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微积分中许多重要概念都建立在极限概念基础之上,也是公认的学习重、难点,本文希望通过用通俗的语言剖析该定义的逻辑结构,分析该定义的辩证关系,加深人们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数列极限;逻辑结构;辩证分析
引言
我们知道,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这是因为微积分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导数、偏导数、定积分、重积分、级数等都建立在极限概念基础之上。或者说没有极限就没有微积分学,因此说极限概念贯穿了微积分学的始终。从方法论来看,应用极限方法来研究函数是区别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重要特征。现代的微积分学,在用极限的方法阐述其理论基础当中,有“?着-N”、“?着-X”、“?着-?啄”三种比较重要的语言,这三种语言是极限的精确定义。在这三种语言当中,“?着-?啄”语言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是全书的理论核心。但是我们若掌握“?着-N”定义,性质、证明等,就容易接受函数极限和微积分学的其它许多概念。
一“ε—Ν”定义
我们知道数列极限的精确定义是:设有一个无穷数列{an}和一个常数A。如果对于预先任意给定无论多
么小的正数ε,总相应存在一个正整数Ν,使得当所有n>Ν 时,则有不等式|an—A|<ε恒成立,那么就把A叫做{an}的极限,记作 A
若表示为逻辑记号,其形式为:
的确,“?着-N”定义以及它的一套严谨完备的推理论证方法,是人们最难于理解的概念,使初学者难以驾驭,它像一个很高的台阶,摆在初学者面前,令人生畏,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一是使初学者丧失信心,二是影响后继课的学习,因此学习好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意义。
二“ε—Ν”定义的逻辑结构
“ε—Ν”定义的难点是(1)定义本身有丰富的内涵,概念新,术语多,例如“任意、给定、存在、多么小、总相应、找到、所有、”等等,(2)该定义字母元素多而且又互有联系,诸如{an}、n、Ν 、ε、A,等,(3)所用证明的数学方法是不等式;(4)证明极限方法思维不容易掌握。
我们理解定义,首先必须会证明有关题目,必然找出其定义的逻辑结构。
我们所说逻辑结构:是指数学思维构成的规律性,在这里特指构成“?着-N ”定义整体的各个部分的搭配与排列方式。
在这个意义下,“?着-N ”定义可分为三个条件,一个结论。
定义的条件为:
(1)对于任意给定小的正数ε;
(2)总可以找到一个自然数Ν;
(3)当n>Ν时,保证|an—A|<ε恒成立;
定义的结论为:A是an的极限。
这样用“ε—Ν”定义证明,即可化成下列步骤:
第一步:对于任意给定ε>0;
第二步:解绝对值不等式|an—A|<ε,用以找N,求出与ε有关的n;
第三步:取正整数N,并令n>N;
第四步:由不等式|an—A|<ε成立;
结论:A是{an}的极限。
例如,求证
三“ε—Ν”定义的辩证分析
对数列极限内容的理解,集中在一点,就是难在对定义的理解上,也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至高点,必须运用合乎逻辑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来达到认识定义的目的。正确的理解并运用概念,是一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特别注意在“?着-N”定义用语的逻辑结构基础上,一定要弄清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和字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辩证分析。
所谓辩证分析: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数学问题,这里是指把“?着-N”定义分解成几个部分、方面、因素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个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同时要理解一个新定义,要有一个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要达到学懂、理解、灵活运用三个层次,最好的办法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照研究,反复推敲,加以剖析,才能求得真正明白。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着-N”定义:
(一)、“设有一个无穷数列{an}和一个常数A”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结论确定性,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要按照该方法计算时,都能得出确定的结果,无穷数列也不例外,例如从0.9 ,0.99 ,0.999 ,…1-■,…可以看出,随着项数越来越增大,数列越來越接近于1,因此,为了确定某变量趋近某一个数值,最先确定不是这个数的本身,而是一串这同它愈来愈近似的数值,然后对一串数进行考察而把它确定下来,是“从有限中找到无限”的认识方法在数学中的表现,人们是通过有限的步骤进而认识无限的结果,只用无穷运算才会产生极限的,极限总是和某一个无限的变化过程相联系的,而这个结果是唯一的,有且只有一个。
