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中国煤炭产量达到了23.25亿吨,国内煤炭消费达到了22.45亿吨,均创造了历史新高。这一组数据似乎说明中国煤矿企业辉煌依旧。但应当看到,形成这种辉煌的,是经济高速发展和能源消耗过高对原料工业的需求刺激。作为煤炭企业自身而言,还存在着不具备产品多元化分散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低于竞争对手,资产质量较差以及用人过多等问题。
一、煤炭企业的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的主力是国有煤矿。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煤矿延续着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经营思想,建国几十年以来一直为多出煤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开足马力生产,无力自主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是:1、安全投入欠账。在长期的产品低价格压制下,用于工作面改造、瓦斯抽放、设备更新、行人运输、专用风道施工、员工配训等直接涉及安全生产的资金严重短缺,煤矿只能应付生产。2、生产接续紧张。过大的产量压力使得煤矿矿长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出煤上,开拓准备施工自然会一误再误。3、成本计算不实际。国有煤矿的成本项目构成是由政府控制的,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保护研发费用无法列支,而且用于员工劳动保护、身体康复、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的投入不足,劳动力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等等。
纵观我国各产煤大省的国有煤炭企业,除90年代兴建的神华等少数几个现代化矿井之外,绝大多数煤矿由于地质条件、交通运输和资金不足的限制,从70年代开始,生产技术和盈利水平就一直处于社会其它行业之下。由此,形成了我们煤矿的如下特点:1、煤炭生产和产量重于其它;2、留不住人才;3、员工激励方法单调,拉开档次的新激励政策推行阻力重重;4、希望长久得到国家、政府的扶持帮助,不愿意冒独闯市场的风险。
煤炭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较早进入市场调剂的能源产品,但与电力企业的供求关系还受着国家的控制,而其它如安全欠账、员工政策性待遇欠账等历史形成的包袱国家还不能“一揽子”补齐。另外,矿产资源和土地已经市场化运作,作为缺乏资金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国有煤矿,用数以亿计的资金去购买资源,一时难以承受,而且国家还是不能加以保护帮助解决的。这样,国有煤炭企业一方面在担负着历史形成的各种制约下,要尽到社会责任,努力生存下去;另一方面还要与进口产品和轻装上阵的私有煤矿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谋求长远的发展空间。
二、煤矿企业面临的课题
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起,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瓜分市场利润就正式拉开了序幕,目前中国的煤炭企业同所有的社会资产一样进入了世界资产重新评估的行列,这将加速资本全球市场化的速度。煤炭企业面对市场选择,部分企业退出竞争、遭到淘汰的结局可能会提前到来,这中间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企业是否具有抵御市场冲击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模式。
传统的产品生产因素结合国家政策的分析思路显然已经无法对这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市场对能源需求转为精细配置,企业产品定位、经营方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模式转变。企业产能、煤炭产品不再成为企业市场生存的主导因素。不容置疑,利用企业的资本数量、质量以及操作有限资源达到资本增值、企业发展的高层次国际化因素已经在主导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传统的产品数量因素已经降为一种从属的地位。
煤矿企业要在市场中独占一席之地,首先需要具备可以融资的优良信誉。因为根据市场变化,需要随时进行产品调整、设备更新、兼并收购和企业布局调整等战略战术措施,这需要支配大量的资金,所以这就要企业拥有优良资产和信誉,在银行和合作伙伴中筹集资金,实施既定措施。其次,企业需要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能力。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获得翻倍利润,才能用于补充低利润的中间产品差额和自身完善。再次,企业要形成独立创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有拥有独立创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才能使其产品的价格具有最大的浮动空间,才能成为出卖技术或装备,又是利润产生的孵化器。最后,需要企业建立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具备科学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在竞争中拥有制胜的先机。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
新一轮的全球性资产重估浪潮为煤炭企业提出了许多新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第一个难题是国家对国有煤矿和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国家作为出资人,要的是资本的保值增值,这只要监督聘用的经理人不要出现严重的背离预算事项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大量的资本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内容,以及每年的经营预算和政策指导全部都压给经理人,所以应该让经理人通过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价值,自主调整理顺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二个难题是资产质量偏低的问题。据已有的资料,所有在80年代以前建矿企业的负债率、不良资产比率指标一般都在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之下,一些50年代以前建矿的企业还要更低。所以国家应该对不良资产加快核销,同时,企业也要主动申报,对有创造价值能力的优良资产集中使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个难题是企业治理结构滞后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公司管理体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经内外先进公司联手,共同管理企业和投资开发。
从1999年以来,对世界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货币连续贬值,使得国际资金大量涌入我国,加速了我国流动性资金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而且随之而來的投资热,又推动了资产分化速度,这致使举步维艰的企业,如果不能急起直追,以后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从企业利益出发考虑资本经营和管理模式是煤炭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的利益角逐中,相对实力的增长才是终极目标。所以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是必要的。企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企业灵魂的产品,在当前正在以其新的作用演绎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下的这一永恒的企业价值主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
