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车专用音响究竟是借炒概念散货还是说实实在在本着其定义做市场,这一点其实业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辞。从最早的“无损改装”风潮过后,于前年又忽如昙花一现火爆了一会儿,之后又黯淡下来。今年,专车专用又重新被行业推出了台面,究竟专车专用音响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一只会生金蛋的“母鸡”?我们不妨归纳总结一下专车专用音响的前世今生。
想做≠能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依然浮在水面上做专车专用音响品牌的大概不超过10家。而最近盈必达也放出风声要以其TEAC的专车专用产品投身到该领域去。适逢其会,笔者本月在例行拜访中,也与其副总经理Jack就此问题作讨论。笔者认为,其实不管是盈必达也好,还是那些投身到专车专用音响的企业也罢,他们的目光无一不是瞄准在4S店这个渠道。当然,这是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我们是无从考究,不过Jack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4S店集团先后向盈必达提出让其提供专车专用音响产品的建议,基于此盈必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毅然决定加入其中。
4S店渠道不管对于汽车音响,还是说整个汽车后市场而言,都是一块香馍馍。进入4S店渠道是大势所趋,这点从精品可窥一斑。现在整车销售利润是越来越薄,4S店也要盈利和生存,所以说他会引进很多增值服务的项目去获取利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已经进入4S店的项目利润也趋于稳定,有的可能会略有下降,这跟近些年来乱军突起的电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对于4S店来说这点影响没有终端零售店那般强烈,但是依然也让人无法安心。
俗话说“居安思危”,现在很多4S店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在原有的增值项目盈利点趋于稳定后,他们必然会尝试寻找新的盈利项目去促进销售额,很多4S店将目光投向了汽车音响。不过我们需要清楚一点:想做跟能做是两个不同定义的词语,却又刚好道出了4S店对汽车音响爱恨纠结的心理。当年专车专用音响的出现,让不少4S店集团抱以高度的关注。
魂牵梦萦,爱恨纠缠。
如果要论述4S店与汽车音响的关系,我觉得可以用比较琼瑶式的用词去总结,也就是副标所说“魂牵梦萦,爱恨纠缠”。之所以说魂牵梦萦,说白了就是很多4S店开始着急寻找新的项目去求突破求发展,汽车后市场里面能进的项目,要么就被4S店相中直接收归囊中,要不就是主动献身加入阵营,唯独汽车音响不在其列。这与汽车音响极高的技术门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汽车后市场众多项目中,汽车音响应该是其中对于技术要求最为严苛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业内不时爆出某地区某车主一掷千金,改装多少十万音响系统,你说这些新闻没让4S店心动也是骗人的。奈何4S店本身不具备独立完成汽车音响改装的技术,爱恨纠缠也便由此而来。
专车专用音响的出现,对于汽车音响进入4S店渠道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专车专用音响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比专业汽车音响来得简单,4S店本身就养着一群技术人员,只要稍作安装培训,便可很快上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人曾说,如今的专车专用音响还是处于2.0的版本,虽说几乎为零的技术门槛使得4S店具备了独立操作音响项目的可能,但是其中依然有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问题一、产品是否给力。
操作可能性再大,4S店依然是要考虑到专车专用音响产品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汽车音响不像精品,现在基本上车辆出场就直接标配有一套音响系统,系统效果好坏我们不予置评,可能低端车型的音响只能是一个滥竽充数的家伙。就笔者所了解到,如今中档车型原车的音响系统其实也能一听,更不用说那些标配哈曼、BOSE、天龙等高端音响系统的豪车了。从销售角度来说,让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4S店销售人员,要他们说服车主置换原车配备的音响系统,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而车主普遍都会存着“好歹也是原厂配的”心理,也大大增加了销售难度。