(二)、“如果对于预先任意给定无论多么小的正数?着,”这里?着﹥0,是要多么小就多么小的数,而这里“任意”、“給定”的含义是很深刻的,说明了?着具有两重性:任意性和确定性。?着具有任意性,它告诉人们,?着要取多么小就可以取多么小,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着具有确定性,这个?着一旦确定,就不在变了,对于的两重性,可以这样理解,所谓任意性是对数列极限的全过程而言,?着必须具有绝对的任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着任意小,才能使N很大,在n﹥N时,不等式|an—A|<ε才成立,这样才能说明an→A 。所谓确定性是指极限全过程某一片段(瞬间)来说,?着又是一个确定的数,如取?着=10-20 、?着=10-31、?着= 10-35……,不等式|an—A|<ε皆成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以上这些表明an→A的无限过程是通过无限个相对稳定性最后实现的,而这些无穷个相对稳定性的总和构成了?着的绝对任意性,?着的两重性,深刻地反映了全过程的精确性和任一瞬间的近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着的两重性说明了极限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反之,在定义中去任意性,只给确定性行不行?例如a5=0.99999,0.99999-1=0.00001,这时若取?着=0.0001, ?着=0.0001﹥0.99999-1则不能说明an是以1为极限的,反而离1更远了。如果去掉确定性,只有任意性,数列an的无限过程难以表达,因为?着不确定,N也无法找到。
(三)、“总相应存在一个正整数Ν”由?着找到N, N是正整数也有两重性,即存在性和选择性。存在性系指一定存在且能找到N, 选择性系指根据什么找N呢,找出多大才符合要求呢?这与?着有关,首先给定?着,然后才能找到N,N依赖于?着,所以N是?着的函数。而N取多大为合适呢?一般说来,?着越小则N越大,?着确定N就确定性,由?着选择N, ?着存在性就决定N的存在性,?着任意性决定了N的选择性。这样保证了数列an项的数值趋近于A。
反之删去这句话,N便不存在,无法找到n,后面“n﹥N”则更没有意义。只有找到N,才能找到n,才能保证|an—A|<ε成立。由?着的任意性可知,an→A,即{an}的极限是A 。
从上述可以看出N与?着的关系,N 又是与ε密切相关的,如果ε不给定,N一般就找不到,当ε给定以,N 是存在的、固定的;又因为ε是可以任意给定,N也是有选择性的。
在这里,一方面,表现N依赖于,所以N是的函数。即相对于ε的任意性,N也相应是未定的;另一方面,事实上,N+1,N+2,……,都可以充当N 的角色。即ε确定之后,N 可以是相当任意的,并不唯一,只要存在或找到就行了。当然,找N时会发现很多技巧,这也是由人的思维定式及数学严谨的推理方式所确定的,在“确定”与“未定”这一对矛盾的概念中,在极限定义中于N上辩证地统一起来了。同样,对a 而言,N是固定的、静止的、里程碑式的,而n是无限的,不定的,运动的,n 与N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也在极限概念下辩证地联系起来了。在实际中,不少人困惑于:既然有N,为什么还要取n﹥N? 这正是由一般思维方式过渡到辩证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困惑。事实上,用当n﹥N时,|an—A|<ε来定义极限概念也是完全可以的,就是因为N不是唯一的。这正说明数列极限是人的一般思维方式(即抽象思维、探索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向辩证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使得当所有n﹥N时,”也就是说|an—A|<ε皆成立,前提是n﹥N,而n﹥N系指数列第N项后的一切项数,n=N+K,(k=1、2、3、…)所以|a—A|<ε系指数列中一些项与A之差小于前边给定的,第N后面的一切a与A的差都小于,这正是当“n→∞,aA”的确切含义。
反之,将“n﹥N”后面的一切项改成某些项可否?不可,例如: 和0.999,0.9999,…0.9999999,这些只能表示一些数,而没有极限。
(五)、“则有不等式|an—A|<ε恒成立,”因为N是ε的函数,通过ε找N是通过解不等式|an—A|<ε才能找到n,当n﹥N,N是我们所要找的,由于第N项后面的一切项都满足|an—A|<ε,所以N可以放大,但不能缩小,这样才能保证不等式|an—A|<ε恒成立。
反之,将不等式|an—A|<ε中的绝对值符号去掉可否?不可,对于一个有极限的数列来说,an可能比A大,也可能比A小,也可能时而大于A或时而小于A 。换句话说:an→A可能有三种情况,an大于A而趋近于A;an小于A而趋近于A;还可能时而大于A或时而小于A。定义统一用an与A的绝对值来表示an→A,能包括上述三种情况。这样,一方面能保证任意ε小而大于零;另一方面从数学推理来看,|an—A|<ε?圯A-ε﹤an﹤A+ε,从而保证A进入区间(A-ε, A+ε)里,所以绝对值符号不能去掉。