一、煤炭企业的现状
我国煤炭企业的主力是国有煤矿。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煤矿延续着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经营思想,建国几十年以来一直为多出煤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而开足马力生产,无力自主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是:1、安全投入欠账。在长期的产品低价格压制下,用于工作面改造、瓦斯抽放、设备更新、行人运输、专用风道施工、员工配训等直接涉及安全生产的资金严重短缺,煤矿只能应付生产。2、生产接续紧张。过大的产量压力使得煤矿矿长只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出煤上,开拓准备施工自然会一误再误。3、成本计算不实际。国有煤矿的成本项目构成是由政府控制的,涉及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保护研发费用无法列支,而且用于员工劳动保护、身体康复、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的投入不足,劳动力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等等。
纵观我国各产煤大省的国有煤炭企业,除90年代兴建的神华等少数几个现代化矿井之外,绝大多数煤矿由于地质条件、交通运输和资金不足的限制,从70年代开始,生产技术和盈利水平就一直处于社会其它行业之下。由此,形成了我们煤矿的如下特点:1、煤炭生产和产量重于其它;2、留不住人才;3、员工激励方法单调,拉开档次的新激励政策推行阻力重重;4、希望长久得到国家、政府的扶持帮助,不愿意冒独闯市场的风险。
煤炭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较早进入市场调剂的能源产品,但与电力企业的供求关系还受着国家的控制,而其它如安全欠账、员工政策性待遇欠账等历史形成的包袱国家还不能“一揽子”补齐。另外,矿产资源和土地已经市场化运作,作为缺乏资金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国有煤矿,用数以亿计的资金去购买资源,一时难以承受,而且国家还是不能加以保护帮助解决的。这样,国有煤炭企业一方面在担负着历史形成的各种制约下,要尽到社会责任,努力生存下去;另一方面还要与进口产品和轻装上阵的私有煤矿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谋求长远的发展空间。
二、煤矿企业面临的课题
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起,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瓜分市场利润就正式拉开了序幕,目前中国的煤炭企业同所有的社会资产一样进入了世界资产重新评估的行列,这将加速资本全球市场化的速度。煤炭企业面对市场选择,部分企业退出竞争、遭到淘汰的结局可能会提前到来,这中间起到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企业是否具有抵御市场冲击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模式。
传统的产品生产因素结合国家政策的分析思路显然已经无法对这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市场对能源需求转为精细配置,企业产品定位、经营方式和内容已经发生了模式转变。企业产能、煤炭产品不再成为企业市场生存的主导因素。不容置疑,利用企业的资本数量、质量以及操作有限资源达到资本增值、企业发展的高层次国际化因素已经在主导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传统的产品数量因素已经降为一种从属的地位。
煤矿企业要在市场中独占一席之地,首先需要具备可以融资的优良信誉。因为根据市场变化,需要随时进行产品调整、设备更新、兼并收购和企业布局调整等战略战术措施,这需要支配大量的资金,所以这就要企业拥有优良资产和信誉,在银行和合作伙伴中筹集资金,实施既定措施。其次,企业需要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能力。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获得翻倍利润,才能用于补充低利润的中间产品差额和自身完善。再次,企业要形成独立创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有拥有独立创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才能使其产品的价格具有最大的浮动空间,才能成为出卖技术或装备,又是利润产生的孵化器。最后,需要企业建立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具备科学先进的内部管理制度,才能在竞争中拥有制胜的先机。
三、应该采取的对策
新一轮的全球性资产重估浪潮为煤炭企业提出了许多新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应该采取一些对策。
第一个难题是国家对国有煤矿和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不顺畅的问题。国家作为出资人,要的是资本的保值增值,这只要监督聘用的经理人不要出现严重的背离预算事项就可以达到目的。而大量的资本经营和企业经营的内容,以及每年的经营预算和政策指导全部都压给经理人,所以应该让经理人通过充分发挥人力资本价值,自主调整理顺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第二个难题是资产质量偏低的问题。据已有的资料,所有在80年代以前建矿企业的负债率、不良资产比率指标一般都在全国工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之下,一些50年代以前建矿的企业还要更低。所以国家应该对不良资产加快核销,同时,企业也要主动申报,对有创造价值能力的优良资产集中使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个难题是企业治理结构滞后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可以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公司管理体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经内外先进公司联手,共同管理企业和投资开发。
从1999年以来,对世界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货币连续贬值,使得国际资金大量涌入我国,加速了我国流动性资金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步伐,而且随之而來的投资热,又推动了资产分化速度,这致使举步维艰的企业,如果不能急起直追,以后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从企业利益出发考虑资本经营和管理模式是煤炭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的利益角逐中,相对实力的增长才是终极目标。所以形成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经营模式是必要的。企业经营模式作为一种企业灵魂的产品,在当前正在以其新的作用演绎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之下的这一永恒的企业价值主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