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所有设下的边界都是为了跨越

来源 :淑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底,《转山:边境流浪者》在大陆出版,台湾作者谢旺霖来北京做了讲座。讲述自己作此书的历程,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于丹为它“灵魂战栗”,林怀民称其为“最撼动自己的本土书写”,到底它拥有着何等的魔力,可以“召唤整代人”?
  
  缘起于失恋的流浪
  
  每个人都曾经失恋,有的人痛哭流涕死去活来,有的人表面上安然淡定实则内心狂风大作。但这之后,大部分人选择遗忘,继续自己的生活。而普通的大三男孩谢旺霖失恋后,选择了一次又一次的出走。
  谢旺霖,1980年生于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法律双学士,现就读于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曾获选2 004年“云门舞集”“流浪者计划”,因为流浪开始文字创作的生涯。曾获桃园文艺创作奖、 “文建会”“寻找心中的圣山”散文首奖。——从这些简短的文字中间,我们无法看清这个80后的小伙子是如何有勇气从丽江骑行至拉萨的,而“流浪者计划”又是何方神圣,怎么偏偏选中他?
  在谢旺霖读大三时,相恋多年的女友因去日本而与他分手,相对于没有太多人生经历的他而言,这是一个无法迈过去的“坎儿”。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后,谢旺霖决定放逐自己到遥远的西藏,寻找一个可以忘掉爱人、“再也没有思念的地方”。跋涉了数千公里的路途,他还是找不到那所谓“没有思念的地方”。在一次独自散步在拉萨的街道时,他突然想起学校即将开学,这时才发觉脑中关于校园景物的记忆,早已融于不知不觉中。他豁然明了,人原来是可以“忘掉”自己的,即刻结束了三个月的旅程回到学校。大学毕业后,谢旺霖希望自己能够再次去到西藏,而这一次,仅仅是为了寻找自我。
  幸运的他在一位学弟的口中得知第一届“流浪者计划”的举办。 “流浪者计划”由台湾现代舞蹈团“云门舞集”创办者林怀民创办。2004年林怀民获得“行政院”文化奖,其后他将60万台币奖金捐给“云门舞集”文教基金并成立了“流浪者计划”,向社会各界募款,以期帮助年轻艺术家到海外从事为期两个月自助式的“贫穷旅行”,扩大年轻人的视野,使他们学会从海外来看台湾、看自己,并最终坚定个人的艺术创作之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谢旺霖随手写下“从丽江骑行至拉萨”的旅行计划,经过初选和面试,沉默而内向的他被林怀民选中。
  旅行被定于2004年10月出发,而他得知被“流浪者计划”选中的消息已经是9月。仅一个月的准备时间里,谢旺霖除了每天骑车锻炼身体,还咨询了骑车旅行的相关专家,但他们都给了他“找死”的警告。然而,谢旺霖依旧出发了——“我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摇摆: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失败,但至少我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
  