(六)、“那么就把A叫做{an}的极限,记作 A。”这里的“那么”是前边“如果”的结论,A是{an}的极限说明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这里寓意着逼近的意思,体现了依赖的关系,即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近似与精确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任何无限都是有限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又可以表现为有限。当“n→∞,an→A”,{an}中的an的值从量变到质变,引起质变的飞跃得到A,而這种量变过程是通过有限的代数运算来实现的,反映了极限是变化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作为过程,它表现为有限向无限的发展,过程{an}无限增大而不停止,是潜在无限;所谓潜在无限,就是把无限作为一种变化着、成长着、而不断地产生出来的元素的过程来解释,它是一种潜在的,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没有完成。作为结果,它又表现为无限向有限的转化,过程{an}随n增大而有总的趋势,即稳定于值A ,是实在无限。所谓实在无限,是把无限集合的整体本身作为一个现成的单位(数值)来考虑,它已是构造完成了的东西。极限过程体现了运算的辩证性,体现为极限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结束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科学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统一。有许多科学的认识,总是首先从描述现象开始,进而对对象定性分析,最后发展为定量分析,正确地客观地反映其对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联系,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规律性,“ε-N”定义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赵慈庚著 《一元函数微分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版
[2]翟连林、赵家骅 《高等数学自学问答》 地质出版社,1984年5月 [3]李世金、陈广义 《数学分析》(上)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年
[4]王春陵“ε-N”定义的讲述和剖析电大理工(学报)1995年第6期 [5]邹兆南极限概念的数学哲学思维剖析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年12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数列极限;逻辑结构;辩证分析
引言
我们知道,极限是微积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这是因为微积分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导数、偏导数、定积分、重积分、级数等都建立在极限概念基础之上。或者说没有极限就没有微积分学,因此说极限概念贯穿了微积分学的始终。从方法论来看,应用极限方法来研究函数是区别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重要特征。现代的微积分学,在用极限的方法阐述其理论基础当中,有“?着-N”、“?着-X”、“?着-?啄”三种比较重要的语言,这三种语言是极限的精确定义。在这三种语言当中,“?着-?啄”语言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是全书的理论核心。但是我们若掌握“?着-N”定义,性质、证明等,就容易接受函数极限和微积分学的其它许多概念。
一“ε—Ν”定义
我们知道数列极限的精确定义是:设有一个无穷数列{an}和一个常数A。如果对于预先任意给定无论多
么小的正数ε,总相应存在一个正整数Ν,使得当所有n>Ν 时,则有不等式|an—A|<ε恒成立,那么就把A叫做{an}的极限,记作 A
若表示为逻辑记号,其形式为:
的确,“?着-N”定义以及它的一套严谨完备的推理论证方法,是人们最难于理解的概念,使初学者难以驾驭,它像一个很高的台阶,摆在初学者面前,令人生畏,如果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一是使初学者丧失信心,二是影响后继课的学习,因此学习好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意义。
二“ε—Ν”定义的逻辑结构
“ε—Ν”定义的难点是(1)定义本身有丰富的内涵,概念新,术语多,例如“任意、给定、存在、多么小、总相应、找到、所有、”等等,(2)该定义字母元素多而且又互有联系,诸如{an}、n、Ν 、ε、A,等,(3)所用证明的数学方法是不等式;(4)证明极限方法思维不容易掌握。
我们理解定义,首先必须会证明有关题目,必然找出其定义的逻辑结构。