汽车音响不像车载导航,后者属于刚性需求,消费者到最后也还是得买,但是汽车音响就不一样了。之前冒出过无数个专车专用音响品牌,你说拿这些产品去跟原车音响系统作对比 ,可能对汽车音响有所了解的人,还能听出点区别,但是对于那些对汽车音响一窍不通的车主来说,结果大家懂得。为了控制成本和降低安装难度,专车专用音响产品又不可能做到专业音响产品的效果。这也是专车专用音响产品的尴尬所在:成本低了音响效果提升的不明显,成本高了技术要求大4S店无法操作。当然业内也不是没有汽车音响品牌商与4S店合作的成功案例, 但是那只是沧海一粟,而且那种合作模式也并不适合广泛推广使用,这对于品牌商也好或者4S店集团也好都是有违初衷的。
问题二、偷换概念?真假美猴王。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思虑颇久才敢敲下键盘,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么一说又怕引来围攻,不过本着对行业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还是豁出去了。很多专车专用品牌商也好,厂家也罢,他们的宣传口号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么四个字“无损改(安)装”。也许这四个字对于惜车如宝的新车主们来说,是一种福音,但是实际操作真的是如此吗?就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涉及到汽车音响,你就必不可免地破坏到原车构造,专车专用音响更多的只能说是最小程度地保证原车构造不被破坏。打个最简单比方,换一套专车专用的喇叭,车门总是得拆的,拆装过程其实对于原车就是一种破坏行为,更不用说布线之类的了。
还有就是,不少专车专用音响产品都特别订制了专用线插,确实这是极大程度地简化了安装过程,不过也仅此而已。原车喇叭采用的焊接,其实不管是稳定性还是电导性来说,都会比这种专门线插来得直接。车厂每一步都的生产流程是有一个比较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电路方面,因为稍一不慎引起问题,对于品牌来说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车厂对于原车喇叭的接线都是采用焊接处理。
当然不能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笔者也接触过不少专车专用的音响产品,这些专用线插还是有不少品牌商愿意投入一些成本去做的,在质量方面还是能有所保证。只是,是不是每家企业都是良心企业呢?这个问题就留待大家去思考了。但是消费者看的单纯是产品的好坏,他们对于好坏的理解是极度的简单粗暴,只要东西一出问题,他们便是那个手持竹竿敲死一军舰人的冷面杀手。所以说对于宣传标语,能顾及车主感受当然是好的,但像这种有点偷换概念嫌疑的语句,个人认为还是换一换吧。 问题三、货款结算,伤“品”动“店”
第三个问题我认为是让很多专车专用品牌商黯然退场的最大原因之一,上面说4S店对汽车音响是又爱又恨,其实专车专用的品牌商对于4S店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矛盾心理呢。大家对于进入4S渠道,可以说都是挖空了心思。得偿所愿后往往会碰到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问题——结算。不论是从规模还是管理上讲,4S店都会比所有的汽车音响企业来得要规范,对于货款的结算并不像我们日常做生意那样现款现货或者月结制度。当然我也听说过有跟品牌商达成月结协议的4S店,但是那是大熊猫,请妥善照顾。业内有个不成文的总结,阐述的是4S店基本的借款期限,最为理想的是按季度结算,也就是每三个月结一次款。更有人笑言,能做到三个月结款一次的4S店,可以称之为良心企业了。
专车专用音响并不像精品那样,品牌商们的备货压力是极其巨大的。每款车型备个几套,一个本田这么多车型,备下来也是一个不少的数目,而这些品牌商们不可能单单供货给一家4S店,这些数据加起来是何等可怕的天文数字。当然,对于品牌商而言,只要能结款一切都好说,但是有一种情况却是让不少专车专用音响品牌商受伤不已,那就是以物抵款。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针无两头利,品牌商有压力4S店又何苦不是面对着不同问题呢?就如上文所说,汽车音响本来就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东西,你指望那些整车销售员能够成功说服客户购买已经很不容易,我们曾经统计过,一家4S店每月销售带有专车专用音响产品的车数量大概在15-30台3之间,超过30辆的基本上是百年一遇的机关单位采购了。产品滞销或者难销,你还指望4S店能给品牌商做到月结,我觉得这也并不现实。
