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都很重视道德教育,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德育事例和教学资源。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精髓,高校进行思政教学时要积极融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针对融合传统文化展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效思政教学 德育
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累积了相当丰厚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凝聚了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探索实践经验的大成之作。高等院校不仅要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起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通过融合这些优秀文化探索新的德育方式方法,达到更好的道德教学效果。
一、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探索发展历程的经验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塑造人格、培养精神的道德教育精髓,一直是后代不断积极发掘和利用的教育资源宝藏。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用先进的马克思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善和培育他们的人生观,实现学生行为的规范化。文化具有柔性渗透的教育效果,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广为人知。在更容易接受和形成共鸣的基础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问题
但是从近几年的社会现状和新闻报道可见,传统文化中诸如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等优秀的文化观念,出现了明显的被学生淡忘甚至逐渐没落的趋向。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校过于追求学生成绩,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和老师或多或少地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片面专注怎样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全校排名,这与教学部一再强调的“以人为本”严重偏离。有时思政课甚至被主课占用来讲课做题,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对思想道德教育不重视,严重缺乏教育成果验收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平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门户网站、微信、QQ等网络平台缺少相关监控把关,其中有不少有害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正在形成三观、分析辨别能力尚弱的学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思想道德教育却得不到重视,就算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也只是照本宣科,期中期末考试草草验收过去。不仅忽略思政课开设的目的,更是对学生培育工作的不负责。
(三)学生极受西方文化影响,缺乏对文化的辨别吸收能力。
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虽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但是其中包括的负面文化极易影响学生,如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甚至会有自我中心主义,都是屡见不鲜的却又无法根治的。除了对文化流入进行相关把控,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学生对这些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十分紧迫。
三、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要有效开展思政课程,思政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先导效应。最关键的一点,老师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优秀民族文化的引导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为“教书育人”最终目标服务。
(一)突出内容针对性,重点加强德育教育。
思政教学内容需要加大有关德育的部分。思想道德滑坡淡忘,广大学生深受其害,不孝顺父母、不诚信考试等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些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编写和授课过程中,都可以有目的性地提出这些问题,配合传统优秀文化中对应的历史事实或名言警句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反思,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全面发展三观和培育健全人格。
(二)活用实践型教学,全面实现融合教育。
学习目的不仅是获取相应的知识,还必须做到“学”和“习”的有机结合,若只是浅显的知识传授是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的。所以,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验收教学效果并且加深对思想道德的观念意识。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如举办优秀文化的宣讲学习讲座、设立传统文化的体验主题项目、带学生进养老院主动关爱老人、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发挥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学环境是开展教学课程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学校和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在校园内设置相应的人文景观、张贴宣传标语、举办学习周等常见方法外,还可以积极发挥网络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力。如在校园网开辟文化专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汉学社、汉服社等发扬优秀文化的社团成立,扶持它们开展相应的校园活动等,充分利用文化的柔性渗透作用,将优秀文化融合到全校环境全民心态中。
结语
通过上文详细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流传千年而不衰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经验,更是挖掘学习资源的丰富宝藏。将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和进一步发扬是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伟大使命责任,高校和学生都应为此而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开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想和新途径,是德育工作领域一次成功有效的创新实践。结合优秀文化展开教育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更是全面培养人才的一个途径,值得赞扬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04).
[2]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齐景爱.对加强和深化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肖明艳,彭振桓.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06).
[4]刘一鸣,徐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5).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效思政教学 德育
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累积了相当丰厚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凝聚了无数先贤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探索实践经验的大成之作。高等院校不仅要将这些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更要担起促进优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通过融合这些优秀文化探索新的德育方式方法,达到更好的道德教学效果。
一、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探索发展历程的经验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历代先贤们的智慧结晶。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塑造人格、培养精神的道德教育精髓,一直是后代不断积极发掘和利用的教育资源宝藏。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是用先进的马克思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善和培育他们的人生观,实现学生行为的规范化。文化具有柔性渗透的教育效果,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内容丰富生动,而且广为人知。在更容易接受和形成共鸣的基础上,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政课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问题
但是从近几年的社会现状和新闻报道可见,传统文化中诸如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等优秀的文化观念,出现了明显的被学生淡忘甚至逐渐没落的趋向。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校过于追求学生成绩,忽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和老师或多或少地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片面专注怎样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全校排名,这与教学部一再强调的“以人为本”严重偏离。有时思政课甚至被主课占用来讲课做题,这都是不可取的。
(二)对思想道德教育不重视,严重缺乏教育成果验收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平台进入人们的生活。如门户网站、微信、QQ等网络平台缺少相关监控把关,其中有不少有害信息。这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正在形成三观、分析辨别能力尚弱的学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思想道德教育却得不到重视,就算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也只是照本宣科,期中期末考试草草验收过去。不仅忽略思政课开设的目的,更是对学生培育工作的不负责。
(三)学生极受西方文化影响,缺乏对文化的辨别吸收能力。
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虽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闻,但是其中包括的负面文化极易影响学生,如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甚至会有自我中心主义,都是屡见不鲜的却又无法根治的。除了对文化流入进行相关把控,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学生对这些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十分紧迫。
三、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要有效开展思政课程,思政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先导效应。最关键的一点,老师要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优秀民族文化的引导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共同为“教书育人”最终目标服务。
(一)突出内容针对性,重点加强德育教育。
思政教学内容需要加大有关德育的部分。思想道德滑坡淡忘,广大学生深受其害,不孝顺父母、不诚信考试等现象时常发生。针对这些现状,思想道德教育的教材编写和授课过程中,都可以有目的性地提出这些问题,配合传统优秀文化中对应的历史事实或名言警句讲解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反思,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全面发展三观和培育健全人格。
(二)活用实践型教学,全面实现融合教育。
学习目的不仅是获取相应的知识,还必须做到“学”和“习”的有机结合,若只是浅显的知识传授是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的。所以,必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验收教学效果并且加深对思想道德的观念意识。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如举办优秀文化的宣讲学习讲座、设立传统文化的体验主题项目、带学生进养老院主动关爱老人、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发挥环境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学环境是开展教学课程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学校和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除了在校园内设置相应的人文景观、张贴宣传标语、举办学习周等常见方法外,还可以积极发挥网络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力。如在校园网开辟文化专栏,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汉学社、汉服社等发扬优秀文化的社团成立,扶持它们开展相应的校园活动等,充分利用文化的柔性渗透作用,将优秀文化融合到全校环境全民心态中。
结语
通过上文详细论述我们已经知道,我国流传千年而不衰的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宝贵经验,更是挖掘学习资源的丰富宝藏。将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和进一步发扬是每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伟大使命责任,高校和学生都应为此而努力。将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相结合,开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想和新途径,是德育工作领域一次成功有效的创新实践。结合优秀文化展开教育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更是全面培养人才的一个途径,值得赞扬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红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J].思想教育研究,2008(04).
[2]于伟峰,商植桐,于雪梅,齐景爱.对加强和深化当代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肖明艳,彭振桓.试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06).
[4]刘一鸣,徐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融合[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