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为此病。近年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对颈源性眩晕有着较好的疗效,综观近年来其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针灸颈源性眩晕概况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2-02
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为此病。近年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对颈源性眩晕有着较好的疗效,综观近年来其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1针刺疗法
1.1普通针刺法。陆菁等[1]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55例,并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针刺疗法的总有效率、椎动脉血流改善、复发率均优于药物治疗(P<0.01,P<0.01,P<0.05)。针刺取双侧风池、太冲、合谷、百会。患者取座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5-l寸;太冲穴直刺;合谷穴直刺;百会穴平刺。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其间行针1次,颈项部用TDP照射。每日治疗1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2特殊针刺法。黄静等[2]运用平衡针治疗颈源性眩晕急性发作
最佳治疗效果。开展微创骨科技术需要保证患者达到最小组织损伤,最短时间恢复机体功能,最轻身心疼痛,最少治疗费用,医师应该勇于求新,积极探索,拥有自我奉献的精神。
1一般资料
1.1概念:在最小侵袭和生理干扰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的新技术即为微创技术。它的重点在于强调常规的外科手术疗效,再采用精确定位技术来减少骨科手术对患者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及对患者生理功能产生的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恢复的时间。微创骨科就是通过采用一些特殊设备,例如计算机导航系统,特殊穿刺针,内固定器材,内镜等[2],使患者的手术切口较传统手术更小,对组织的损伤更少,拥有更高的精确率,效果显著,以加速患者恢复为目标的新科学技术。
1.2应用现状。伴随着微创技术深入骨科领域,微创骨科的手术种类及设计领域也不断拓展,在创伤,脊柱,关节以及导航辅助等骨科领域应用广泛,而在应用过程中人们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的完善微创骨科技术,逐渐使其成为定型手术。
1.2.1骨折治疗。传统骨折治疗方法忽视了骨生物学的特征,导致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使人们对这种传统骨折治疗理念不断反思。现今微创技术对骨折生物学环境和骨折愈合的关系认识愈加深入,在骨折固定原则及固定方法上产生了重大变革,更加强调微创技术应用以及保护患者骨折端的局部血运的重要性,使骨折个体化治疗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对于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注重维持长骨的正常长度,保护骨折的局部血供的间接复位技术,尽可能维持骨折愈合的良好生物学环境。在内固定物设计方面,以生物学固定理念为基础,更好地改善骨折内置入物,例如通过弹性模量更接近骨骼的应力松弛钢板来减少应力的遮挡效应。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和手术治疗骨折分别有其适应证,但从微创手术的角度看,手法治疗更加符合要求,但不包括过于粗暴地手法[3]。除此之外,微创治疗要求最低限度的降低医源性的损伤,保证组织的修复处于理想生物学环境中,促进患者的治疗恢复,加速骨折治疗观念转变。
1.2.2关节外科。关节镜手术作为骨科最早术式,伴随着其性能的提高,手术器材的不断改善及操作技术的成熟,关节镜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对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和确诊的范围也达到了提高。关节镜手术完成了许多常规的手术难以完成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将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治疗和前后十字韧带重建作为常规定型手术。关节镜辅助手术结合使用放射影像增强设备监视可以微创完成股骨髁间骨折[4],胫骨平台以及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及固定。但其操作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所以它的推广也受到了限制。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主要包括单切口和两切口技术,其中单切口技术按照常规的改良后入路,采用特殊设计拉钩和器材,进一步减少了解剖髋关节的周围正常组织;两切口技术一个切口植入股骨假体,另一个切口植入髋臼假体,在手术过程中全程进行电透监视[5]。全髋关节手术失血少,对肌肉的破坏小,手术后的疼痛减少,手术瘢痕较小,医疗费用降低,感染率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但该手术的视野较小,所以对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且该手术不适合肥胖,翻修者。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技术能够在手术中不破坏患者的股四头肌运动机制,最大限度的保留伸膝功能,术后患者的膝功能恢复较好。但手术的视野较小,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畸形,糖尿病,肥胖症,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患者。
2计算机辅助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将透视成像系统结合影像导航形成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上崭露头角。通过手术导航系统可以提高内固定装置的放置精确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方便复杂手术的开展。在骨科领域该技术不仅可以缩小手术切口,简化手术的操作,还能够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发展前景良好。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技术,能够为患者预制个体化人工髋关节。将虚拟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能够准确地对患者身体内部进行透视,在复杂手术中帮助医师模拟手术的操作,进行精确定位,预防并发症,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为患者提高个体化的治疗,疗效显著。
3发展前景
微创骨科技术的逐渐发展大大的改善了人们对于顾客疾患的认知,提高了骨科领域诊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有效率。但微创骨科技术还处于起始阶段,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微创骨科技术将会是当代骨科领域发展的主流,发展前景良好,它的发展会促进骨科学走进一个全新的境界。骨科技术将会朝着适时遥控,智能化发展,向着无创治疗迈进。参考文献
[1]裴国献,任高宏.21世纪骨科领域的新技术——微创外科[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4(2):89
[2]王正国.微创外科刍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27(2):104
[3]2006年脊柱微创专家研讨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10,27(4):310
[4]裴国献,任高宏.21世纪骨科微创技术发展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1(2):151
[5]王亦璁.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中华骨科杂志,2009,22(3):190例,分别于15、30、60、120
关键词:针灸颈源性眩晕概况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52-02
