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六个步骤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s1984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效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活动基本标准是教学设计精当,讲课精炼有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分层教学落实到位,师生关系融洽,教学目标充分达成。然而,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老师授课内容的差异,“高效课堂”建设思路应有所不同。那么,如何在不同课程中有效地进行“高效课堂”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教师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在中学,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设计并实施“高效课堂”,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素与扎实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效教学活动的实施是构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效率要在组织教学活动上下功夫,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才是最佳的教学组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存在以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我们每节课的导引都精心设计,情境创设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二)第二阶段:相信学生,先学后教
  刚开始使用“先学后教”模式时,老师们很不放心总怕学生看不懂、学不会,所以学生自学后,我们总会不自觉的再讲一遍,越俎代庖,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能动性就更加难以调动了,课堂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更加拖拉低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集体备课上我们共同讨论疑惑,集思广益。于是大家决定大胆尝试,我们相信只要过程不错,结果就不会错。相信学生,先学后教。我们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合自己的变动,出示学习目标后,教师会帮助学生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指导学生阅读自学任务,这样做使我们的学生渐渐的学会了把握每节课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并能带着问题和任务去学习、去探究,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和培养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当学生真的需要解惑时,我们老师才真正完成从课堂的主宰者到课堂的引导者、帮助者的转变。
  (三)第三阶段: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有所获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能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我们根据各班情况将不同学习发展类型的学生组合形成异质学习小组,在各个异质小组中,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教学中需要探究和讨论时,则以小组内部学生的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每个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努力训练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训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能够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这是一种以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为指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运用的过程。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展开讨论时,教师要融入其中,可以巡视各小组的表现情况,也可以深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要鼓励每一个同学都发言,要允许有些同学的看法有所偏差。不要让有的小组在非关键问题上纠缠,对讨论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对于各小组的观点、认识,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评价,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交流辩论,直到学生不能确定时,教师才给予指导帮助。对于交流中表现突出的小组,要及时公正、客观地给予评价,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在习题讲评课上采用这样的形式,效果更佳。
  (四)第四阶段:当堂达标,巩固教学成果
  “当堂达标”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练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起着巩固、反馈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达标习题的设计,避免机械、重复、单调。习题应该有目标,有重点,有梯度。设计目的要明确,题目服务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关,数量适当,难易适度,有变化性,多样性,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完成练习。“当堂达标”的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反馈当堂化能够迅速检测效果,学生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教师也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
  (五)第五阶段:优化课后练习,达到“减负、提质”
  高效课堂的现实着眼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生课业负担的主要因素之一既是作业量的问题,在作业布置上可遵循以下原则:
  (1)课后练习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设计的练习既要有利于学生对本节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课后练习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习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3)课后练习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习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习。
  (六)第六阶段,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无论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如果他(她)的教学水平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与提升,那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就是教学反思。笔者所在备课组要求教师每节课后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回忆讲的内容、学生的听课情况,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然后记录在教学设计下面,作为课后总结的基础材料,以备在以后的教学改进提高。集体备课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介绍各自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大家从学生普遍性的问题,找出上课过程中的不足,共同总结出规律性,探讨解决的方法,给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性错误的发生。
  总之,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特点,通过合理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仅符合新课改对于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对于教师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均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李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却一直在从事行为作品的实践,其作品在2011年武汉K11的展览中有过集中展出:在武汉某步行街广场睡觉,被众围观,最后被保安驱逐(《单人床》);用学生时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现阶段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应用题这一题型的主体地位日趋上升。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应用题相关题目和类型为例,基于在复习的基础上对高中数学应用题进行复习时心得与体会,最终总结出的相关经验与具体教学方法。  一、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与生活结合  在新课程标准日益要求教师在教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懂得适时课堂小结更是一门艺术。“编篓编筐,重在收口”,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小结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保障课堂效益最大程度地发挥,就必须根据课堂内容涉及一个精彩绝伦的课堂小结,强化学生记忆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伴随着教学的改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课堂小结通常由教师设定
比起之前的“可乐计划”与“椅子上的人”。何翔宇最新的个展更能够呈现出一个1986年出生的大男孩形象:热爱文玩收藏,但并不是那么充满历史文化责任感;一点不苦逼严肃,其实有些大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数学学习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教学的时候就要对学生反复重复易错点,一定要对因式分解的定义有深刻的理解。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介绍了因式分解在不同的题型当中的不同的方法。  一、因式分解时需注意的地方  (一)概念理解不正确  按照因式分解的定义,在完成因式分解后结果是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但是学生在计算式有几个地方是非常容易出错的。一是计算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是任何中学教学活动中必需的一种教学形态,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教育平台K12上常常有交流: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常态课中回答问题并不积极、讨论气氛并不热烈,教师往往启发有加,但学生却无意回答,这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低效、滞后;学生往往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不简单得不屑回答,或者很难无法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形成了简单问题不回答、困难问题答不了的惰性思维
自主学习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但当今还有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将学生当做知识容器,这就产生了一个严重问题,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接纳知识的效率降低。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
谢墨凛在北京公社的首次个展延续了他近年来使用的机械作画方法,九幅丙烯作品均由电脑控制的雕刻机完成。这已经成为他的标志。然而.在精确地制造强烈的视觉感受之外,谢墨凛意图
语文老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知规律筛选和设定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杂陈繁芜、乏味低效的课堂。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取舍作了相关探索。  一、紧跟三维目标,舍去漫无边际  许多学生会私下反映语文老师讲课跑题,能从鲁迅讲到美人鱼。曾几何时,我们都理所当然地认为语文课堂能给学生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然而盲目的拓展造成了喧宾夺主,同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行们自觉践行以“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优化课堂结构,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等方面积极探索。教师把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享受了成功,张扬了个性,探究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过程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