  第一次跨界
  
  在《转山:边境流浪者》的封皮上,有四行小字写着: “当跨过这一步,你或许就不是你,而是另一个真正正可去冒险和犯难的人。”
  从丽江到德钦、左贡、日多最终到达圣城拉萨,全程1 800公里,谢旺霖一路骑行翻越了玉龙、梅里、南迦巴瓦雪山,金沙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在他身旁的峭壁悬崖下奔涌流过。如果说边界的设定在政治上是为了划分国家或者省市,那么在现实的人生中同样有着一方方界碑,人们惯于蜷缩在其后,像躲在围城中力求安然。然而,如果国土的边界为了划分和隔离,那么人生的界碑则更像是为了成就人们无数次的跨越,以及跨越之后的百转千回。
  在旅行的最初骑车翻越白马雪山时,谢旺霖望见了十三座梅里雪山连绵的群峦: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倘若有人进入德钦县城前的第一眼,能望见梅里雪山完整的身影,此人必将幸运一整年。”然而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就在谢旺霖骑车攀爬进这座圣山时,他遭遇到了旅途中的第一次“跨界”。
  时间倒转回当初谢旺霖连夜骑车下山的场景中:一边是高耸的雪山峭壁。一边是万丈悬崖谷底,全然寂静的山谷中一丝风吹草动都被放大,紧张与恐惧让他一路不敢回头。在飘忽不定的声音追随他一段路程后,他用头灯照了照旁边的草丛,几双绿莹莹的狼眼让他倒抽了一口凉气。尽管下跨已经磨到出血结痂,他还是登上了车。骑行过一道弯口。山径突然从平坦转为颠簸,原来在几块石头前面竟是赫然断掉的悬崖。紧急刹车后他与车一同俯冲甩了出去,最终因车前轮卡死在岩缝,他与车才没有完全冲下悬崖。意识散乱于黑暗中不知多久。谢旺霖终于在树丛的缝隙中看到了德钦县城隐约的灯火,他放声大哭。随后整整三天,谢旺霖不敢再碰这辆与他生死与共的自行车,直至他参透所谓“幸运一年”的说法真正的含义: “我想这是上天在提醒我注意安全,做好准备,如果开始就一路顺风,反而容易麻痹了思想。导致更严重的危险。”此后,他重新踏上征程。
  类似于这样的困苦在谢旺霖旅程中经常发生;与藏獒搏斗、食物中毒上吐下泻、被不友善的藏民围堵或者风雪交加的恶劣气候。难道他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吗?描述旅途经历时,谢旺霖一直低着头,缓缓地将自己的软弱、妥协、无奈和羞耻不经伪饰地悉数呈现出来: “我是一个普通男孩,平时不太喜欢运动,没有结实的身体,更不用说什么坚强的意志。在出发前我做的最坏的设想是会死在路上,但设想只能让我裹足不前,起码我要看到自己是怎么死的。每天8小时的骑行,最难的是上车,上了车最难的是下车,下了车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爬起来。其实每时每刻我都在想放弃,但一转念就又想出各种理由哄自己继续。我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后面的路已经走过,如果终归要死,还是死在前面比较好。每次我欺骗自己骑过了这个弯道就休息,然而骑过去后又骗自己说再转过这个弯道就休息。就这样在反复挣扎中一直坚持下去,虽然现在回想当初也怀疑是怎么骑过去的。但如果每次遇到难事就放弃,那么我要放弃到什么时候?”独自面对凶险的旅行不是谢旺霖描述的重点,如何面对自身的脆弱才是他最大的收获。
  
