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百年之道,在于教育;教育之道,实践先行。学生社会实践是学生成才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实践文化
一、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文化
(一)实践。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也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毛泽东《实践论》提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艾青 《光的赞歌》道,“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
(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包含服务社区、社会观察、科普宣传、政策宣讲、文化传播、帮残助困、支农支教、社会调查、专题调研、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服务、培训指导、赛会服务、科技指导、勤工助学、社会兼职、创新创效创业实践、专业型及非专业型岗位体验、就业型岗位体验等。
(三)社会实践文化。社会实践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社会实践文化是实践精神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是校园文化的体现。把社会实践文化塑造好了,就可以形成一个个有实践精神的个人,这样的个人就一定能做出成就,任何困难都不怕。
二、社会实践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理想和信念教育只是靠说教,很难使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活动恰恰富有能动性并形式多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切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体验生活,从失败和成功中感受生活,切实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坚定理想和信念。
(二)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发扬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风格,培养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学生会因为碰壁而想要放弃,但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和集体氛围中中,他们会在导师的帮助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影响下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各种任务,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教育重要的一环。一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得到检验。二是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和思路,了解社会、国情,使他们的思想更接近实际和符合实际。同时学生们能够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人与社会的接触,学生与广大人民的接触和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促进学生的思索、比较和提高,从而实现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三、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坚持机制创新完善,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保障。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年度综合考评的依据之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可以从实践活动界定、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和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细化。
学校可积极向校外企业和地方政府寻求合作与支持,多种途径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经费保障。校园内可以依托社团组织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和博客等新媒体实现人员注册、日常管理、信息发布、交流沟通等实践需求,努力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信息平台。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评比表彰。为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全面总结开展的各项精彩活动,学院每年可组织主题实践评选活动,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评比活动既为各部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继续创造精彩生活的热情,成为学校不断创新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有效途径。
(二)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为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积极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经过多年长期不懈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学校自身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规划、落实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构架上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固定活动,学校应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模式。学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把涉及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一批又一批的社会实践团队接力去做,直到最后完成任务。
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模式。学生们把农村作为课堂,用“脚”做出了真正的学问,有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青年志愿者服务文化。学校可分级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注重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青年志愿者们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圍绕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学校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完善的机制建设、优秀的导师指导、丰厚的实践氛围、多彩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文化,让学生在得到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
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对学生、学校、企业和对社会都有利的举措,学校需要依托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的协调和有效配置、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改变、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和落实,以达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互利共赢,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关键词】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实践文化
一、社会实践与社会实践文化
(一)实践。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也是指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毛泽东《实践论》提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艾青 《光的赞歌》道,“实践是认识的阶梯,科学沿着实践前进。”
(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深入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形式包含服务社区、社会观察、科普宣传、政策宣讲、文化传播、帮残助困、支农支教、社会调查、专题调研、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服务、培训指导、赛会服务、科技指导、勤工助学、社会兼职、创新创效创业实践、专业型及非专业型岗位体验、就业型岗位体验等。
(三)社会实践文化。社会实践文化是校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社会实践文化是实践精神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是校园文化的体现。把社会实践文化塑造好了,就可以形成一个个有实践精神的个人,这样的个人就一定能做出成就,任何困难都不怕。
二、社会实践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理想和信念教育只是靠说教,很难使学生接受,社会实践活动恰恰富有能动性并形式多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切身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体验生活,从失败和成功中感受生活,切实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更好地坚定理想和信念。
(二)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发扬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风格,培养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有些学生会因为碰壁而想要放弃,但在这样的集体活动和集体氛围中中,他们会在导师的帮助和其他同学的鼓励和影响下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各种任务,从而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自我教育重要的一环。一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得到检验。二是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和思路,了解社会、国情,使他们的思想更接近实际和符合实际。同时学生们能够在社会实践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个人与社会的接触,学生与广大人民的接触和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促进学生的思索、比较和提高,从而实现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三、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的探索
(一)坚持机制创新完善,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保障。把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年度综合考评的依据之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可以从实践活动界定、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和社会实践活动考核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细化。
学校可积极向校外企业和地方政府寻求合作与支持,多种途径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经费保障。校园内可以依托社团组织积极搭建社会实践网络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和博客等新媒体实现人员注册、日常管理、信息发布、交流沟通等实践需求,努力打造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信息平台。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评比表彰。为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全面总结开展的各项精彩活动,学院每年可组织主题实践评选活动,吸引了学生积极参与。评比活动既为各部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继续创造精彩生活的热情,成为学校不断创新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的有效途径。
(二)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为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积极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经过多年长期不懈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学校自身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规划、落实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构架上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文化。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固定活动,学校应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组织学生紧紧围绕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
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模式。学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把涉及当地生产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一批又一批的社会实践团队接力去做,直到最后完成任务。
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模式。学生们把农村作为课堂,用“脚”做出了真正的学问,有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青年志愿者服务文化。学校可分级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分队,注重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青年志愿者们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圍绕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四、学校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展望
学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完善的机制建设、优秀的导师指导、丰厚的实践氛围、多彩的实践活动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文化,让学生在得到知识传授、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
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对学生、学校、企业和对社会都有利的举措,学校需要依托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的协调和有效配置、社会观念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改变、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和落实,以达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互利共赢,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