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0年12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系列数据: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这些数据一公布即引起了全国一片哗然,上至党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明白了我国已经开始步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时代。该文着手分析了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得出中国式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结果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现象;货币政策
我国最新的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多米诺骨牌始于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开始,随后是“疯狂的棉花”和“糖高宗”,接着食用油高调抬价,成品油随之推波助澜,这些现象反映了本轮通货膨胀从基础农产品到终端食品,从大宗商品到工业出厂品,从资源类产品到服务性商品等百姓衣食住行的成本都在迅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而11月CPI同比竟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从这些数据也映射出中国已经开始步入通货膨胀时代。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一)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发行激增
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2010年9月底,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6483亿美元。从2000年的1650亿美元到2010年9月底的26483亿美元,增加了高达16倍的数目。那么这10年共有24833亿美元进入储备,按照平均7.3的汇率计算,相当于直接投放了186247.5亿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0年年底货币发行15938亿人民币,储备货币36941亿人民币,到2010年9月底,人民币发行高达46220亿元人民币,储备货币达161320亿元人民币。货币发行年均增长19%,储备货币年均增长达33.67%。就近几年比较,我国广义货币(M2)发行量2008年同比增长17.8%,2009年同比增长27.7%,2010年前三季度增长14.1%,而同期GDP分别增长9.0%、9.1%、10.6%,货币发行量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二)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社会总需求,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随着4万亿的政府投资落地,投资资金逐渐进入实体经济,社会总需求随之增加。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等领域,必然增加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以及能源的需求。政府投资拉动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的骤增必然引起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致使PPI高企并带动下游和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物价上涨。
(三)人民币预期升值
今年伊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力量严厉抨击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大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率先快速回归。在这种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近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从3月末1美元折合人民币6.826元升至9月末6.6239元,屡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诱使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赚取汇差,导致外汇占款持续增长,从而使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通胀压力倍增。
(四)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美国的这种“量化宽松政策”通过流动性渗漏对我国输出通胀。中国由于实体经济率先复苏、利息较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对象,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汇占款增加,相当于央行增发基础货币,通胀率提高。同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实际利率降低,利差诱使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增加通胀压力。
二、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货币现象,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化解中国式通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缩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
为了抑制CPI过快增长和弱化通货膨胀预期,央行近期打出了组合拳,自10月19日突然宣布加息之后,11月份央行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促使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达到18.5%,创出历史新高。同时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农业部力争抓好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补贴、限价等措施,为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减负。
然而11月份CPI再创新高,12月份虽然没有了翘尾因素,但CPI很难低于4%。因为政府采取的类似价格管制的措施,短期食品价格会被抑制,但很快将会以更大幅度的反弹来报复非市场手段的价格管制措施。故要真正达到控制我国这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不是一味的采取价格管制。一方面,应该采取加息的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效仿应对2007-2008年通胀时,央行发行特别国债来回笼市场货币,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审时度势,治理通胀[J].中国经济时报,2010.
[2]文峥.我国已经步入高通胀时代[J].环球财经,2010.
[3]王高峰.通货膨胀的幕后推手[J].能源,2010.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现象;货币政策
我国最新的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多米诺骨牌始于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从“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开始,随后是“疯狂的棉花”和“糖高宗”,接着食用油高调抬价,成品油随之推波助澜,这些现象反映了本轮通货膨胀从基础农产品到终端食品,从大宗商品到工业出厂品,从资源类产品到服务性商品等百姓衣食住行的成本都在迅速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而11月CPI同比竟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纪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从这些数据也映射出中国已经开始步入通货膨胀时代。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一)外汇占款导致的货币发行激增
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被动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我们知道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到2010年9月底,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6483亿美元。从2000年的1650亿美元到2010年9月底的26483亿美元,增加了高达16倍的数目。那么这10年共有24833亿美元进入储备,按照平均7.3的汇率计算,相当于直接投放了186247.5亿人民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00年年底货币发行15938亿人民币,储备货币36941亿人民币,到2010年9月底,人民币发行高达46220亿元人民币,储备货币达161320亿元人民币。货币发行年均增长19%,储备货币年均增长达33.67%。就近几年比较,我国广义货币(M2)发行量2008年同比增长17.8%,2009年同比增长27.7%,2010年前三季度增长14.1%,而同期GDP分别增长9.0%、9.1%、10.6%,货币发行量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二)应对金融危机4万亿投资计划
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社会总需求,政府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随着4万亿的政府投资落地,投资资金逐渐进入实体经济,社会总需求随之增加。政府投资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等领域,必然增加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以及能源的需求。政府投资拉动对原材料和能源需求的骤增必然引起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致使PPI高企并带动下游和终端产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物价上涨。
(三)人民币预期升值
今年伊始,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力量严厉抨击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大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率先快速回归。在这种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近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从3月末1美元折合人民币6.826元升至9月末6.6239元,屡创历史新高。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诱使国际热钱涌入国内赚取汇差,导致外汇占款持续增长,从而使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通胀压力倍增。
(四)美国“量化宽松”政策
美联储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量化宽松方案:将在2011年二季度前购进6000亿美元的国债以提振经济。美国的这种“量化宽松政策”通过流动性渗漏对我国输出通胀。中国由于实体经济率先复苏、利息较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成为国际资本追逐的对象,导致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外汇占款增加,相当于央行增发基础货币,通胀率提高。同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实际利率降低,利差诱使国际游资涌入中国,增加通胀压力。
二、我国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归根结底还是货币现象,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化解中国式通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缩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
为了抑制CPI过快增长和弱化通货膨胀预期,央行近期打出了组合拳,自10月19日突然宣布加息之后,11月份央行两次上调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促使大型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率达到18.5%,创出历史新高。同时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16条”,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财政部、民政部着手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农业部力争抓好冬季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工商总局要求严厉打击农产品市场中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补贴、限价等措施,为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减负。
然而11月份CPI再创新高,12月份虽然没有了翘尾因素,但CPI很难低于4%。因为政府采取的类似价格管制的措施,短期食品价格会被抑制,但很快将会以更大幅度的反弹来报复非市场手段的价格管制措施。故要真正达到控制我国这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我国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而不是一味的采取价格管制。一方面,应该采取加息的政策;另一方面,可以效仿应对2007-2008年通胀时,央行发行特别国债来回笼市场货币,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审时度势,治理通胀[J].中国经济时报,2010.
[2]文峥.我国已经步入高通胀时代[J].环球财经,2010.
[3]王高峰.通货膨胀的幕后推手[J].能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