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阐述自主学习的概念简介,以此确立本次研究的探究基点;接着简述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直接揭示研究价值;最后详细论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的自主学习、完全独立下的自主学习,以此完成本次研究的全面介绍。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自主学习;培养路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群体纷纷探寻“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有效应用,以此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认知、互助成长的良好认知习惯。“自主学习”模式逐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和創新力,直接优化了初中生的认知状态和认知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简介
自主学习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对初中生的课堂认知稍加指点,而让初中生进行独立性较强的自主学习或初中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互助认知。自主学习是初中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主人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教育艺术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初中生养成良好认知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开展较为独立的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互助成长,因而非常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认知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将个人的教学智慧、教学思路和探究角度一一隐含于自主学习之中,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最后,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必然要求,以此实现初中生认知空间的最大化和教师指导痕迹的隐形化。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信息技术课堂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科技性、先进性和探究性的认知平台,也是教师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命平台。
(一)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教师是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指导员,教师的实时指导能够极大地加速初中生在信息技术上的自主学习,因为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教学智慧能够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及时指点迷津,快速帮助初中生走出“困惑”,实现认知进阶。
以“整理桌面”为例,教师:“电脑桌面是可以自主处理的,我总是习惯于用鼠标拖动桌面上的图标,你们不妨试试。当你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图标,可以删除或隐藏它。如何删除图标呢?我们可以用鼠标右击图标,你们看看会有什么选项?”在教师的指导性提问中,初中生很容易从“右击”中找到“删除”二字,然后将自己不喜欢的图标删掉,完成教师预定的认知任务。因此,教师的启发能够有效引导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快速实现个人知识的大量积累。
(二)合作探究下的自主学习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组织初中生合作探究,让初中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积极交流、集体探究、多维沟通、整合发展。
以“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为例,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杀毒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认知。因此,初中生特别适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合作认知,一旦初中生有了新发现,就立刻说出来,其他初中生也会在“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全部知道。这样,初中生通过急中生智和畅所欲言创设出高频率的信息交互平台,认知灵感、学习心得和探究经验等良好信息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输送,节省下很多探究时间。
(三)完全独立下的自主学习
初中生受身心发展条件的主体支持,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一些自主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认知任务,让初中生独立进行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自信意识。
以“创建电子相册”为例,初中生在角色的指导下学会进行图画美化、文字录入、界面设置等基本功以后就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电子相册制作了。在自主制作电子相册的过程中,初中生拥有非常大的表现区域和创新空间。例如,先展示哪一张相片?图片上加入什么文字说明?文字说明用什么样的字体?等等。初中生都可以自主解决和个性创新。另外,电子相册中图片的具体数量、裁剪活动和旋转角度等也由初中生自主决定。这样,电子相册就慢慢转变为展示初中生个性喜好和创新意识的“光荣榜”。因此,“创建电子相册”就成为激发和验证初中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催化剂。
总之,教师不仅是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完成者,还是自主学习模式的设计者、践行者和完善者,更是初中生学习知识、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的承载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以自主学习为有力抓手,积极构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的自主学习、完全独立下的自主学习三种形式,以此体现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认知习惯。
参考文献:
[1]魏润英.浅谈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和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260-261.
[2]朱高民.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奥妙)科幻版,2018(2):7-8.
[3]万天宝.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4(11):75-7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自主学习;培养路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群体纷纷探寻“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有效应用,以此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认知、互助成长的良好认知习惯。“自主学习”模式逐渐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发展力和創新力,直接优化了初中生的认知状态和认知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简介
自主学习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对初中生的课堂认知稍加指点,而让初中生进行独立性较强的自主学习或初中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和互助认知。自主学习是初中生真正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主人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展现教学智慧、教育艺术和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更是初中生养成良好认知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初中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开展较为独立的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互助成长,因而非常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认知效率。其次,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将个人的教学智慧、教学思路和探究角度一一隐含于自主学习之中,实现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最后,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必然要求,以此实现初中生认知空间的最大化和教师指导痕迹的隐形化。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
信息技术课堂是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科技性、先进性和探究性的认知平台,也是教师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命平台。
(一)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教师是初中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指导员,教师的实时指导能够极大地加速初中生在信息技术上的自主学习,因为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教学智慧能够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及时指点迷津,快速帮助初中生走出“困惑”,实现认知进阶。
以“整理桌面”为例,教师:“电脑桌面是可以自主处理的,我总是习惯于用鼠标拖动桌面上的图标,你们不妨试试。当你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图标,可以删除或隐藏它。如何删除图标呢?我们可以用鼠标右击图标,你们看看会有什么选项?”在教师的指导性提问中,初中生很容易从“右击”中找到“删除”二字,然后将自己不喜欢的图标删掉,完成教师预定的认知任务。因此,教师的启发能够有效引导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快速实现个人知识的大量积累。
(二)合作探究下的自主学习
初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组织初中生合作探究,让初中生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积极交流、集体探究、多维沟通、整合发展。
以“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为例,初中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杀毒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认知。因此,初中生特别适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合作认知,一旦初中生有了新发现,就立刻说出来,其他初中生也会在“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全部知道。这样,初中生通过急中生智和畅所欲言创设出高频率的信息交互平台,认知灵感、学习心得和探究经验等良好信息都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进行输送,节省下很多探究时间。
(三)完全独立下的自主学习
初中生受身心发展条件的主体支持,已经可以独立开展一些自主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的认知任务,让初中生独立进行自主学习,以此培养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自信意识。
以“创建电子相册”为例,初中生在角色的指导下学会进行图画美化、文字录入、界面设置等基本功以后就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电子相册制作了。在自主制作电子相册的过程中,初中生拥有非常大的表现区域和创新空间。例如,先展示哪一张相片?图片上加入什么文字说明?文字说明用什么样的字体?等等。初中生都可以自主解决和个性创新。另外,电子相册中图片的具体数量、裁剪活动和旋转角度等也由初中生自主决定。这样,电子相册就慢慢转变为展示初中生个性喜好和创新意识的“光荣榜”。因此,“创建电子相册”就成为激发和验证初中生创新思维火花的催化剂。
总之,教师不仅是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完成者,还是自主学习模式的设计者、践行者和完善者,更是初中生学习知识、合作探究、快乐交流和全面发展的承载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以自主学习为有力抓手,积极构建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下的自主学习、完全独立下的自主学习三种形式,以此体现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生命发展潜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认知习惯。
参考文献:
[1]魏润英.浅谈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和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260-261.
[2]朱高民.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奥妙)科幻版,2018(2):7-8.
[3]万天宝.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4(1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