  三、把握本质,展现建模的应用目的
  模型思想的主要目的是将数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建模思想的重要性。当遇到问题时学生会有意识地构建方程模型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体现出学生经历了“问题—模型—应用”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认真思考的状态中体验到表达等量关系的方程模型。
  在学生由天平建立了方程的模型后,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问题:将35千克葡萄装入一个盛15千克的大箱和2个小箱正好装完,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这里有天平吗?虽然这里没有实物天平,但是学生心中的天平由此启动,借助于“心中的天平”可以成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设每个小箱盛葡萄x千克,列出2x+15=35。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延伸,教师给出方程5x+10=70,让学生结合生活赋予其现实意义,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前提下创造出一个个生动而富有数学味道的小故事,实现了知识的升华,更加丰富了方程模型的应用。
  总之,构建数学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对知识加深理解的同时,也一并掌握了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既感悟了数学思想,又学会了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同时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猜想、总结等过程,其应用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培养,数学素养自然得到较大提升,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个体自主体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教师的教学要顺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制约着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当今我们还经常会发现有的教师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认识不足,存在着用教师活动代替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学生学习体验不充分,或体验缺乏有效引导而难以深入等现象,从而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案例描述】  最近,分
期刊
如何真正让我们的数学教育成为文化之旅,让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爱上数学呢?目前仍是一个有待破解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苏教版数学一、二年级的教材研读,发现教材中编排了比较丰富的与数学文化相关的内容,形式灵活多样,突出了教材的多义性与开放性。本文侧重分析苏教版数学一、二年级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旨在明确低年级教材中数学文化知识的整体概况,凸显教材的数学文化呈现途径与状态,便于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学生“插嘴”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数学课堂之上。有的“插嘴”极具价值,有的却有失偏颇。面对学生的“插
期刊
善耕自创办以来,已逾百年,在这动荡与发展并存的百年之中,她以其独有的理念,度过了战争的硝烟,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坎坷沧桑,依旧安静地居于苏州城中,履行着她的职责,福泽着一方姑苏人。善耕的发展,是善耕人因地制宜,不断革新的结果。  一、“昨日”之“耕”——烽火中孕育。实践中成长  善耕实验小学是苏州市区的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二十五日,初名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堂址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
期刊
缘起:一次时事引入的失败  开学初,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课中引入了“因钓鱼岛问题导致社会上产生打砸事件”,打算让学生体会到动乱所带来的破坏有多么严重,从而进一步感受和平的宝贵。孰料,学生们看完这个新闻资料,义愤填膺,产生了仇恨情绪。  这次导人是失败的,于是课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本课教材,《不平静的世界》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
期刊
教师合作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基本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这种共同体可以是校际之间,可以是不同年级之间,可以是不同学科之间,还可以是备课组成员之间,等等。笔者这里主要探究的是备课组间的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建设。  一、备课组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建设  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下设的教研组织,是落实学校“同伴
期刊
数学课堂的自由,是学生思维的自由,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来建构。在学习新的教学任务时,可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教学的起点,多创造一些学习和建构的机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使之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逐步严谨化、多样化,多种视角之间发生碰撞、争论、比较,以此来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程度。  一、 在经验中感觉需要  学生对“可能性”既有知识经验又有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
期刊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担任引导的角色,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革新工作也要严格遵循这一主线。对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教育至关重要,它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紧密相关。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期刊
以“优教通”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学校草根工作室为平台,中兴小学在一年多的摸索中形成了“吾学吾乐”语文五步法。“吾学吾乐”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学生在课堂上以这三种方式存在:1.小老师——提倡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学生预习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利用优教通平台上的导学案先学后教,利用导学本预习在前,课堂上利用投影做小老师进行作业展评。2.小听众——课堂上的学生永远是思考着的,思考的前提首先要学会倾听,成为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