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体会探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之后进行康复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效果比对照组更加明显。结论:对于生命体征比较稳定的脑出血患者,配合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出血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34-02
  脑出血指的是脑实质的内出血,有多种原因导致[1]。一般常见病因为长期动脉硬化、高血压而导致硬化动脉出现破裂引起,内囊区的小动脉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多见[2]。脑出血早期会出现意识障碍、偏瘫等症状,该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都比较高。我国每年脑出血发病率为60-80万,约占全部脑卒患者20%-30%,而存活者中有严重遗留残疾者占50-70%,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负担。笔者通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将早期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经过脑CT检查,且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995)。其中,男性68例,女性46例;年龄为42岁-77岁,平均年龄60.11岁;脑出血量为5-63ml,平均出血量27.58ml;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患者病情得到稳定之后进行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用药史、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都经过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包括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治疗并发症等。并且观察组在病情稳定,神经损害的症状未继续发展之后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脑出血之后的一两周内,患者普遍存在意识障碍,且偏瘫肢体处在迟缓期。这个阶段的康复治疗主要进行被动的运动训练。①被动的关节运动训练:对指间关节进行屈伸,对指对掌进行训练,对肘关节进行屈伸训练,对肩关节进行内收外展训练,踝关节、膝关节等进行屈伸训练等。②被动的体位训练:在患者保持平卧位时将其瘫痪的上肢处于轻度的外展位,将掌心向上、手指展开、肘部微屈,保持前臂的外旋后位。立足,以纠正下肢的外展旋位。
  第二阶段,在脑出血后的二至四周内,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比较平稳,意识开始变得清醒,瘫痪的肢体此时处于痉挛期。该阶段应先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开展康复知识的讲解及训练方法的教授,并反复持续的进行强化的主动训练。引导患者开展床上及床边的运动锻炼,对其四肢与躯干控制力进行训练,帮助其独立的完成卧位、坐位的变换,保持坐立的平衡,进行不行的训练。康复训练一般为一次30分钟,一天两次,一个月为一疗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事还可以配合按摩、电刺激、针灸等措施。
  1.3数据处理。所得数据以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治疗效果参照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1995)标准进行判断,对日常生活能力以功能独立性评定进行判断。在患者入院后的24小时内进行首次评定,在治疗四周之后由同一医师再次进行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功能型评定得分对比见下表。
  组别1213治疗前1213治疗后观察组121330.97±10.41121366.01±15.58对照组121330.14±11.53121343.15±11.73P<0.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有效38例,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有效49例,有效率为85.96%,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应该在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稳定,神经症状没有继续发展之后配合常规治疗同时开展[3]。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可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微循环、保护脑神经,能够有效的促进神经功能的重组能力。但是,神经功能想要得到重组,必须要进行早期的规范化训练,以多种形式来调节刺激神经元,保持其兴奋性,获得正确运动输出。笔者以Brannstrom神经功能的“恢复六段”的理论,以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及可塑性原理,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愈率也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这对临床治疗和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早期康复治疗,尽早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2早期康复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原因分析。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①康复治疗注重对脑部意识的恢复,一些反复训练能促进神经细胞内的轴突发芽[3],逐渐形成全新的突触,新突触为建立新神经网络-突触链起到关键作用,以此来重新组合中枢神经功能,抑制异常的运动,从而恢复患肢的正常功能。②早期康复训练会对皮肤、肌肉等靶器官进行一定的刺激,从而使肌肉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增强肌肉的运动,防止功能丧失。③早期康复训练也可以加快建立脑侧支的循环,进行重组健侧的脑细胞或病灶周围相关的组织。
  3.3早期康复训练中运动功能恢复的最佳时间是10周左右,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最佳时间是1个月左右。[4]因此在不同时间段训练的内容有侧重,前10周要注重肢体的运动,上肢训练后行走训练是最基本的,提高患者的平衡性。10周到12周之间重点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其实是对脑部的训练,强化意识,唤醒大脑的功能,促进疾病的全面康复。治疗期间,康复训练需要严格落实,家属的陪伴也很重要,患者可能会有一段迷惘期,不愿意配合训练甚至对生命有放弃的冲动,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一定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态,经常鼓励患者,给他们加油打气,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同时学习相关的康复知识,进行一定的心理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具有高疗效性,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配合其他护理能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获得更大的成功。参考文献
  [1]顾昭华,蔡可书,王翔,等.弹力带在偏瘫患者步态矫正训练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2009,24(4):241-243
  [2]杜学梅,和江平,余琼华,等.脑梗塞并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7,9(10):73
  [3]Gao Yanling.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are of [J]. Harbin medicine, 2007, 27(5) :70
  [4]flexion test of p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J]. modern nurses, 2007 (6):30-31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临床研究文献整理,从定义、操作、机理、临床应用四方面阐述了捏脊配合抚触疗法促进小儿健康发育的研究进展,指出该疗法促进小儿健康发育效果明显,但尚缺乏系统的临床机理研究,认为有必要考虑对其进行规范化研究,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捏脊抚触小儿健康发育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40-02  捏脊与抚触疗法
期刊
摘要:目前,原发性肝癌作为恶性消化道肿瘤依然是当代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治疗方法以期为更好地治疗该病,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最有效且有根治可能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治疗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治疗现状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42-02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
期刊
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60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采用X线检查,实验组采用螺旋CT检查。结果:CT检查总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肠梗阻有较高准确率,应积极推广使用。  关键词:多排螺旋CT肠梗阻诊断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
期刊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大部分患者处于乙肝病毒慢性携带状态,每年大约有几十万人死于乙肝及其各种的并发症。乙肝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疾病,后期甚至会引发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其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但到目前为止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复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抗凝治疗、神经细胞保护及溶栓治疗,选择69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凝血指标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期刊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到终末期肝病的必经阶段。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和增生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而转化生长因子β是导致肝星状细胞激活最强的细胞因子。因此,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防治肝纤维化形成的关键。目前尚无有效方法抑制肝纤维化。近期发现骨髓间充质细胞等肝干细胞能明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因此,肝干细胞为肝纤维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由于致瘤
期刊
摘要: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
期刊
摘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较为普遍,部分患者甚至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对患者家属造成心理的压力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增加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十分具有必要。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危险因素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46-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急救措施。方法:临床资料为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诊断及急救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治愈15例,好转14例,死亡2例。结论:急性肺栓塞常有明显的危险因素和典型临床表现,及时明确诊断及进行有效急救,可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栓塞明确诊断急救措施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时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癫痫患儿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各类癫痫患儿200例,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从开始治疗起连续观察12个月,记录分析患儿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在该200例治疗癫痫的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2例,其中胃肠道反应较常见,有9例,罕见不良反应为脱发,便秘等。结论:癫痫患儿的丙戊酸钠治疗应多加关注,加强用药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