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提高人文素质的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诗词教学,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发展个性,增强创造力,是新课标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诵诗词,创设情境
诗词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吟诵创设情境(以下简称诗教)。诗词的特点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神思飘逸,引人入胜;情寓于衷,寄意深远。这些特点只有经过反复吟诵才能解悟的深刻,达到诗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效果。这里的“意”即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常言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以看出熟读吟诵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让学生在熟读中咀嚼诗味,在吟诵中品味音韵,增强审美情趣,仿佛置身于诗词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我在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首先指导学生解读诗题,即梦中游天姥峰的绮丽风光,欣赏诗中的奇思妙想,写奇景抒壮怀,以排遣胸中郁闷。李白政治上遭受打击,被权贵排挤出长安,游历山东赠别诸友人,结句点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凸现出诗人傲岸不群的品格。点题后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屏幕上出现天姥峰风光,听音乐朗诵,然后让学生熟读该诗,面对天姥峰的风景吟诵,感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教决不能忽视学生熟读、吟诵这一重要环节,如果教师把诗教的功夫花在讲解上,唱独角戏,没有学生进入角色,这样的诗教往往事倍功半。
二、品诗味,进行审美教育
中国的古典美育,主要是通过诗教和乐教来实施的。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说明诗教是个审美互动的过程。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以美育促智育,并从儿童抓起。他说:“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思维;儿童思想的本性要求有诗的创作,美和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和花朵那样有机地联系着。”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之余,应再引导学生对名篇名句进行赏析,品尝诗词艺术所蕴含的无穷韵味,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格律上,必须让学生懂得格律,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对偶、拈对等常识。再就是多举同龄人的优秀诗词让学生欣赏,例如举江苏省扬中市开发区小学张文清的咏物诗《公鸡》:“头上红花不用栽,全身披彩傲然来。高歌一曲东方白,万户千门次第开。”指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着重感受七绝诗三、四结句点题,升华诗意的表现手法。
三、研诗教,启迪学生智慧
研诗教最主要的是研究如何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人的道德感悟。苏格拉底说:“美德即智慧。”所以,德育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启迪智慧。以诗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研诗教就是要研究如何用诗歌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诗教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灵魂,促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教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时,结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取向。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要教育学生具有博爱众生的宽广胸怀。研诗教,树德行,关爱众生,以天下忧乐兴衰为己任,是诗教的重要功能。如何发挥好这一功能,还须广大诗教工作者不懈努力,积极探索。
一、诵诗词,创设情境
诗词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吟诵创设情境(以下简称诗教)。诗词的特点在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神思飘逸,引人入胜;情寓于衷,寄意深远。这些特点只有经过反复吟诵才能解悟的深刻,达到诗读百遍,其意自现的效果。这里的“意”即诗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常言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以看出熟读吟诵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让学生在熟读中咀嚼诗味,在吟诵中品味音韵,增强审美情趣,仿佛置身于诗词所创设的情境之中。
我在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首先指导学生解读诗题,即梦中游天姥峰的绮丽风光,欣赏诗中的奇思妙想,写奇景抒壮怀,以排遣胸中郁闷。李白政治上遭受打击,被权贵排挤出长安,游历山东赠别诸友人,结句点题“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凸现出诗人傲岸不群的品格。点题后利用多媒体自制课件,屏幕上出现天姥峰风光,听音乐朗诵,然后让学生熟读该诗,面对天姥峰的风景吟诵,感受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诗教决不能忽视学生熟读、吟诵这一重要环节,如果教师把诗教的功夫花在讲解上,唱独角戏,没有学生进入角色,这样的诗教往往事倍功半。
二、品诗味,进行审美教育
中国的古典美育,主要是通过诗教和乐教来实施的。孔子的“兴、观、群、怨”说,说明诗教是个审美互动的过程。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以美育促智育,并从儿童抓起。他说:“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含情感的思维;儿童思想的本性要求有诗的创作,美和活跃的思想犹如阳光和花朵那样有机地联系着。”教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背诵之余,应再引导学生对名篇名句进行赏析,品尝诗词艺术所蕴含的无穷韵味,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词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格律上,必须让学生懂得格律,然后再让学生学习对偶、拈对等常识。再就是多举同龄人的优秀诗词让学生欣赏,例如举江苏省扬中市开发区小学张文清的咏物诗《公鸡》:“头上红花不用栽,全身披彩傲然来。高歌一曲东方白,万户千门次第开。”指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着重感受七绝诗三、四结句点题,升华诗意的表现手法。
三、研诗教,启迪学生智慧
研诗教最主要的是研究如何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人的道德感悟。苏格拉底说:“美德即智慧。”所以,德育从根本上讲也就是启迪智慧。以诗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研诗教就是要研究如何用诗歌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诗教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灵魂,促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教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时,结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取向。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要教育学生具有博爱众生的宽广胸怀。研诗教,树德行,关爱众生,以天下忧乐兴衰为己任,是诗教的重要功能。如何发挥好这一功能,还须广大诗教工作者不懈努力,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