其实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这也是无数因为货款问题而退下火线的品牌商们用他们的实际经历教会我们的:如果没有实力,专车专用音响能不碰还是尽量别碰。专车专用音响进入4S店渠道固然是好事,毕竟国内没有谁客户群有4S店大。但是,在商场这个力与智慧的竞技台上,你有多少能力能与4S店去抗衡几乎就可以理解为你的品牌能走多远。而目前后级能有多少家这样的企业具备这样的实力,其实看还有哪几家还在坚持着的专车专用品牌大家也多少心里有数。
问题四、理性建渠道,贪多嚼不烂。
很多专车专用音响品牌商,他们建立渠道的方式跟车载导航有点相似,都是传统渠道加4S渠道同步进行。虽说两条腿走路走起来会更稳妥更快。但是,我们的明确一点,车载导航是刚性需求,这使得它有这个本钱可以在这两个渠道都混的风生水起,而且车载导航企业会因应不同渠道对产品作出相对应的差异化处理,这点是汽车音响难以做到的。打个比方,某专车专用音响品牌进入了广州多家4S店,与其同时该品牌亦于本地找到两家零售店作为其经销商进行专车专用产品销售。大家觉得这样的操作方式有问题么?答案是肯定的,对于4S店产品定价模式,大家都了然于心,而零售店的定价往往是无法做到4S店的高度,现在的消费者如何精明,哪怕他们本能地对4S店有着信任心,但是同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非常致命的,而这样的操作方式到最后只会出现三种情况:1、4S店赚钱了,零售店没前赚;2、零售店赚钱了,4S店货卖不出去;3、4S店和零售店都赚不到钱。
这三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出现,对于品牌商而言,都是只亏不赚的。而现在还面临着这么一个问题,电商的崛起,消费者如今查询价格不再像那个遥远的年代,要亲自跑到实体店逐家问价。简单地点两下鼠标, 莫说是本地产品定价,全国各地报价都尽在掌握。所以说如果真的要做专车专用音响,在如今这个大环境底下,只能在鱼跟熊掌中选其一了,妄求两者兼得到最后也许只是得不偿失。
明火还是虚火?
实话说,专车专用音响相关的观察性文章,本刊也做过不少,大家其实也都见惯不怪。今年忽然的再度冒起苗头,究竟是明火还是虚火,到目前为止实在很难去下定论。不过笔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消息,估摸着今年专车专用音响将会有新的突破。不过我了解到目前业内比较活跃的三家品牌:稳定的芬朗、主打订制系统的奔马仕和将在下月推出专用机+专车专用音响的捆绑销售模式的TEAC。9月将至,这三个目前在业内较为活跃的专车专用音响品牌,个人认为从实力、渠道方面都是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到底今年这股专车专用音响的火苗是火烧燎原还是又再昙花一现,我也只能很不负责任地说那句话,观望吧!
想做≠能做。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依然浮在水面上做专车专用音响品牌的大概不超过10家。而最近盈必达也放出风声要以其TEAC的专车专用产品投身到该领域去。适逢其会,笔者本月在例行拜访中,也与其副总经理Jack就此问题作讨论。笔者认为,其实不管是盈必达也好,还是那些投身到专车专用音响的企业也罢,他们的目光无一不是瞄准在4S店这个渠道。当然,这是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我们是无从考究,不过Jack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几家4S店集团先后向盈必达提出让其提供专车专用音响产品的建议,基于此盈必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后毅然决定加入其中。
4S店渠道不管对于汽车音响,还是说整个汽车后市场而言,都是一块香馍馍。进入4S店渠道是大势所趋,这点从精品可窥一斑。现在整车销售利润是越来越薄,4S店也要盈利和生存,所以说他会引进很多增值服务的项目去获取利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已经进入4S店的项目利润也趋于稳定,有的可能会略有下降,这跟近些年来乱军突起的电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许对于4S店来说这点影响没有终端零售店那般强烈,但是依然也让人无法安心。
俗话说“居安思危”,现在很多4S店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在原有的增值项目盈利点趋于稳定后,他们必然会尝试寻找新的盈利项目去促进销售额,很多4S店将目光投向了汽车音响。不过我们需要清楚一点:想做跟能做是两个不同定义的词语,却又刚好道出了4S店对汽车音响爱恨纠结的心理。当年专车专用音响的出现,让不少4S店集团抱以高度的关注。
