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教育规划中的战略目标之一。高技能人才是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认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好的做好维修养护工作,实现维修养护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才; 培养; 探索; 思考
高技能人才是指熟练掌握现代化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高科技难题的能力,在关键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生产一线的人才。他们是推动生产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笔者就职业学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实际,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1.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要适应我国新的经济振兴时期的需要;还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要有前瞻性;要尽可能使学科专业之间实现配套,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专业设置具有市场性。
2.课程设置要为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打好基础
课程中除了设置专业理论课外,还应增加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十分注意专业理论课的比重,这是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的基础。在课程改革和教学中,可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精讲多练。对学生今后实践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实践中应用不多的内容要不讲或少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即可。
(2)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教师与企业联系,将企业最新的项目内容应用于教学,让学生从项目教學中了解到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又如“模拟岗位”法,让学生进行顶岗训練,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加强引导,建立新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从事传统的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教学的专业教师还很多;不少学校重视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而忽视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更不要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了。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来完成。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指导能力,即能理论上讲述其道理,又能动手实干。“双师型”教师应满足以下条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有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善于和学生沟通,有合作共事、协调工作的艺术。“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要求很高,必须通过实践逐步培养、锻炼。
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主要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要做好计划,根据条件逐步实施,缺什么补什么;对于新进的教师,要让其和老教师加强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师群体;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使各类教师相互促进,适应专业变化要求;鼓励教师跟踪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特别要到现代企业去,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熏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间教师的互访工作,以便于寻找差距,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学科发展具有前瞻性;安排教师参加各类高新技术培训,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应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等。
三、校企结合,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
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有先进的实习训练基地。有些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积累,实习训练设备充足,实训材料充足,基础条件比较好。但还有一些建立时间不长的职业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实训问题。所以,应该积极“走出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就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与企业联合,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
目前,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的模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这样做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学校和企业通过这种培养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机会和舞台,同时还可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四、开展综合培训,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之一就是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就是在学好一门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几门相关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用人要求上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因此,更应让学生多掌握几门技能,为学生打好未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通过综合培训、多技能鉴定,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他们就业时选择的范围就会更大了,路子就会更广。
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密切关系;使传统技能技巧与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紧密结合;注意研究主岗位技能和相关岗位技能的联系和区别;努力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能力。要实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在教学教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五、协调发展,创新产教研一体化机制
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必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生产或技术改造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受到职业、行业的熏陶。产教研相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三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职业院校应坚持依托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此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产教结合最典型的做法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科研课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相比,侧重于技能技巧。技能的形成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见多识广,来自于学习、思考、动手和积累。积极开展适合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研三结合课题研究,是职业院校坚持办学特色、保持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师资队伍。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彻底转变办学理念,全员参与,通过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宏静,韩继红.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1(05)
[2] 成丙炎.科学发展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 2009(14)
[3] 周金,朱祖伟.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J]. 中国培训. 2009(01)
[4] 张恒林.烟台开发区启动技能人才培养工程[J]. 中国培训. 2007(01)
关键词:人才; 培养; 探索; 思考
高技能人才是指熟练掌握现代化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高科技难题的能力,在关键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生产一线的人才。他们是推动生产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笔者就职业学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实际,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1.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要适应我国新的经济振兴时期的需要;还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要有前瞻性;要尽可能使学科专业之间实现配套,把人才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专业设置具有市场性。
2.课程设置要为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打好基础
课程中除了设置专业理论课外,还应增加创造性智力技能的内容。在设置课程时,要十分注意专业理论课的比重,这是学生将来适应岗位内涵变化的基础。在课程改革和教学中,可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中,应把理论课限制在“够用”的范围内,加大实训课的比例,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精讲多练。对学生今后实践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巩固,对实践中应用不多的内容要不讲或少讲,去除或精简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即可。
(2)教学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教学法,教师与企业联系,将企业最新的项目内容应用于教学,让学生从项目教學中了解到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又如“模拟岗位”法,让学生进行顶岗训練,使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3)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强的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加强引导,建立新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的师资队伍是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从事传统的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教学的专业教师还很多;不少学校重视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而忽视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更不要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了。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共建来完成。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创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指导能力,即能理论上讲述其道理,又能动手实干。“双师型”教师应满足以下条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能力;有一定的生产现场管理能力;善于和学生沟通,有合作共事、协调工作的艺术。“双师型”教师的条件要求很高,必须通过实践逐步培养、锻炼。
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以下一些具体措施。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主要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要做好计划,根据条件逐步实施,缺什么补什么;对于新进的教师,要让其和老教师加强交流,以利于取长补短,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师群体;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使各类教师相互促进,适应专业变化要求;鼓励教师跟踪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特别要到现代企业去,接受现代企业管理的熏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间教师的互访工作,以便于寻找差距,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学科发展具有前瞻性;安排教师参加各类高新技术培训,并要求其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相应的高级技术等级证书等。
三、校企结合,建设高质量的实训基地
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有先进的实习训练基地。有些职业学校经过多年积累,实习训练设备充足,实训材料充足,基础条件比较好。但还有一些建立时间不长的职业学校,由于办学经费不足,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难以解决实训问题。所以,应该积极“走出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也就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与企业联合,建立起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
目前,校企资源共享、共建办学的模式和途径有很多种。如引入企业资源,在校内建立校企共用的实训基地。这样做既节约了学校的办学资金,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到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养的空间。学校和企业通过这种培养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机会和舞台,同时还可为学生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四、开展综合培训,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之一就是综合职业素质的发展,就是在学好一门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几门相关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用人要求上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因此,更应让学生多掌握几门技能,为学生打好未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不仅如此,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通过综合培训、多技能鉴定,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这样他们就业时选择的范围就会更大了,路子就会更广。
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注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的密切关系;使传统技能技巧与推广先进技术应用紧密结合;注意研究主岗位技能和相关岗位技能的联系和区别;努力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能力。要实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在教学教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五、协调发展,创新产教研一体化机制
要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必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参与生产或技术改造活动,让学生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受到职业、行业的熏陶。产教研相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三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职业院校应坚持依托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此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产教结合最典型的做法是根据市场需要设置科研课题,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相比,侧重于技能技巧。技能的形成来自于实践,来自于见多识广,来自于学习、思考、动手和积累。积极开展适合于人才培养目标的产教研三结合课题研究,是职业院校坚持办学特色、保持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当然,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关键在于有一支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师资队伍。
总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需要彻底转变办学理念,全员参与,通过不断探索,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经验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宏静,韩继红.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 2011(05)
[2] 成丙炎.科学发展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创新的若干思考[J]. 中国经贸导刊. 2009(14)
[3] 周金,朱祖伟.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J]. 中国培训. 2009(01)
[4] 张恒林.烟台开发区启动技能人才培养工程[J]. 中国培训.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