我们所说逻辑结构:是指数学思维构成的规律性,在这里特指构成“?着-N ”定义整体的各个部分的搭配与排列方式。
在这个意义下,“?着-N ”定义可分为三个条件,一个结论。
定义的条件为:
(1)对于任意给定小的正数ε;
(2)总可以找到一个自然数Ν;
(3)当n>Ν时,保证|an—A|<ε恒成立;
定义的结论为:A是an的极限。
这样用“ε—Ν”定义证明,即可化成下列步骤:
第一步:对于任意给定ε>0;
第二步:解绝对值不等式|an—A|<ε,用以找N,求出与ε有关的n;
第三步:取正整数N,并令n>N;
第四步:由不等式|an—A|<ε成立;
结论:A是{an}的极限。
例如,求证
三“ε—Ν”定义的辩证分析
对数列极限内容的理解,集中在一点,就是难在对定义的理解上,也是数学思维发展的一个至高点,必须运用合乎逻辑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来达到认识定义的目的。正确的理解并运用概念,是一件复杂而重要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特别注意在“?着-N”定义用语的逻辑结构基础上,一定要弄清楚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和字母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即辩证分析。
所谓辩证分析: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数学问题,这里是指把“?着-N”定义分解成几个部分、方面、因素分别加以考察,找出各个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联系。同时要理解一个新定义,要有一个反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要达到学懂、理解、灵活运用三个层次,最好的办法能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对照研究,反复推敲,加以剖析,才能求得真正明白。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着-N”定义:
(一)、“设有一个无穷数列{an}和一个常数A”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它的结论确定性,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要按照该方法计算时,都能得出确定的结果,无穷数列也不例外,例如从0.9 ,0.99 ,0.999 ,…1-■,…可以看出,随着项数越来越增大,数列越來越接近于1,因此,为了确定某变量趋近某一个数值,最先确定不是这个数的本身,而是一串这同它愈来愈近似的数值,然后对一串数进行考察而把它确定下来,是“从有限中找到无限”的认识方法在数学中的表现,人们是通过有限的步骤进而认识无限的结果,只用无穷运算才会产生极限的,极限总是和某一个无限的变化过程相联系的,而这个结果是唯一的,有且只有一个。
(二)、“如果对于预先任意给定无论多么小的正数?着,”这里?着﹥0,是要多么小就多么小的数,而这里“任意”、“給定”的含义是很深刻的,说明了?着具有两重性:任意性和确定性。?着具有任意性,它告诉人们,?着要取多么小就可以取多么小,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着具有确定性,这个?着一旦确定,就不在变了,对于的两重性,可以这样理解,所谓任意性是对数列极限的全过程而言,?着必须具有绝对的任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着任意小,才能使N很大,在n﹥N时,不等式|an—A|<ε才成立,这样才能说明an→A 。所谓确定性是指极限全过程某一片段(瞬间)来说,?着又是一个确定的数,如取?着=10-20 、?着=10-31、?着= 10-35……,不等式|an—A|<ε皆成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以上这些表明an→A的无限过程是通过无限个相对稳定性最后实现的,而这些无穷个相对稳定性的总和构成了?着的绝对任意性,?着的两重性,深刻地反映了全过程的精确性和任一瞬间的近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着的两重性说明了极限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
反之,在定义中去任意性,只给确定性行不行?例如a5=0.99999,0.99999-1=0.00001,这时若取?着=0.0001, ?着=0.0001﹥0.99999-1则不能说明an是以1为极限的,反而离1更远了。如果去掉确定性,只有任意性,数列an的无限过程难以表达,因为?着不确定,N也无法找到。
(三)、“总相应存在一个正整数Ν”由?着找到N, N是正整数也有两重性,即存在性和选择性。存在性系指一定存在且能找到N, 选择性系指根据什么找N呢,找出多大才符合要求呢?这与?着有关,首先给定?着,然后才能找到N,N依赖于?着,所以N是?着的函数。而N取多大为合适呢?一般说来,?着越小则N越大,?着确定N就确定性,由?着选择N, ?着存在性就决定N的存在性,?着任意性决定了N的选择性。这样保证了数列an项的数值趋近于A。
反之删去这句话,N便不存在,无法找到n,后面“n﹥N”则更没有意义。只有找到N,才能找到n,才能保证|an—A|<ε成立。由?着的任意性可知,an→A,即{an}的极限是A 。
