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猜想能辨善辩有理有据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j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辩式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达成其他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可先引导学生发现教学资源的特点,然后在探究任务的驱动下“大胆猜想、能辨善辩、有理有据”,开展自主学习。
  关键词:审辩式思维;猜想;能辨善辩;有理有据
  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部分为真的思维方式,是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通过理性思考取得合理结论的过程。审辩式思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达成其他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呢?下面以益智课堂“百变正方体”为例,谈谈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教学“百变正方体”这节课,我们先引导学生发现益智器具“绿可”的特点,然后在探究任务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大胆猜想、能辨善辩,有理有据地开展自主学习。
  一、异中求同,提出猜想
  师:你知道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如下左图)
  生:不知道,没法算,因为没有告诉棱长。
  师:看,像这样把它分割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现在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如上右图)
  生:如果一个小正方体就是一个体积单位,这里就有3×3×3=27个体积单位。
  师:我们学习过正方体表面积的展开图,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铺开,变成一层,会是怎样的造型呢,想象一下。
  师:老师也带来了几种,这些造型和原来的正方体相比,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如下图)
  生:形状变了,体积不变,都是27个体积单位。
  师:把这些造型还原成正方体的过程,我们称为——
  生:“归方”。
  师:(板书)你认为它们可以“归方”吗?
  生:应该可以,因为体积数正好。
  生:不一定。我们需要动手验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好的提问应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打破学生一定要给数据才能量化体积的惯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从体积的元认知去获取数学信息。接着,可以通过回忆二维的平面展开图来大胆猜测立体的展开造型,这就是思维的一次飞跃。而当引导学生有依据地审视新问题“你认为它们可以规范吗”时,学生议论纷纷,这就是审辩式思维的入门之道。
  二、探究“归方”,能辨善辩
  (一)熟悉器具,操作验证
  师:请出今天的益智小伙伴——百变正方体“绿可”。请同学们先观察(板书:观察),它和我们刚才铺开的造型有什么异同?(见下左图)
  生:颜色不一样。
  生:这里的有大有小,刚才的都是一样大的。
  生:我发现这个“绿可”也是27个体积单位。
  师:你们分辨得很清晰,辩说到位,其他同学也认为是27個吗?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一下?
  生:(边操作边解说)我发现它的头部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躯干和腿部的长方体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见上右图)
  生:(边操作边解说)我也证明了一样的关系,可是和他的方法不一样。
  生:我觉得他的方法比我的简单。
  师:通过组块之间的凹槽和皮筋,可以实现翻转、平移和旋转,验证“绿可”也有27个体积单位。同学们能自己探究,用证据说话,做到了有理有据。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说法。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进行思考,不懈地进行质疑。“绿可”是不是也有27个体积单位?能不能归方?这需要自己动手验证一下组块之间的大小关系;需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以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再接受或者拒绝他人的观点。
  (二)自主探索,辩说关键
  师:那么它能“归方”吗?会是一个怎样的正方体?
  生:如果以一个小正方体为单位,一共就是27个单位,拼出的正方体应该是3×3×3的大小,每条棱长为3个单位。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计算,从理论上我们得出是可以“归方”的。接下来就请你动手试一试。(板书:操作)
  师:同学们,我们要把一个“人”变成一个正方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你暂时拼不出,也不要气馁,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看看他是如何“归方”的。
  (生演示并解说。说得不是很有条理,突然又有点忘记了)
  师:看明白了吗?
  (学生茫然)
  师:不是很明白,那是因为他没有告诉你他操作背后的想法。(板书:思考)接下来,你有一次提问的机会,以求得“归方”的秘诀。
  生:第一步做什么?
  生:怎样找到突破口?
  生:最关键的是什么?
  师:你们觉得哪几个问题最有帮助?
  生:第一步怎么做?从哪里入手?
  师:你们是不是想知道最不灵活的是哪一块,并以此为中心?找一找。(板书:找中心)
  生:身体这块,不能动。
  师:从哪里入手,意思是哪块很特殊?为什么?