魂牵梦萦,爱恨纠缠。
如果要论述4S店与汽车音响的关系,我觉得可以用比较琼瑶式的用词去总结,也就是副标所说“魂牵梦萦,爱恨纠缠”。之所以说魂牵梦萦,说白了就是很多4S店开始着急寻找新的项目去求突破求发展,汽车后市场里面能进的项目,要么就被4S店相中直接收归囊中,要不就是主动献身加入阵营,唯独汽车音响不在其列。这与汽车音响极高的技术门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汽车后市场众多项目中,汽车音响应该是其中对于技术要求最为严苛的一个项目没有之一。业内不时爆出某地区某车主一掷千金,改装多少十万音响系统,你说这些新闻没让4S店心动也是骗人的。奈何4S店本身不具备独立完成汽车音响改装的技术,爱恨纠缠也便由此而来。
专车专用音响的出现,对于汽车音响进入4S店渠道来说,无疑是一个机遇。专车专用音响对于技术的要求相对比专业汽车音响来得简单,4S店本身就养着一群技术人员,只要稍作安装培训,便可很快上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人曾说,如今的专车专用音响还是处于2.0的版本,虽说几乎为零的技术门槛使得4S店具备了独立操作音响项目的可能,但是其中依然有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问题一、产品是否给力。
操作可能性再大,4S店依然是要考虑到专车专用音响产品是否具备这种能力。汽车音响不像精品,现在基本上车辆出场就直接标配有一套音响系统,系统效果好坏我们不予置评,可能低端车型的音响只能是一个滥竽充数的家伙。就笔者所了解到,如今中档车型原车的音响系统其实也能一听,更不用说那些标配哈曼、BOSE、天龙等高端音响系统的豪车了。从销售角度来说,让那些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4S店销售人员,要他们说服车主置换原车配备的音响系统,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而车主普遍都会存着“好歹也是原厂配的”心理,也大大增加了销售难度。
汽车音响不像车载导航,后者属于刚性需求,消费者到最后也还是得买,但是汽车音响就不一样了。之前冒出过无数个专车专用音响品牌,你说拿这些产品去跟原车音响系统作对比 ,可能对汽车音响有所了解的人,还能听出点区别,但是对于那些对汽车音响一窍不通的车主来说,结果大家懂得。为了控制成本和降低安装难度,专车专用音响产品又不可能做到专业音响产品的效果。这也是专车专用音响产品的尴尬所在:成本低了音响效果提升的不明显,成本高了技术要求大4S店无法操作。当然业内也不是没有汽车音响品牌商与4S店合作的成功案例, 但是那只是沧海一粟,而且那种合作模式也并不适合广泛推广使用,这对于品牌商也好或者4S店集团也好都是有违初衷的。
问题二、偷换概念?真假美猴王。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思虑颇久才敢敲下键盘,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么一说又怕引来围攻,不过本着对行业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还是豁出去了。很多专车专用品牌商也好,厂家也罢,他们的宣传口号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么四个字“无损改(安)装”。也许这四个字对于惜车如宝的新车主们来说,是一种福音,但是实际操作真的是如此吗?就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个偷换概念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涉及到汽车音响,你就必不可免地破坏到原车构造,专车专用音响更多的只能说是最小程度地保证原车构造不被破坏。打个最简单比方,换一套专车专用的喇叭,车门总是得拆的,拆装过程其实对于原车就是一种破坏行为,更不用说布线之类的了。
还有就是,不少专车专用音响产品都特别订制了专用线插,确实这是极大程度地简化了安装过程,不过也仅此而已。原车喇叭采用的焊接,其实不管是稳定性还是电导性来说,都会比这种专门线插来得直接。车厂每一步都的生产流程是有一个比较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在电路方面,因为稍一不慎引起问题,对于品牌来说是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车厂对于原车喇叭的接线都是采用焊接处理。
