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直接关系着班级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小学班主任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与责任,必须在实践中采取科学策略开展管理工作,力求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主要探讨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旨在提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166
引言
高水平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主体,必须树立其高度的责任意识,力求改善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具体而言,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采取如下策略切实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小学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内容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小学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校园生活,促使他们对各个学科的知识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保障小学生更加全面与终身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本身不配合、学校支持力度不大等等,都会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着小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此,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应该联合各种资源,例如任课教师或者家长等等,以此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应该将教学管理融入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等要素进行调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班主任还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班级管理的宗旨和原则,凡事都应该吸取班级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以此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出发,满足他们不同时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给予每一位学生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这样才能提高每一位学生对班主任的信服程度,进而提升管理效率。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一)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其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对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均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在学习和班级生活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班主任进行模仿[1]。从这一特征出发,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对自身言行加以规范,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其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从而改善班级管理工作效果。为此,班主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以身作则。例如,如果班主任想要培养学生形成守时的良好习惯,那么班主任自身就必须严格守时,授课时,既不能迟到也不能拖堂,以此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其二,善用鼓励。班主任应认真观察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班级生活中的表现,充分肯定其进步,给予其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继续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获得学生的支持与认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关注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展现出的进步,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应用多元化评价推动其形成规范自身言行的良好习惯,增强其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促进班级管理效果改善。
(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通常有较大的年龄差,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代沟,导致彼此无法互相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班级管理实践制造了困难和障碍[2]。针对这一情况,小学班主任必须进行换位思考,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理解其看待和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出问题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班主任教师需要认识到,“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学生都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或者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其优点,分析其缺点成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导其扬长补短,帮助其实现自身内在的潜能。此外,班主任教师平时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教育心理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掌握,从而更好地站在其角度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三)给予学生充分关爱呵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教师应重视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注意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其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其走出困境,回到成长发展的正轨上,避免问题持续发酵对其产生负面影响[3]。为此,班主任应学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避免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力求使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与此同时,班主任既应落实好班级管理制度的要求,又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应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而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从而达到化解问题的目的,避免问题阻碍班级管理工作开展。
(四)重视落实平等教育理念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重视落实平等教育理念,找准自身角色定位,营造平等的班级氛围,以此获取学生的支持和认可。一方面,教师应建设班干部队伍,推动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使其从“被管理者”转变为“自我管理者”,以此形成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有效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根据学习成绩或其他因素而出现偏心行为,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推动其在课程学习和班级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结束语
总之,为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在实践中落实好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与呵护、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策略,力求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与生活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其走上全面发展之路,从而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实践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20-121.
[2]许冯香,姚志立.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20(03):48.
[3]袁淑娣.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J].华夏教师,2019(11):81-82.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166
引言
高水平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小学班主任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主体,必须树立其高度的责任意识,力求改善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具体而言,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采取如下策略切实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一、小学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内容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小学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更加快速的适应校园生活,促使他们对各个学科的知识产生一定的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保障小学生更加全面与终身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本身不配合、学校支持力度不大等等,都会使得班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着小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此,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应该联合各种资源,例如任课教师或者家长等等,以此制定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应该将教学管理融入其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状况等要素进行调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班主任还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班级管理的宗旨和原则,凡事都应该吸取班级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以此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要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出发,满足他们不同时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给予每一位学生足够的关心与爱护,这样才能提高每一位学生对班主任的信服程度,进而提升管理效率。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分析
(一)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其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对象,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均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在学习和班级生活之中,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班主任进行模仿[1]。从这一特征出发,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对自身言行加以规范,力求成为学生的榜样,有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其自觉遵守班级规章制度,从而改善班级管理工作效果。为此,班主任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其一,以身作则。例如,如果班主任想要培养学生形成守时的良好习惯,那么班主任自身就必须严格守时,授课时,既不能迟到也不能拖堂,以此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其二,善用鼓励。班主任应认真观察学生在课程学习和班级生活中的表现,充分肯定其进步,给予其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继续通过努力取得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获得学生的支持与认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关注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展现出的进步,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应用多元化评价推动其形成规范自身言行的良好习惯,增强其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促进班级管理效果改善。
(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通常有较大的年龄差,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代沟,导致彼此无法互相理解,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班级管理实践制造了困难和障碍[2]。针对这一情况,小学班主任必须进行换位思考,主动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理解其看待和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从而找出问题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在这一点上,班主任教师需要认识到,“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学生都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或者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发现其优点,分析其缺点成因,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导其扬长补短,帮助其实现自身内在的潜能。此外,班主任教师平时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习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知识,应用教育心理学内容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和掌握,从而更好地站在其角度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三)给予学生充分关爱呵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教师应重视增进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注意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其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其走出困境,回到成长发展的正轨上,避免问题持续发酵对其产生负面影响[3]。为此,班主任应学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认真聆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避免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力求使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呵护。与此同时,班主任既应落实好班级管理制度的要求,又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不应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而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从而达到化解问题的目的,避免问题阻碍班级管理工作开展。
(四)重视落实平等教育理念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重视落实平等教育理念,找准自身角色定位,营造平等的班级氛围,以此获取学生的支持和认可。一方面,教师应建设班干部队伍,推动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使其从“被管理者”转变为“自我管理者”,以此形成平等的班级管理氛围,有效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根据学习成绩或其他因素而出现偏心行为,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推动其在课程学习和班级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水平。
结束语
总之,为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应充分认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在实践中落实好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站在学生角度分析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与呵护、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策略,力求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与生活氛围,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并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其走上全面发展之路,从而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的实践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夕.提高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20-121.
[2]许冯香,姚志立.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20(03):48.
[3]袁淑娣.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班主任管理水平[J].华夏教师,2019(1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