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学校和老师教学任务的难点和重点,是高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然,数学的学习难度也是所有学科中最大的,当之无愧成为学生最为头疼的学科。通过研究发现,高中课堂中,很多教师更注重给学生传授做题技巧和解题方法,忽略了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数学文化,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就是一个个公式堆积起来的学科,不了解数学更深层次的含义。本文拟通过介绍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入手,进而分析目前我国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育中应用的现状,最后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数学文化;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05
引言
在长此以往的数学教育模式下,学校为了升学率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老师也会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做题的程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了解程度。但是,其实学生了解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学校应该弥补数学在教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方面的缺失,让高素质的老师去教导学生,让高中数学教育和数学文化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传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从而意识到数学对物理化学事业、科学事业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再是简单的记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而是切身领会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探究数学的魅力,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改革,高考的模式已经发生率很大的转变,开始从传统应试模式转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通过给学生传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更层次上理解数学文化。这样,即使碰上的考题中蕴藏数学文化或数学发展史的知识,学生也可以轻松应对。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类知识,导致对题目分析出现错误,那么成绩想当然不会优异。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弥补学生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漏洞,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有利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应用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1.教学模式老套
在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传授课本知识为主,题海战术为辅,以此来提高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但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这样的疑问,“学会做题方法和技巧,除了应付考试,在生活中并不等得到应用,没有其他益处。”这种学习无用论会降低数学教育的效果,导致数学教育停滞不前。
2.教师知识面窄
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模式影响,自己并没有接受过有关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熏陶,这类教师本身的数学综合素养就不高,当然也就不可能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大多老师受到升学率压力的影响,只能选择“填鸭式”和“题海模式”这些形式,从而在最短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培养。
3.学生的抵触心理
学生经年累计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有关知识十分抵触。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种抱怨“数学太难了,我不想学了”,学生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也是推行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走进高中数学教育的一大阻碍。如何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抵触,让学生爱上数学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走进高中数学教育的措施
1.教师提高数学素养,转变教学模式
针对教学模式老套和教师数学素养低的现象,学校应该定期让老师进行深造,促进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时,首先,老师应该采取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将教材内容结合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明白每个公式的含义,有什么实用价值。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丰富课堂内容,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老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入手,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和实际意义,慢慢卸下学生的防备,让学生不抵触数学。然后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理,使其通俗易懂,不在高高在上,这样学生就有了解数学的欲望。最后,教师就应该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讲解,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发言,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结束语
簡单来说,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和高中数学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通过将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引入高中数学教育,让学生感觉高中数学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存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高中数学教育的良好发展也可以促进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风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1(6):74-77.
[2]顾广林.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21):2-5.
[3] 黄秦安.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相关概念的辨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4):1-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史;数学文化;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005
引言
在长此以往的数学教育模式下,学校为了升学率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老师也会更多地关注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做题的程度,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了解程度。但是,其实学生了解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学校应该弥补数学在教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方面的缺失,让高素质的老师去教导学生,让高中数学教育和数学文化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意义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传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从而意识到数学对物理化学事业、科学事业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再是简单的记住“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而是切身领会到数学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和探究数学的魅力,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改革,高考的模式已经发生率很大的转变,开始从传统应试模式转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察,通过给学生传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可以使学生在更层次上理解数学文化。这样,即使碰上的考题中蕴藏数学文化或数学发展史的知识,学生也可以轻松应对。但如果学生不了解这类知识,导致对题目分析出现错误,那么成绩想当然不会优异。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弥补学生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漏洞,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有利于数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应用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
1.教学模式老套
在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传授课本知识为主,题海战术为辅,以此来提高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但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这样的疑问,“学会做题方法和技巧,除了应付考试,在生活中并不等得到应用,没有其他益处。”这种学习无用论会降低数学教育的效果,导致数学教育停滞不前。
2.教师知识面窄
很多教师由于受传统模式影响,自己并没有接受过有关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熏陶,这类教师本身的数学综合素养就不高,当然也就不可能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大多老师受到升学率压力的影响,只能选择“填鸭式”和“题海模式”这些形式,从而在最短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培养。
3.学生的抵触心理
学生经年累计承受学习数学的压力,导致学生对于数学有关知识十分抵触。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种抱怨“数学太难了,我不想学了”,学生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也是推行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走进高中数学教育的一大阻碍。如何降低学生对数学的抵触,让学生爱上数学也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走进高中数学教育的措施
1.教师提高数学素养,转变教学模式
针对教学模式老套和教师数学素养低的现象,学校应该定期让老师进行深造,促进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理念。在教学时,首先,老师应该采取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从而爱上数学。接下来,老师就可以将教材内容结合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明白每个公式的含义,有什么实用价值。最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2.丰富课堂内容,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老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例子入手,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和实际意义,慢慢卸下学生的防备,让学生不抵触数学。然后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理,使其通俗易懂,不在高高在上,这样学生就有了解数学的欲望。最后,教师就应该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规划的讲解,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发言,这种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结束语
簡单来说,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和高中数学教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通过将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引入高中数学教育,让学生感觉高中数学不再是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存在,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高中数学教育的良好发展也可以促进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风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1(6):74-77.
[2]顾广林.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21):2-5.
[3] 黄秦安.数学课程中数学文化相关概念的辨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