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应该成为国家资源是低碳时代赋予的命题,NCOC是这一命题的先行者。
武汉新冠亿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NCOC”) 董事长王琼在江西某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竣工庆典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心情就像一位农夫看见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结出了硕果而倍感温暖和喜悦。”这是NCOC成立后的第一个竣工项目。
从天方夜谭到信以为真
NCOC的总经理杨立德在谈到起初与垃圾填埋场合作开发垃圾填埋气发电时说:“整个过程就是从天方夜谭到信以为真。”
经过融资重组,NCOC在2005年10月正式成立。业务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源转化及应用、气候变化对策等领域。垃圾场填埋气发电是NCOC的主营业务,全国各地的大型垃圾场就成为NCOC“狩猎”的对象。
2006年初,杨立德带着技术人员找到了江西某垃圾填埋场的负责人,表达与其合作的愿望。垃圾场负责人对于这几个不速之客深表怀疑。“当时可能觉得我们就是大骗子。因为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我们帮助他们整理、规划垃圾场,建立发电站后产生效益还给他们利润分成。”杨立德第一次的合作愿望因为负责人的怀疑而落空了。临走之时杨立德对负责人说:“我们一个月之后再来拜访。”
一个月时间内,很多NCOC的同类企业都造访了这家垃圾填埋场,均表达了自己的合作愿望。“那个时候,他们负责人觉得就是真的了。因为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不会引起这么多‘骗子’的注意。”杨立德再次登门拜访的时候,合作的意向被确定下来。
但是,摆在杨立德面前的是这家垃圾填埋场极其恶劣的现状,这也是“吓走”其他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杨立德介绍,这家垃圾场三面环山,地形像簸箕一样,规范操作的话,应该是从山脚下开始向外堆放垃圾,这样渗滤液可以导入池子里面。但是垃圾场的操作却是相反的。这就导致了大量渗滤液积存。“当时的垃圾填埋场就像湖一样。”杨立德说。
“垃圾填埋气的产生需要一个厌氧的环境,积存的大量渗滤液导致厌氧菌无法存活。我们知道改造这座垃圾场会投入巨大,但我们主要看好它的前景。”杨立德说,早期也有一些公司试图做这个项目,但是大多扔了几十万见不到头,也就放弃了。NCOC仅在处理积存渗滤液上就花费了几百万元。垃圾填埋场负责人还曾提醒杨立德说:“你们对自己的投资要负责。”
从2006年6月正式动工到2007年12月18日竣工,再到2008年1月份正式发电并网。NCOC在这家垃圾场的总投资已达7000余万元。“今年会收支平衡,明年可能会盈利。”杨立德说:“这种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先进的技术后盾,永远只能停留在天方夜谭。”
“本土化”技术
垃圾因其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极大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因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
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是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其他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据悉,垃圾焚烧尽管可以在物理空间上降低垃圾量,但是因为焚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在垃圾处理方式上所占比例一直不大。垃圾中一些可再利用物质也因为焚烧而无法回收,有的垃圾还需要添加辅助物才能焚烧,客观上增加了能源消耗。
垃圾焚烧尽管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际低碳减排的大环境势必会增加其成本,而垃圾填埋的前景会更加广阔。垃圾填埋气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保护环境,而且还可以参与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NCOC在南昌、合肥两家分公司的CDM项目已经在CDM执行理事会进行了电子商务注册。两个项目计入期内的减排量估计值为263万吨CO2。
这一切是以NCOC领先的技术优势为基础的。NCOC的填埋气收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及填埋气体收集系统获得了国家专利。其特点是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与填埋气体收集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污染渗滤液和发酵气体的分别导排和回收利用,解决了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水位高、产气体低的难题。
“城市矿藏”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据悉,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压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未来国内的明星产业。
但我国的垃圾处理企业却还处在半公益、半商业的尴尬局面。据悉,垃圾填埋气发电每投资一千瓦都需要1000万到1500万。遇到条件不好的投资更高。“这个不是大家想象的有很大收益的产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一定要考虑好。没有一个公益性考虑的话不要去做。”杨立德表示,目前国家依然没有明确的政策予以支持,在上网电价上还存在不同的标准。各地有自己的脱硫标准价,南昌是0.372元/度,合肥是0.354元/度,郑州是0.321元/度。在各地的基础价上,NCOC每度电获得的补贴都是0.25元。
等待政策阳光的同时,杨立德认为,企业还是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因市场需求想在垃圾上做文章的企业不少,但是垃圾工厂化、资源化、无害化都还没有完全实现。垃圾资源化将是NCO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杨立德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短期内想用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在清洁能源上有所作为。NCOC的作为就在垃圾上。”
武汉新冠亿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下称“NCOC”) 董事长王琼在江西某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竣工庆典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的心情就像一位农夫看见曾经荒芜的土地上结出了硕果而倍感温暖和喜悦。”这是NCOC成立后的第一个竣工项目。
从天方夜谭到信以为真
NCOC的总经理杨立德在谈到起初与垃圾填埋场合作开发垃圾填埋气发电时说:“整个过程就是从天方夜谭到信以为真。”