当然不能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笔者也接触过不少专车专用的音响产品,这些专用线插还是有不少品牌商愿意投入一些成本去做的,在质量方面还是能有所保证。只是,是不是每家企业都是良心企业呢?这个问题就留待大家去思考了。但是消费者看的单纯是产品的好坏,他们对于好坏的理解是极度的简单粗暴,只要东西一出问题,他们便是那个手持竹竿敲死一军舰人的冷面杀手。所以说对于宣传标语,能顾及车主感受当然是好的,但像这种有点偷换概念嫌疑的语句,个人认为还是换一换吧。 问题三、货款结算,伤“品”动“店”
第三个问题我认为是让很多专车专用品牌商黯然退场的最大原因之一,上面说4S店对汽车音响是又爱又恨,其实专车专用的品牌商对于4S店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矛盾心理呢。大家对于进入4S渠道,可以说都是挖空了心思。得偿所愿后往往会碰到一个现实而又残酷的问题——结算。不论是从规模还是管理上讲,4S店都会比所有的汽车音响企业来得要规范,对于货款的结算并不像我们日常做生意那样现款现货或者月结制度。当然我也听说过有跟品牌商达成月结协议的4S店,但是那是大熊猫,请妥善照顾。业内有个不成文的总结,阐述的是4S店基本的借款期限,最为理想的是按季度结算,也就是每三个月结一次款。更有人笑言,能做到三个月结款一次的4S店,可以称之为良心企业了。
专车专用音响并不像精品那样,品牌商们的备货压力是极其巨大的。每款车型备个几套,一个本田这么多车型,备下来也是一个不少的数目,而这些品牌商们不可能单单供货给一家4S店,这些数据加起来是何等可怕的天文数字。当然,对于品牌商而言,只要能结款一切都好说,但是有一种情况却是让不少专车专用音响品牌商受伤不已,那就是以物抵款。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针无两头利,品牌商有压力4S店又何苦不是面对着不同问题呢?就如上文所说,汽车音响本来就是一个专业领域的东西,你指望那些整车销售员能够成功说服客户购买已经很不容易,我们曾经统计过,一家4S店每月销售带有专车专用音响产品的车数量大概在15-30台3之间,超过30辆的基本上是百年一遇的机关单位采购了。产品滞销或者难销,你还指望4S店能给品牌商做到月结,我觉得这也并不现实。
其实我们可以总结出一点,这也是无数因为货款问题而退下火线的品牌商们用他们的实际经历教会我们的:如果没有实力,专车专用音响能不碰还是尽量别碰。专车专用音响进入4S店渠道固然是好事,毕竟国内没有谁客户群有4S店大。但是,在商场这个力与智慧的竞技台上,你有多少能力能与4S店去抗衡几乎就可以理解为你的品牌能走多远。而目前后级能有多少家这样的企业具备这样的实力,其实看还有哪几家还在坚持着的专车专用品牌大家也多少心里有数。
问题四、理性建渠道,贪多嚼不烂。
很多专车专用音响品牌商,他们建立渠道的方式跟车载导航有点相似,都是传统渠道加4S渠道同步进行。虽说两条腿走路走起来会更稳妥更快。但是,我们的明确一点,车载导航是刚性需求,这使得它有这个本钱可以在这两个渠道都混的风生水起,而且车载导航企业会因应不同渠道对产品作出相对应的差异化处理,这点是汽车音响难以做到的。打个比方,某专车专用音响品牌进入了广州多家4S店,与其同时该品牌亦于本地找到两家零售店作为其经销商进行专车专用产品销售。大家觉得这样的操作方式有问题么?答案是肯定的,对于4S店产品定价模式,大家都了然于心,而零售店的定价往往是无法做到4S店的高度,现在的消费者如何精明,哪怕他们本能地对4S店有着信任心,但是同样的产品不一样的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非常致命的,而这样的操作方式到最后只会出现三种情况:1、4S店赚钱了,零售店没前赚;2、零售店赚钱了,4S店货卖不出去;3、4S店和零售店都赚不到钱。
这三种情况不论是哪一种出现,对于品牌商而言,都是只亏不赚的。而现在还面临着这么一个问题,电商的崛起,消费者如今查询价格不再像那个遥远的年代,要亲自跑到实体店逐家问价。简单地点两下鼠标, 莫说是本地产品定价,全国各地报价都尽在掌握。所以说如果真的要做专车专用音响,在如今这个大环境底下,只能在鱼跟熊掌中选其一了,妄求两者兼得到最后也许只是得不偿失。
明火还是虚火?
实话说,专车专用音响相关的观察性文章,本刊也做过不少,大家其实也都见惯不怪。今年忽然的再度冒起苗头,究竟是明火还是虚火,到目前为止实在很难去下定论。不过笔者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消息,估摸着今年专车专用音响将会有新的突破。不过我了解到目前业内比较活跃的三家品牌:稳定的芬朗、主打订制系统的奔马仕和将在下月推出专用机+专车专用音响的捆绑销售模式的TEAC。9月将至,这三个目前在业内较为活跃的专车专用音响品牌,个人认为从实力、渠道方面都是各有千秋不相伯仲。到底今年这股专车专用音响的火苗是火烧燎原还是又再昙花一现,我也只能很不负责任地说那句话,观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