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抽。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村生态环垅恶化,加强农村环垅保护迫在尼捷。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张管理机构与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倡科学种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子。
关健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强调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近年来,一些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频繁爆发,使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捷。
1.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区竟相发展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魔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2.有机物质污染严重。农村生猪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人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奥,致使蚊蝇擎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BDD,COD严重超标,水体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牲畜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人水体,生残体腐烂发酵,有害藻类草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坡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家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镶淋失进人水体。在地表水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地下水中,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被硝态氮污染后,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危胁。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还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最终危害人类。
4.生活垃圾污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物正大举“人侵”农村,污染农村环境。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活垃圾的“飞速壮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为2.6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处理而随惫倾倒、随意排放。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会攀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绳、蚊子、蜂螂及老鼠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处于人管理的状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1.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位置来抓。要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荃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抓紧制订(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法规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与体系。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体系建设。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度。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贵“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人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广,各部(下转第27页)(上接第24页)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具体负贵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业投人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人。环境保护是一个纯粹消费金钱的事情,因为它在本质上是要纠正因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因此,要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就要加大资金的投人。尤其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人,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人机制。还要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人制度。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只有使环保资金的来源固定化、制度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的物质基础。
4.大力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只有使农、林、牧、副、渔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系统,才能改变资源浪费,废物污染的状况。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决不可盲目追求单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发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杂草、人畜粪便制沼气的废物综合利用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养鸡、养鱼等养殖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以牧养农,以牧促农型生态农业,发展农林型,养、种、加一条龙型,以大栩种养型生态农业建设都是具有一定条件的。离开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必然会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5.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损失和污染,提倡土中施肥,改变过去将化肥抛洒在土表,养分释放过快,损失较多的落后习惯。推广测土施肥,根据土坡供肥特性、降水、灌溉、气温和光照以及作物的需肥规律,因土、因作物适时、适量施肥。传授配方施肥技术,把氮肥、磷肥、钾肥、微肥配合使用,加强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推广叶面肥、液体肥,开发各种专用肥和地域专用肥。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在防病虫害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害虫本身,还要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调控来控制害虫数量与危害。通过宜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掌握适期用药,剂量标准和喷洒均匀,科学用药的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农药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中残留,富积和迁移的监侧,尤其要加强对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并以监测为基础,建立预警系统,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6.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在发展乡镇工业中,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行业,严禁建设能产生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和在生物体内可蓄积的污染物的项目。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使对农业生产具有污染危险的企业尽快进驻工业小区,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限期安装相应的治理设备,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尤其对处在上风向、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其它对农业生态建设有危害的工业企业都要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开发矿藏资源首先要制定矿藏开采计划,对于开采量、占地量等事先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制定扭土、还田、还林,恢复植被等治理工程计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防止只注重矿藏资源开发效益而偏废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矿藏资源的开发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实行矿产有偿开采,弥补由于矿藏开发而引发的其它资源损毁。
结束语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确定考核目标,保证人畜卫生安全,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指标纳人农、林、牧、副、渔、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目标。
关健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强调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近年来,一些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频繁爆发,使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捷。
1.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区竟相发展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魔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2.有机物质污染严重。农村生猪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人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奥,致使蚊蝇擎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BDD,COD严重超标,水体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牲畜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人水体,生残体腐烂发酵,有害藻类草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坡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家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镶淋失进人水体。在地表水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地下水中,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被硝态氮污染后,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危胁。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还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最终危害人类。
4.生活垃圾污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物正大举“人侵”农村,污染农村环境。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活垃圾的“飞速壮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为2.6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处理而随惫倾倒、随意排放。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会攀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绳、蚊子、蜂螂及老鼠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处于人管理的状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1.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位置来抓。要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荃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必须抓紧制订(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法规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与体系。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体系建设。政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度。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贵“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人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广,各部(下转第27页)(上接第24页)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具体负贵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业投人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财政、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人。环境保护是一个纯粹消费金钱的事情,因为它在本质上是要纠正因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因此,要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就要加大资金的投人。尤其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人,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人机制。还要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人制度。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只有使环保资金的来源固定化、制度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的物质基础。
4.大力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只有使农、林、牧、副、渔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系统,才能改变资源浪费,废物污染的状况。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决不可盲目追求单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发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杂草、人畜粪便制沼气的废物综合利用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养鸡、养鱼等养殖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以牧养农,以牧促农型生态农业,发展农林型,养、种、加一条龙型,以大栩种养型生态农业建设都是具有一定条件的。离开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必然会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5.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损失和污染,提倡土中施肥,改变过去将化肥抛洒在土表,养分释放过快,损失较多的落后习惯。推广测土施肥,根据土坡供肥特性、降水、灌溉、气温和光照以及作物的需肥规律,因土、因作物适时、适量施肥。传授配方施肥技术,把氮肥、磷肥、钾肥、微肥配合使用,加强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推广叶面肥、液体肥,开发各种专用肥和地域专用肥。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在防病虫害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害虫本身,还要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调控来控制害虫数量与危害。通过宜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掌握适期用药,剂量标准和喷洒均匀,科学用药的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农药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中残留,富积和迁移的监侧,尤其要加强对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并以监测为基础,建立预警系统,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6.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在发展乡镇工业中,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行业,严禁建设能产生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和在生物体内可蓄积的污染物的项目。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使对农业生产具有污染危险的企业尽快进驻工业小区,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限期安装相应的治理设备,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尤其对处在上风向、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其它对农业生态建设有危害的工业企业都要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开发矿藏资源首先要制定矿藏开采计划,对于开采量、占地量等事先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制定扭土、还田、还林,恢复植被等治理工程计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防止只注重矿藏资源开发效益而偏废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矿藏资源的开发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实行矿产有偿开采,弥补由于矿藏开发而引发的其它资源损毁。
结束语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为此,要认真落实各级政府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确定考核目标,保证人畜卫生安全,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各项指标纳人农、林、牧、副、渔、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