  生:头部,因为它很大。
  生:因为头不动就会出现半个单位,而其他的组块没有半个单位,最后就不能拼成3×3×3的正方体。
  学生在一开始操作“归方”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他们拿起器具就开始左右开弓,没有去分析和思考操作的关键点是什么。就如学生做数学题,题拿到手就开始列式,但列式后又发觉不对。这就暴露了学生没有审题意识的弱点。学生对“归方”感到束手无策,头脑就进入了深度思考的阶段,所以设置一个提问环节,学生就会去分析提一个什么样的关键问题可以帮助自己。这样做,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看问题时抓突破口的策略意识,同时也为了培养他们能够听取和理解他人的问题,不断修正自己观点的习惯。这也是审辩式思维包容异见的体现。   (三)辨析操作,确定头位
  师:那么头部有几种拼组的方式呢?请大家在小组里试一试,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学生反馈,上台展示)
  师:老师选取了部分头位,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
  师:最后一个为什么是错误的?请你说说理由。
  生: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身体部分是不能动的,连着头部变成四个单位,而我们最后拼成的正方体棱长只能是3,所以不符合要求。
  师:刚才这位同学能联系前面的内容进行辨析,用整体的眼光看待问题,值得点赞。所以我们要定好头位。(板书:定头位)
  提出好问题就已经解決了问题的一半。恰当的问题构造,则是让学生思维激荡的前提。通过设问、追问、质问让学生辨析正确的头位,并要求辩说理由,促使他们用整体联系思想去分析问题,从而找到了“归方”的突破口。确定好了头位,算是成功的第一步。
  (四)分层归方,关注品格
  师:我们先选择一种头位进行“归方”,找到了中心,定好头位,接下来就不难了,同学们再试一试吧。
  (先“归方”的学生操作并反馈)
  师:像玩魔方一样,分层思考,非常有条理。(板书:分层拼)
  师:有位同学还把“归方”方法编了首儿歌分享给大家,请看图片。
  (举起手来,抱抱胸;抬抬屁股,收收腿;“绿可”变为正方体。)
  
  师:很多同学都已经会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比赛吧,看哪一小组动作最快。
  (学生再次操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师:同学们善于思考,动手能力也很强,能够把“绿可”“归方”。一起梳理一下,我们是如何“归方”的。
  生:拿到器具以后,我们先观察,再思考,后操作。
  (教师板书:先、再、后)
  师:聪明的孩子善于思考,会抓关键,懂得顺序,能用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指导自己的“归方”思路,这就是学以致用。
  确定好中心,定好头位,继续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时有个别学生成功了。通过生生互动,解说了第一层的拼法,再让学生自己尝试,又有一批学生成功了。最后,通过图片学习,学生基本上都实现了“归方”,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生生互动的生态课堂。这样,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来决定学习进程,当学生面对困难时,使他们习得了坚韧的学习态度,这种学习态度也是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的一般品格。
  三、回归拓展,辩说提升
  师:体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归方”,还以可解决数学问题。想挑战吗?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下列图形,请说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这组题目学生就算是没有学过本节课的内容也能做,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寻求结果的过程中,内在的想象就有了依托,空间观念的发展也多了一个抓手。比如第二个图形,很多学生就会想到把多余的部分看成“绿可”的腿,进行翻转,把自己的操作经验应用到解题当中。其他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也会纷纷效仿。而第三个图形的目的是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往往也是不可靠的,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
  四、总结反思,感悟延伸
  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感想?
  生:我学会了百变正方体的“归方”方法。
  生:这节课很有趣。
  生:我想到了自己平时的做题,以前我做题都是拿起来就做,也不分析,所以往往很容易出错。应该先观察,再思考,后做题。
  师: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总结的各有特色。就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其实“归方”的策略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就是先分析思考,再下笔解答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学会了“绿可”的一种“归方”方法,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淘宝自行购买教具,尝试其他头位的“归方”,看看还会有什么发生。期待你们在玩中学数学,在指尖中出智慧。
  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学生能把“归方”策略迁移到解题策略中,这正是本节课的意义之所在。最后,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多头位“归方”策略的探究,让课堂继续延伸,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让学生体会到了可以多方式探究疑难问题,从而全方位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本教学设计以益智器具“绿可”为载体进行了“百变正方体”的研究。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借助环环相扣的问题串,看似不经意,实则都是精心为之。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处理、转换信息,让他们通过凭证据说话,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反省自身的问题,对异见保持包容。一系列环节的推进,使学生结合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合理地推测,解决了“归方”策略,然后回归到了数学课堂内容并应用了知识。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反思,对策略进行了一般性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蒋巧君.构建“聪慧课堂”激发高阶思维[J].辽宁教育,2018(11).
