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湖北省在高中学段正式推行新课程。物理新教材使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的兴趣进入高中物理学习,对其现在以及未来的物理学习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高中学段物理学习新教材应用2009年,湖北省在高中学段正式推行新课程。初读物理新教材,即被其生动活泼的文字,多姿多彩的内容所吸引。使用过程中,又不断发现其更多内在品质。
一、新教材助推“理科男”的理性思维
笔者从上高中起,在三十年的读书和教学生涯中,亲身经历过三次大的教材改革。读书时期使用老教材的感受仍深刻难忘。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作为1981级的高中生,笔者用的就是按这个大纲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要高,教材逻辑体系严密,物理知识完备,对于理性思维强大,立志将来投身理工科的“理科男”来说,真是如鱼得水,很好地满足了他们追求“所以然”的求知欲。它的缺憾是也许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特别是拿今天的新课标理念衡量,没有起到关注每个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成了“陪太子读书”的“陪读生”。
2000年前后开始使用的必修和选修版教材最令人不解的是,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完全从教材中删除,而习题和考试又常常遭遇他们,爱思考的学生思维常常因此受阻。这些知识点包括非静力概念、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反电动势本质等。这次在新教材中重现这些知识,弥补了体系的缺陷,笔者举双手赞成。
二、新教材释疑解惑“四两拨千斤”
物理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牛顿发明的微积分对推动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中学数学直到高三才初涉这些知识,物理中的很多结论要在高三作出其实不太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新教材从一开始就注重渗透“以不变量代替变量”的微积分思想,使得一系列难点迎刃而解。最初如位移公式通过对v-t图线分割求和推出来的方法比起原来通过平均速度推导显然讲理多了。又如,关于动能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结论,以前一句“容易证明”其实就是“不易证明”。新教材是这样说明的:“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或作曲线运动时,我们仍可采用过去的方法,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内的运动中受到的是恒力,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应用领域自然拓展,真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三、新教材中的习题编排让人“心动不如行动”
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高考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考题明显增多,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与教材中的习题编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紧跟科技与生活的发展步伐不无关系。而且教材有吸纳高考命题专家智慧结晶的好传统,老教材中“用斜槽轨道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应该就是受高考题影响的结果,原来支持被碰小球的支柱拿掉了,实验就此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顺利。现在,当我们把这些年的高考题与新教材中的习题对照时,分不清到底是先有高考题后有课本习题,还是先有课本习题后有高考题,这无疑可以引导高中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使得全体师生对课本习题“心动不如行动”,避免一味追求“偏,难,怪”,加重师生教与学的负担而违背新课改的精神。
四、新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新教材中的文字,风格清新流畅,內容深刻有启发性,特别耐读。笔者最觉亲切动人的是取材广泛的名人名言。过去的教材中也有名人名言,不过常常囿于马思列斯毛或文人先哲的语录,多半起着励志或说教的作用,于物理学习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新教材目前所选用的名人名言,包括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言论,取材更广泛,往往能画龙点睛地阐明一个个具体问题,对学生不知不觉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伽利略的成就和获得成就的方法,爱因斯坦的赞扬最具代表性:“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开普勒经过大量尝试性演算,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他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开普勒自撰的墓志銘集中表现了他毕生从事天文研究的愉快心境。
当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而被看作“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时,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地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真实表达了科学的无限魅力。
而当发现经典力学对高速运动,微观世界和强引力场不再适用时,爱尔兰作用萧伯纳曾诙谐地说:“科学正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这种调侃对于人类的认识过程不失为一种幽默的表达。
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能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麦克斯韦曾就法拉第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我们那些成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那些粗糙的想法。读者的能力可能远不及他,但是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佩,并且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成功一个发现者。”读到这些文字,我们能不平添自信进而更加热爱科学吗?