颈源性眩晕是指因颈项部病变导致的以头晕、恶心、呕吐为主的一类病证,1926年Barre首先提出颈椎病变可引起眩晕,1956年Grar报告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可引起眩晕。我国于1984年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上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认为椎动脉型和交感型颈椎病可以出现颈源性眩晕。多数医家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理主要是因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颈椎间盘病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刺激或压迫颈项部的神经和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而发为此病。近年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而针灸对颈源性眩晕有着较好的疗效,综观近年来其临床疗效观察的报道,现综述如下。
1针刺疗法
1.1普通针刺法。陆菁等[1]采取针刺风池配四关穴为主治疗颈源性眩晕患者55例,并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针刺疗法的总有效率、椎动脉血流改善、复发率均优于药物治疗(P<0.01,P<0.01,P<0.05)。针刺取双侧风池、太冲、合谷、百会。患者取座位,穴位常规消毒,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5-l寸;太冲穴直刺;合谷穴直刺;百会穴平刺。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其间行针1次,颈项部用TDP照射。每日治疗1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2特殊针刺法。黄静等[2]运用平衡针治疗颈源性眩晕急性发作
最佳治疗效果。开展微创骨科技术需要保证患者达到最小组织损伤,最短时间恢复机体功能,最轻身心疼痛,最少治疗费用,医师应该勇于求新,积极探索,拥有自我奉献的精神。
1一般资料
1.1概念:在最小侵袭和生理干扰的基础上达到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的新技术即为微创技术。它的重点在于强调常规的外科手术疗效,再采用精确定位技术来减少骨科手术对患者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及对患者生理功能产生的干扰,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恢复的时间。微创骨科就是通过采用一些特殊设备,例如计算机导航系统,特殊穿刺针,内固定器材,内镜等[2],使患者的手术切口较传统手术更小,对组织的损伤更少,拥有更高的精确率,效果显著,以加速患者恢复为目标的新科学技术。
1.2应用现状。伴随着微创技术深入骨科领域,微创骨科的手术种类及设计领域也不断拓展,在创伤,脊柱,关节以及导航辅助等骨科领域应用广泛,而在应用过程中人们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的完善微创骨科技术,逐渐使其成为定型手术。
1.2.1骨折治疗。传统骨折治疗方法忽视了骨生物学的特征,导致一系列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使人们对这种传统骨折治疗理念不断反思。现今微创技术对骨折生物学环境和骨折愈合的关系认识愈加深入,在骨折固定原则及固定方法上产生了重大变革,更加强调微创技术应用以及保护患者骨折端的局部血运的重要性,使骨折个体化治疗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对于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注重维持长骨的正常长度,保护骨折的局部血供的间接复位技术,尽可能维持骨折愈合的良好生物学环境。在内固定物设计方面,以生物学固定理念为基础,更好地改善骨折内置入物,例如通过弹性模量更接近骨骼的应力松弛钢板来减少应力的遮挡效应。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和手术治疗骨折分别有其适应证,但从微创手术的角度看,手法治疗更加符合要求,但不包括过于粗暴地手法[3]。除此之外,微创治疗要求最低限度的降低医源性的损伤,保证组织的修复处于理想生物学环境中,促进患者的治疗恢复,加速骨折治疗观念转变。
1.2.2关节外科。关节镜手术作为骨科最早术式,伴随着其性能的提高,手术器材的不断改善及操作技术的成熟,关节镜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对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和确诊的范围也达到了提高。关节镜手术完成了许多常规的手术难以完成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将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治疗和前后十字韧带重建作为常规定型手术。关节镜辅助手术结合使用放射影像增强设备监视可以微创完成股骨髁间骨折[4],胫骨平台以及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及固定。但其操作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使用范围具有局限性,所以它的推广也受到了限制。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技术主要包括单切口和两切口技术,其中单切口技术按照常规的改良后入路,采用特殊设计拉钩和器材,进一步减少了解剖髋关节的周围正常组织;两切口技术一个切口植入股骨假体,另一个切口植入髋臼假体,在手术过程中全程进行电透监视[5]。全髋关节手术失血少,对肌肉的破坏小,手术后的疼痛减少,手术瘢痕较小,医疗费用降低,感染率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但该手术的视野较小,所以对手术医师的要求较高,且该手术不适合肥胖,翻修者。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技术能够在手术中不破坏患者的股四头肌运动机制,最大限度的保留伸膝功能,术后患者的膝功能恢复较好。但手术的视野较小,对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不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畸形,糖尿病,肥胖症,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患者。
2计算机辅助
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将透视成像系统结合影像导航形成的骨科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上崭露头角。通过手术导航系统可以提高内固定装置的放置精确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方便复杂手术的开展。在骨科领域该技术不仅可以缩小手术切口,简化手术的操作,还能够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发展前景良好。在关节置换手术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技术,能够为患者预制个体化人工髋关节。将虚拟技术应用于骨科领域能够准确地对患者身体内部进行透视,在复杂手术中帮助医师模拟手术的操作,进行精确定位,预防并发症,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为患者提高个体化的治疗,疗效显著。
3发展前景
微创骨科技术的逐渐发展大大的改善了人们对于顾客疾患的认知,提高了骨科领域诊疗技术的发展速度,使手术更加精确,安全,有效率。但微创骨科技术还处于起始阶段,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微创骨科技术将会是当代骨科领域发展的主流,发展前景良好,它的发展会促进骨科学走进一个全新的境界。骨科技术将会朝着适时遥控,智能化发展,向着无创治疗迈进。参考文献
[1]裴国献,任高宏.21世纪骨科领域的新技术——微创外科[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9,4(2):89
[2]王正国.微创外科刍议[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27(2):104
[3]2006年脊柱微创专家研讨会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2010,27(4):310
[4]裴国献,任高宏.21世纪骨科微创技术发展的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1(2):151
[5]王亦璁.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J].中华骨科杂志,2009,22(3):190例,分别于15、30、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