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把握新课标的精神,让课堂生成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呢?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教师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例如“小数的性质”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猜想”、“验证”、“练习”、“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复习”可以在新课开展之前进行,假如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等已经掌握得很不错,这个环节显然可以删去;但如果在新课开展后,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甚掌握,妨碍新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再次铺垫。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于复习铺垫的内容只作为一个随时可用的板块,这种弹性结构的课堂流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也为数学知识的探究生成、体验感悟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善待错误资源,促进有效生成
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有错误发生,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有错误出现,往往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合拍,让教师出乎意料。而这些课堂现象,恰恰潜藏着生长性和生成性,是值得珍视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忌讳学生出“错”,只要错得“有理”,教师可以“将错就错” ,让学生在辨别错误的过程中,明确个中道理。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目:张庄小学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大多数学生给出解法:根据长增加10米,求出增加的面积10×40=400平方米;根据宽增加8米,算出增加的面积50×8=400平方米;最后算出总共增加的面积400 400=800平方米。很明显,学生在理解“长和宽都增加”这个条件时犯了错。但是我没有立即纠正,而是将错就错,并表扬他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不错,不用画图就将问题解决了。”这时,学生一个个笑容满面。紧接着我又说:“我们用画图的方法验证一下。”通过画图,有学生提出疑问:“好像我们少算了一个部分呢。”学生通过画图,在争论中不仅解决了问题,更体会了画图的价值,突破了本课的重点,这样利用“错误”信息比直接矫正学生教学效果更佳。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应该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视反思实践,提升生成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反思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反思与修正,不断对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信息进行提炼,在反思中求发展,从而进行更好的预设,更好地处理“生成”。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片段。
师(黑板上画好一个长方形):黑板上的图形认识吗?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见到过这种图形?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长方形。)
师: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长短不同的小棒,你能用它们摆出一些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长方形)
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请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摆长方形,可是这个学生怎么也摆不好,不是这里歪了,就是接头处没连好。其他学生在下面蠢蠢欲动。此时教师帮助该学生把长方形给摆正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小棒的选取,探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捕捉契机,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每个一线教师共同追求、奋斗的目标。当然,我们不必刻意追求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修养,为成就每一个精彩生成积蓄智慧和力量。
(责编 金 铃)
一、建构弹性方案,注重课堂生成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预设时,首先必须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各个教学环节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教师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例如“小数的性质”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猜想”、“验证”、“练习”、“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复习”可以在新课开展之前进行,假如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等已经掌握得很不错,这个环节显然可以删去;但如果在新课开展后,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甚掌握,妨碍新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再次铺垫。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对于复习铺垫的内容只作为一个随时可用的板块,这种弹性结构的课堂流程设计,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弹性,也为数学知识的探究生成、体验感悟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二、善待错误资源,促进有效生成
可以这样说只要有认知活动就有错误发生,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有错误出现,往往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合拍,让教师出乎意料。而这些课堂现象,恰恰潜藏着生长性和生成性,是值得珍视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忌讳学生出“错”,只要错得“有理”,教师可以“将错就错” ,让学生在辨别错误的过程中,明确个中道理。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目:张庄小学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大多数学生给出解法:根据长增加10米,求出增加的面积10×40=400平方米;根据宽增加8米,算出增加的面积50×8=400平方米;最后算出总共增加的面积400 400=800平方米。很明显,学生在理解“长和宽都增加”这个条件时犯了错。但是我没有立即纠正,而是将错就错,并表扬他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不错,不用画图就将问题解决了。”这时,学生一个个笑容满面。紧接着我又说:“我们用画图的方法验证一下。”通过画图,有学生提出疑问:“好像我们少算了一个部分呢。”学生通过画图,在争论中不仅解决了问题,更体会了画图的价值,突破了本课的重点,这样利用“错误”信息比直接矫正学生教学效果更佳。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智慧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错误资源,应该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视反思实践,提升生成价值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反思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反思与修正,不断对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信息进行提炼,在反思中求发展,从而进行更好的预设,更好地处理“生成”。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片段。
师(黑板上画好一个长方形):黑板上的图形认识吗?你在哪些物体的面上见到过这种图形?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长方形。)
师: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长短不同的小棒,你能用它们摆出一些长方形吗?
(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长方形)
动手操作之后,教师请一名学生到实物投影前摆长方形,可是这个学生怎么也摆不好,不是这里歪了,就是接头处没连好。其他学生在下面蠢蠢欲动。此时教师帮助该学生把长方形给摆正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小棒的选取,探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及时捕捉契机,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每个一线教师共同追求、奋斗的目标。当然,我们不必刻意追求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应是教育智慧的结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修养,为成就每一个精彩生成积蓄智慧和力量。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