  转山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
  
  对于藏民匍匐而行的宗教仪式,谢旺霖说:“我不相信宗教,但是感动于转山者对生命的虔诚。”转山,也许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回到台湾后,依“流浪者计划”的要求,谢旺霖将旅程相关资料整理成文与资助者等分享,并最终应远流出版社之邀著书《转山:边境流浪者》。2008年1月此书在台湾问世后,销量超过5万,一些人把它当做“单车圣经”,一些人把它看做“疗伤读物”,每个人都在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阐释。对于谢旺霖,则是记述自己心灵流浪的文字,他希望《转山:边境流浪者》在被放入书店的时候,可以归类于“文学书籍”。而书的题目“转山”,这个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在谢旺霖的心中已然变成一种心灵洗礼:“据说朝圣者来到神山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我不相信宗教,但是感动于转山者对生命的虔诚。西藏人相信,遭遇苦难的人借此能够得到罪孽的洗脱和身心的净化。转山者,必须舍却自身私欲,仅为他人祈福而行。”
  旅行结束后,谢旺霖放弃了更容易挣钱的法律专业,转而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开始更深更远的路途:“选择文学,也许会辛苦,但不会痛苦!”如果每个人给自己一次归零的机会,也许,我们会活出另一种人生,而我们缺乏的,只是将一切归零的勇气。然而,在谢旺霖看来,“所有设下的边界都是为了跨越”。
其他文献
42、28、7三个简单的数字,却代表了肌肤护理三个十分重要的周期。正如月圆月缺,潮涨潮落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周期一样,人体也有自己的周期。尤其对于女性而言,这个周期十分明显,影响也十分大。想要拥有完美肌肤,就要学会根据这些周期来制定护肤计划。    自然界的宏观循环,如潮汐的涨落都是受月亮影响的,而月亮的盈亏更对女性生理周期有着神秘的影响,这早在《本草纲目》上就有所记载:“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
期刊
“Red Lip”在这新年时分携着时尚气息卷土重来,当你想一跃跳入新年心情,畅享欢心派对季节,让销魂的红唇来为你增添一抹欢宴节庆气息。虽然你平时习惯了清爽淡雅,但何不趁着节庆时分挑战醇色红唇!也许,你也会惊呼自己有别于常的美丽欢笑,让华丽炫耀又高贵典雅的烈焰红唇尽情燃烧吧!
期刊
有机护肤在如今关爱自然、崇尚环保的风潮中,美容行业当然也会参与其中。一些有机护肤品牌的风行,让我们也能幸运地体会到和自然一起变美的美好感觉。那么,有机保养品到底有什么好处,我们又该如何挑选呢?    有机护肤,给肌肤纯净的爱    应该说,有机和天然护肤品的出现,让许多人转变了对于护肤品的态度,从之前对于高科技护肤品的青睐转向了对有机护肤品的宠爱。女人们的理想也不再是那些奢华到1盎司/90美元的护
期刊
“喜欢我就买帕登!”当法国第一夫人凯拉布吕尼看到自己的裸照被用在廉价的购物袋上,被法属东部非洲留旺岛的妇女们肩背手提,还加上了这样一句广告词时,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这款白色粗帆布购物袋是2008年12月由法国时装公司帕登生产的,最吸引眼球的是,购物袋上印着布吕尼当模特儿期间拍下的,张黑白裸照,袋子每个仅售3欧元,若客人买满5欧元帕登的商品,就可以免费赠送一个。购物袋面世后。成功地吸引了消费
期刊
忠君爱国爱小马  诸葛猫    夏天的时候《赤壁》就火烧连营,小乔的“萌萌加把劲”和曹操的“欲望使人年轻”都让人浮想联翩。吴宇森声称片中的爆笑台词是他自己的精心设计,为了延续港产片的娱乐风格,即使在所谓“史诗剧”里也不忘让历史人物耍宝,吴宇森这欲盖弥彰的善后说法实在是够“无厘头”。不过中国这电影市场也够奇怪,就算拍出来不招观众待见,票房一样可以出奇的好。《赤壁》通过发行公司耍流氓垄断了一个档期之后
期刊
拉开窗帘,满眼绿意,转身回望,艺术的气息流转于每一个角落。住在这样的家里,连做梦都会像艺术家一样梦境瑰丽。    在2008年这个言必提艺术的年份,北京798艺术工厂成了游客的参观景点,而艺术,好像就成了挂在画廊中或藏在某个恒温恒湿的保险柜内的纸板。此次我们走进的家中,艺术显然是主人的至爱,但他并未将其封存,反而是大方地摆放或挂在外面,展示出来。或者这样的展放,才使艺术能够彰显其真正的价值,拥有鲜
期刊
日前,一本重版的《当贝利遇到艾丽斯》再次悄悄爬上内地书店的书架。书名中的艾丽斯是英国女作家兼哲学家艾丽斯·默多克,而贝利则是她的丈夫——英国牛津大学文学教授,曾任布克文学奖主席的约翰-贝利。这本书是贝利在爱妻去世后,献给艾丽斯最深切的悼念礼物,里面记录了两人幸福又酸涩的最后时光,然而隐藏在温情背后巨大阴影中的则是一个女人更为复杂隐晦的情感。    如果我们年迈,大脑深处的记忆突然消逝,我们不记得我
期刊
今年1月份是叶君健先生去世10周年,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位把(《安徒生童话全集》翻译成中文的人只是个翻译家,然而在他身上却有太多的第一和唯一——他是第一位把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著作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出版的人;他是唯一参与达·芬奇文学奖的中国评委;他还是唯一参与世界知识分子和平大会的远东发起人;在英国,他被视为最有才华的东方作家……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位默默付出的女人,而在叶君健成就的背后也有一位和他携
期刊
12月4日首映之后,影片《梅兰芳》在短短一周之内全国票房突破四千万。也重新带火了国人的“读梅热”。研究梅兰芳多年,著有多本梅兰芳专著的南京女学者李伶伶最近出版了新书《梅兰芳和孟小冬》,并接受了《淑媛》的采访。读者在观影之余,能够解读真实的“梅孟之恋”。也不失为一件快事。    小说和历史的虚实之道    想在两个半小时之内面面俱到地勾勒出一代名伶的一生不容易,想从卷帙浩繁,错综复杂的正史和杂谈中探
期刊
近日,“1+1心联行动”——青少年灾后心理援助联合公益行动联合北京“玫瑰心灵”心理咨询机构,为来自“5·12”大地震灾区的30多名女教师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心理辅导。抚慰了她们在地震中饱受创伤的心灵。    给灾区女性打一剂“预防针”    女性比男性更感性,更容易受到感情问题困扰。“每逢佳节倍思亲”——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台湾大地震等大灾发生之后,在灾害周年纪念以及春节、中秋,清明等重大节日的前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