从上述可以看出N与?着的关系,N 又是与ε密切相关的,如果ε不给定,N一般就找不到,当ε给定以,N 是存在的、固定的;又因为ε是可以任意给定,N也是有选择性的。
在这里,一方面,表现N依赖于,所以N是的函数。即相对于ε的任意性,N也相应是未定的;另一方面,事实上,N+1,N+2,……,都可以充当N 的角色。即ε确定之后,N 可以是相当任意的,并不唯一,只要存在或找到就行了。当然,找N时会发现很多技巧,这也是由人的思维定式及数学严谨的推理方式所确定的,在“确定”与“未定”这一对矛盾的概念中,在极限定义中于N上辩证地统一起来了。同样,对a 而言,N是固定的、静止的、里程碑式的,而n是无限的,不定的,运动的,n 与N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也在极限概念下辩证地联系起来了。在实际中,不少人困惑于:既然有N,为什么还要取n﹥N? 这正是由一般思维方式过渡到辩证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困惑。事实上,用当n﹥N时,|an—A|<ε来定义极限概念也是完全可以的,就是因为N不是唯一的。这正说明数列极限是人的一般思维方式(即抽象思维、探索性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向辩证思维发展的过程。
(四)“使得当所有n﹥N时,”也就是说|an—A|<ε皆成立,前提是n﹥N,而n﹥N系指数列第N项后的一切项数,n=N+K,(k=1、2、3、…)所以|a—A|<ε系指数列中一些项与A之差小于前边给定的,第N后面的一切a与A的差都小于,这正是当“n→∞,aA”的确切含义。
反之,将“n﹥N”后面的一切项改成某些项可否?不可,例如: 和0.999,0.9999,…0.9999999,这些只能表示一些数,而没有极限。
(五)、“则有不等式|an—A|<ε恒成立,”因为N是ε的函数,通过ε找N是通过解不等式|an—A|<ε才能找到n,当n﹥N,N是我们所要找的,由于第N项后面的一切项都满足|an—A|<ε,所以N可以放大,但不能缩小,这样才能保证不等式|an—A|<ε恒成立。
反之,将不等式|an—A|<ε中的绝对值符号去掉可否?不可,对于一个有极限的数列来说,an可能比A大,也可能比A小,也可能时而大于A或时而小于A 。换句话说:an→A可能有三种情况,an大于A而趋近于A;an小于A而趋近于A;还可能时而大于A或时而小于A。定义统一用an与A的绝对值来表示an→A,能包括上述三种情况。这样,一方面能保证任意ε小而大于零;另一方面从数学推理来看,|an—A|<ε?圯A-ε﹤an﹤A+ε,从而保证A进入区间(A-ε, A+ε)里,所以绝对值符号不能去掉。
(六)、“那么就把A叫做{an}的极限,记作 A。”这里的“那么”是前边“如果”的结论,A是{an}的极限说明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这里寓意着逼近的意思,体现了依赖的关系,即体现了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近似与精确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任何无限都是有限组成的,在一定条件下,无限又可以表现为有限。当“n→∞,an→A”,{an}中的an的值从量变到质变,引起质变的飞跃得到A,而這种量变过程是通过有限的代数运算来实现的,反映了极限是变化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作为过程,它表现为有限向无限的发展,过程{an}无限增大而不停止,是潜在无限;所谓潜在无限,就是把无限作为一种变化着、成长着、而不断地产生出来的元素的过程来解释,它是一种潜在的,永远处在构造中,永远没有完成。作为结果,它又表现为无限向有限的转化,过程{an}随n增大而有总的趋势,即稳定于值A ,是实在无限。所谓实在无限,是把无限集合的整体本身作为一个现成的单位(数值)来考虑,它已是构造完成了的东西。极限过程体现了运算的辩证性,体现为极限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结束语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科学都是客观内容和主观能动作用的统一。有许多科学的认识,总是首先从描述现象开始,进而对对象定性分析,最后发展为定量分析,正确地客观地反映其对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联系,精确地描述它的运动规律性,“ε-N”定义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
[1]赵慈庚著 《一元函数微分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0版
[2]翟连林、赵家骅 《高等数学自学问答》 地质出版社,1984年5月 [3]李世金、陈广义 《数学分析》(上)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4年
[4]王春陵“ε-N”定义的讲述和剖析电大理工(学报)1995年第6期 [5]邹兆南极限概念的数学哲学思维剖析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4年12月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