以上选例全部取自课本,这些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名人对于科学的真知灼见,对于科学家的客观评价或发自心底的真情实感无不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的兴趣进入高中物理学习,必将对现在以及未来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
高中学段物理学习新教材应用2009年,湖北省在高中学段正式推行新课程。初读物理新教材,即被其生动活泼的文字,多姿多彩的内容所吸引。使用过程中,又不断发现其更多内在品质。
一、新教材助推“理科男”的理性思维
笔者从上高中起,在三十年的读书和教学生涯中,亲身经历过三次大的教材改革。读书时期使用老教材的感受仍深刻难忘。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作为1981级的高中生,笔者用的就是按这个大纲编写的全国通用教材。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要高,教材逻辑体系严密,物理知识完备,对于理性思维强大,立志将来投身理工科的“理科男”来说,真是如鱼得水,很好地满足了他们追求“所以然”的求知欲。它的缺憾是也许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特别是拿今天的新课标理念衡量,没有起到关注每个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成了“陪太子读书”的“陪读生”。
2000年前后开始使用的必修和选修版教材最令人不解的是,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完全从教材中删除,而习题和考试又常常遭遇他们,爱思考的学生思维常常因此受阻。这些知识点包括非静力概念、欧姆表的工作原理、反电动势本质等。这次在新教材中重现这些知识,弥补了体系的缺陷,笔者举双手赞成。
二、新教材释疑解惑“四两拨千斤”
物理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牛顿发明的微积分对推动物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中学数学直到高三才初涉这些知识,物理中的很多结论要在高三作出其实不太容易。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新教材从一开始就注重渗透“以不变量代替变量”的微积分思想,使得一系列难点迎刃而解。最初如位移公式通过对v-t图线分割求和推出来的方法比起原来通过平均速度推导显然讲理多了。又如,关于动能定理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和曲线运动的结论,以前一句“容易证明”其实就是“不易证明”。新教材是这样说明的:“当物体受变力作用或作曲线运动时,我们仍可采用过去的方法,把过程分解成许多小段,认为物体在每小段内的运动中受到的是恒力,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也能得到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应用领域自然拓展,真有“四两拨千斤”之感。
三、新教材中的习题编排让人“心动不如行动”
自从实行新课改以来,高考中“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考题明显增多,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与教材中的习题编排变得更加科学合理,紧跟科技与生活的发展步伐不无关系。而且教材有吸纳高考命题专家智慧结晶的好传统,老教材中“用斜槽轨道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应该就是受高考题影响的结果,原来支持被碰小球的支柱拿掉了,实验就此变得更加科学合理顺利。现在,当我们把这些年的高考题与新教材中的习题对照时,分不清到底是先有高考题后有课本习题,还是先有课本习题后有高考题,这无疑可以引导高中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走下去,使得全体师生对课本习题“心动不如行动”,避免一味追求“偏,难,怪”,加重师生教与学的负担而违背新课改的精神。
四、新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新教材中的文字,风格清新流畅,內容深刻有启发性,特别耐读。笔者最觉亲切动人的是取材广泛的名人名言。过去的教材中也有名人名言,不过常常囿于马思列斯毛或文人先哲的语录,多半起着励志或说教的作用,于物理学习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新教材目前所选用的名人名言,包括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言论,取材更广泛,往往能画龙点睛地阐明一个个具体问题,对学生不知不觉渗透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伽利略的成就和获得成就的方法,爱因斯坦的赞扬最具代表性:“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开普勒经过大量尝试性演算,终于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他享受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人生的满足。“我曾测量天空,现在测量幽冥。灵魂飞向天国,肉体安息土中。”开普勒自撰的墓志銘集中表现了他毕生从事天文研究的愉快心境。
当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量几个铅球之间的作用力而被看作“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时,文学家马克·吐温满怀激情地说:“科学真是迷人,根据零星的事实,增添一点猜想,竟能赢得那么多收获!”真实表达了科学的无限魅力。
而当发现经典力学对高速运动,微观世界和强引力场不再适用时,爱尔兰作用萧伯纳曾诙谐地说:“科学正是从正确走向错误。”这种调侃对于人类的认识过程不失为一种幽默的表达。
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能呼风唤雨的魔术师。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麦克斯韦曾就法拉第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我们那些成熟的想法,也告诉我们那些粗糙的想法。读者的能力可能远不及他,但是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佩,并且会引起这样一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成功一个发现者。”读到这些文字,我们能不平添自信进而更加热爱科学吗?
以上选例全部取自课本,这些我们熟悉和喜爱的名人对于科学的真知灼见,对于科学家的客观评价或发自心底的真情实感无不动人心弦、催人奋进。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先生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和无比的兴趣进入高中物理学习,必将对现在以及未来产生持续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