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五年来,我深知初中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更复杂抽象,存在着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攀比,好玩,自卑,依赖,逆反心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一、农村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攀比,无心学习
我们的对象绝大部分是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我在七年级一班调查过:有20%的学生独自在家,有40%的学生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有30%的学生托付给孩子的外婆外爷,不到10%的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在交谈中听到更多的是:我这件衣服是什么牌子,我这双鞋子是多少钱,我爸我妈有多少钱,开的什么车,给了我多少压岁钱,只讲究索取,不懂感恩,无心学习。
2.好玩,无心练习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又特别是他们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上课时玩玩具,看小人书,和同学说话,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应付了事,抄袭,要么等教师评讲时才在下面做作业,不及时完成,倒数下课铃等待下课,铃声一响冲出教室,上课了才慢腾腾的往教室里走,放假了整天玩游戏,等到开学的时候才想到作业,以玩为主,无心练习。
3.自卑,无从下手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都想在第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初中数学课本的难度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他们无从下手,用了不少的时间,却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就不断失败,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听到的却是同学的嘲笑声,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里,久而久之就破罐子破摔,数学成绩就越来越差。
4.依赖,“无用论”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在家依赖父母婆爷,生活上过度依赖他们的安排,缺乏主动创新精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校期望教师详尽的解题,告诉他们答案,上课不认真听讲,再加上受到“读书无用论”的一些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越来越懒散。
5.方法,不适合自己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初中数学学习要求。进入初中学习,学科量多了,难度也增大了。还是用小学那种学习方式,依靠单打独斗,埋头苦干,重复训练。就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了。达尔文先生曾说过:“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兴趣
杨振宁先生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只要对这一科产生兴趣,就能很好地学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想学生之所想,做为学生所做。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再把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数学的美。例如,在教三角形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单美”,在我们生活当中起稳定作用的运用,如屋顶三角形的设计等。在教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对称美”,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设计等。在教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相似美”在我们生活中的相片,幻灯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目的。
2.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不歧视学困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有些教师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学困生”拉了他们后腿,扣了他们奖金,毁了他们声誉。往往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角落,甚至赶走“学困生”。使他们的内心难受,产生强烈的不满,觉得低人一等。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应该歧视学困生,使他们意識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有意识的举行一些“学困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表现,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
3.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困生”经常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我们数学教师要降低要求。在课堂上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放弃深难度知识,在布置作业时,分层布置,力所能及,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感受到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完成。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4.分别对待,重视方法指导
数学“学困生”在做一道题时,浪费的时间多,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当,我利用我校推行的“四维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中质疑解疑,课后复习。让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成长,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分小组教学,施行“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教活动
把有成绩差异的同学分在一组,选一名或几名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确定帮扶对象, 从关心爱护“学困生”的目的出发来帮助他们。明确分段目标,看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这样一来既帮助了数学“学困生”,又使成绩优异的同学得到了锻炼。获得优差都有提高的双丰收。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教书育人上多下点功夫,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教材,拓宽思路,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认真研究考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会使升学率的高低给教师带来负面影响。以此来转变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成绩。
(作者单位:637600四川省仪陇县环山小学校)
一、农村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攀比,无心学习
我们的对象绝大部分是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我在七年级一班调查过:有20%的学生独自在家,有40%的学生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有30%的学生托付给孩子的外婆外爷,不到10%的学生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在交谈中听到更多的是:我这件衣服是什么牌子,我这双鞋子是多少钱,我爸我妈有多少钱,开的什么车,给了我多少压岁钱,只讲究索取,不懂感恩,无心学习。
2.好玩,无心练习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又特别是他们刚从小学升到初中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一时半会难以改变,上课时玩玩具,看小人书,和同学说话,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应付了事,抄袭,要么等教师评讲时才在下面做作业,不及时完成,倒数下课铃等待下课,铃声一响冲出教室,上课了才慢腾腾的往教室里走,放假了整天玩游戏,等到开学的时候才想到作业,以玩为主,无心练习。
3.自卑,无从下手
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都想在第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初中数学课本的难度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他们无从下手,用了不少的时间,却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就不断失败,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听到的却是同学的嘲笑声,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里,久而久之就破罐子破摔,数学成绩就越来越差。
4.依赖,“无用论”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在家依赖父母婆爷,生活上过度依赖他们的安排,缺乏主动创新精神,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校期望教师详尽的解题,告诉他们答案,上课不认真听讲,再加上受到“读书无用论”的一些影响,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越来越懒散。
5.方法,不适合自己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初中数学学习要求。进入初中学习,学科量多了,难度也增大了。还是用小学那种学习方式,依靠单打独斗,埋头苦干,重复训练。就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了。达尔文先生曾说过:“方法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兴趣
杨振宁先生曾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只要对这一科产生兴趣,就能很好地学习。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想学生之所想,做为学生所做。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再把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数学的美。例如,在教三角形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简单美”,在我们生活当中起稳定作用的运用,如屋顶三角形的设计等。在教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对称美”,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建筑设计等。在教相似三角形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相似美”在我们生活中的相片,幻灯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目的。
2.教师对待学生要平等,不歧视学困生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有些教师只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学困生”拉了他们后腿,扣了他们奖金,毁了他们声誉。往往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角落,甚至赶走“学困生”。使他们的内心难受,产生强烈的不满,觉得低人一等。而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应该歧视学困生,使他们意識到“我并不比别人差”,有意识的举行一些“学困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表现,获得同学和教师的认可。
3.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困生”经常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我们数学教师要降低要求。在课堂上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基础知识,放弃深难度知识,在布置作业时,分层布置,力所能及,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感受到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完成。多鼓励,多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4.分别对待,重视方法指导
数学“学困生”在做一道题时,浪费的时间多,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方法不当,我利用我校推行的“四维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中质疑解疑,课后复习。让每位学生得到不同的成长,找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分小组教学,施行“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教活动
把有成绩差异的同学分在一组,选一名或几名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小组长,确定帮扶对象, 从关心爱护“学困生”的目的出发来帮助他们。明确分段目标,看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励,这样一来既帮助了数学“学困生”,又使成绩优异的同学得到了锻炼。获得优差都有提高的双丰收。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教书育人上多下点功夫,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认真钻研教材,拓宽思路,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参与,认真研究考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会使升学率的高低给教师带来负面影响。以此来转变数学“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成绩。
(作者单位:637600四川省仪陇县环山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