经过融资重组,NCOC在2005年10月正式成立。业务主要涉及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源转化及应用、气候变化对策等领域。垃圾场填埋气发电是NCOC的主营业务,全国各地的大型垃圾场就成为NCOC“狩猎”的对象。
2006年初,杨立德带着技术人员找到了江西某垃圾填埋场的负责人,表达与其合作的愿望。垃圾场负责人对于这几个不速之客深表怀疑。“当时可能觉得我们就是大骗子。因为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我们帮助他们整理、规划垃圾场,建立发电站后产生效益还给他们利润分成。”杨立德第一次的合作愿望因为负责人的怀疑而落空了。临走之时杨立德对负责人说:“我们一个月之后再来拜访。”
一个月时间内,很多NCOC的同类企业都造访了这家垃圾填埋场,均表达了自己的合作愿望。“那个时候,他们负责人觉得就是真的了。因为一个臭气熏天的垃圾场不会引起这么多‘骗子’的注意。”杨立德再次登门拜访的时候,合作的意向被确定下来。
但是,摆在杨立德面前的是这家垃圾填埋场极其恶劣的现状,这也是“吓走”其他企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杨立德介绍,这家垃圾场三面环山,地形像簸箕一样,规范操作的话,应该是从山脚下开始向外堆放垃圾,这样渗滤液可以导入池子里面。但是垃圾场的操作却是相反的。这就导致了大量渗滤液积存。“当时的垃圾填埋场就像湖一样。”杨立德说。
“垃圾填埋气的产生需要一个厌氧的环境,积存的大量渗滤液导致厌氧菌无法存活。我们知道改造这座垃圾场会投入巨大,但我们主要看好它的前景。”杨立德说,早期也有一些公司试图做这个项目,但是大多扔了几十万见不到头,也就放弃了。NCOC仅在处理积存渗滤液上就花费了几百万元。垃圾填埋场负责人还曾提醒杨立德说:“你们对自己的投资要负责。”
从2006年6月正式动工到2007年12月18日竣工,再到2008年1月份正式发电并网。NCOC在这家垃圾场的总投资已达7000余万元。“今年会收支平衡,明年可能会盈利。”杨立德说:“这种项目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没有先进的技术后盾,永远只能停留在天方夜谭。”
“本土化”技术
垃圾因其成分复杂多样,给处理和利用带来极大困难。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当今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法是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和焚烧。
由于城市垃圾成份复杂,并受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自然条件及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国外对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是因国情而不同,往往一个国家中各地区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模式。但最终都是以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为处理目标。
从应用技术看,国外主要是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综合利用等方式,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业发达国家由于能源、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焚烧处理比例逐渐增多;填埋法作为垃圾的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较大比例;农业型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以堆肥为主;其他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术,正不断取得进展。
据悉,垃圾焚烧尽管可以在物理空间上降低垃圾量,但是因为焚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在垃圾处理方式上所占比例一直不大。垃圾中一些可再利用物质也因为焚烧而无法回收,有的垃圾还需要添加辅助物才能焚烧,客观上增加了能源消耗。
垃圾焚烧尽管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国际低碳减排的大环境势必会增加其成本,而垃圾填埋的前景会更加广阔。垃圾填埋气回收,不仅可以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保护环境,而且还可以参与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NCOC在南昌、合肥两家分公司的CDM项目已经在CDM执行理事会进行了电子商务注册。两个项目计入期内的减排量估计值为263万吨CO2。
这一切是以NCOC领先的技术优势为基础的。NCOC的填埋气收集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及填埋气体收集系统获得了国家专利。其特点是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导排与填埋气体收集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污染渗滤液和发酵气体的分别导排和回收利用,解决了国内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水水位高、产气体低的难题。
“城市矿藏”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垃圾处理行业起步晚,但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规模,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
据悉,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长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压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处理产业会成为未来国内的明星产业。
但我国的垃圾处理企业却还处在半公益、半商业的尴尬局面。据悉,垃圾填埋气发电每投资一千瓦都需要1000万到1500万。遇到条件不好的投资更高。“这个不是大家想象的有很大收益的产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一定要考虑好。没有一个公益性考虑的话不要去做。”杨立德表示,目前国家依然没有明确的政策予以支持,在上网电价上还存在不同的标准。各地有自己的脱硫标准价,南昌是0.372元/度,合肥是0.354元/度,郑州是0.321元/度。在各地的基础价上,NCOC每度电获得的补贴都是0.25元。
等待政策阳光的同时,杨立德认为,企业还是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因市场需求想在垃圾上做文章的企业不少,但是垃圾工厂化、资源化、无害化都还没有完全实现。垃圾资源化将是NCO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杨立德说:“我们这么大的国家短期内想用新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在清洁能源上有所作为。NCOC的作为就在垃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