  [2]蒋巧君.“旅游费用”的教学实践与反思[J].教育周刊,2017(30).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引领着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史料实证是落实各素养的重要载体,家国情怀是彰显人文关怀价值追求的根本,寓家国情怀于史料实证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以“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课为例,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以素养为引领中定位教学目标,在创设导课情境中探寻生命意义,在研读实证史料中达成情感升华,使历史教学有深度有温度。  关键词: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在当
期刊
摘要: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布置习题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中学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课后习题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目前课后习题设计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以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思想做指导,探究中学数学新授课教学如何进行课后习题设计,可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参考。在应用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想来设计习题时,可
期刊
小学数学“核心问题”是直指数学本质,涵盖教学重点,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一个或两个问题。“核心问题”能够调动和组织学生进入板块式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比较大的空间里进行思维活动,使教学的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都能获得更高的达成度。在关注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当下,“核心问题”导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那么,数学“核心问题”如何提炼?一般路径怎样?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在实践中我尝试去
期刊
摘要:教师以整体性视角解读文本教学价值,可以实现文本语篇语义的动态解读,避免文本词汇、句式、句法的静态分析,这是在文本解读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最优化的路径选择。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解读整体性视角理念,通过探究文本矛盾处,深化学生思维品质;品味文本闲笔处,引领学生细读;分析文本空白处,触发师生对话等策略,实现文本课堂的高效教学。  关键词:整体性视角:解读文本;教学价值  语文文本解读是教师将文本
期刊
温儒敏教授在教育部统编教材使用培训会上强调了语文核心素养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系。他指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就是核心,是最基本的内容目标。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融合,不可分割。语言的特质表现在它既有工具性(交際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又有人文性(它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在语文课程(教材)建设和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训练
期刊
兴城市南一小学始建于1842年,从清朝道光年间的柳城书院一路发展到如今底蕴丰厚、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整整走过了178年。2013年,学校从古城内迁至新址,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城乡三校合并,师资参差不齐,内驱力严重不足;新校位于城乡交接处,学生骤增,失去了中心区域学生家庭教育的优势。几十年的固有格局被打破,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和社会对南一不变的期待
期刊
摘要:当下,教师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关键在于与之相契合的评价体系。音乐教师可以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定位,即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方面来测评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教材内容实施教学计划,为学生创设独立演唱歌曲的时间和空间,并规范艺术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音乐素质测评;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当下,核心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研究
期刊
摘要:传统的区域性小学学科评价大多是书面评价,关注“学得怎么样”。基于课堂观察的区域性小学学科评价则采用现场观察的方式进行,不仅关注学生“怎样学”和“学得怎么样”,而且关注教师“怎样教”和“教得怎么样”,从学和教两方面同时推进,改革课堂教学。以劳动技术学科为例,从区域性评价机制的建构、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实施的要点、评价策略的研究、评价结果的运用五个方面对小学学科评价进行探索,可以帮助一线教师转变
期刊
摘要:单元是英语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发展核心素养、落实学科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英语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挖掘英语诗歌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内涵与形式之美,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单元主题;英语诗歌;审美体验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
期刊
复习,并不仅仅是重复先前学习的知识,而是在原有知识复习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思维素养的再生长。生长,是夯实基础后的求异与创新。教学“平面图形面积总复习”这一课,如何在夯实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本质,促使其“换个脑筋”,进一步在知识的深处进行思考呢?我通过三个核心问题的引领,使学生的知识、思维、方法策略在不断被丰富、被审视、被调整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度发展。  一、依托核心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