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危重症患儿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入院后24-48h进行肠内营养40例归为治疗组,48h后进行肠内营养者归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危重病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早期肠内营养给予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效果确切,能有效保证危重症患儿的营养供给,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危重症;儿童;肠内营养;鼻饲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4-01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儿综合治疗过程中必要的措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营养支持的方式在危重症患儿的救治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1]。肠内营养(EN)是经过胃肠道用口服或者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合理选择营养方式,极大程度影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临床治愈率[2]。临床实践发现,营养支持能促进患儿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改善预后,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营养支持通路的机械性损伤和感染、不耐受、代谢并发症等[3]。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探析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对患儿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9d-3.5岁,平均年龄6.58±2.35月,其中重症肺炎12例、危重型手足口病4例、恙虫病10例、重症脑炎8例、肠炎合并重度脱水4例、脊髓及肌源性疾病2例;治疗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月-3.5岁,平均年龄6.34±2.38月,其中重症肺炎1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15例、重症脑炎6例、肠炎合并重度脱水3例、脊髓及肌源性疾病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高度可比,患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操作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治疗组患儿在入院后24h-48h、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48h行常规鼻饲营养,选择型号合适的胃管,用湿棉签清洁鼻腔,测量胃管的长度(成人一般45-55cm、婴幼儿一般为14-18cm),用石蜡油润滑胃管,鼻胃管放置前先将其润滑后从鼻孔插入至咽部,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现象,如果出现恶心,则暂停插管,嘱咐患者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随后掺入胃管以减轻不适感,如果插入不畅则需要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则要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插管成功后将营养液连接专用的肠内营养管道,前端和胃管连接并安装在肠内营养泵上持续输注。使用加温器持续加热温度保持于37-40℃,一般速度为1-25ml/(kg·h),每隔1-2h进行调节,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前一天的耐受情况调节每日的输入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少量到多量,速度由慢到快。
1.3 观察指标 危重症评分[4];腹泻、腹胀、呕吐、血糖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观察指标 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营养是患儿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患儿代谢紊乱、能量危象是导致危重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重症患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处于应激状态,静息下能量消耗量增多,心输出量以及CO2排除量升高,脂肪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肌肉和内脏的蛋白质分解且作为能量来源被机体消耗,尿氮排除量增多,原发疾病或者胃肠功能障碍则会进一步加剧分解代谢,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糖原被消耗以及脂肪动员,可出现负氮平衡,患儿体内营养物质储备较少,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影响其自身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全身抵抗力降低,导致患儿康复和存活困难,增加了死亡率[5]。由此,要给予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释放胃肠激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肠粘膜萎缩等优势,但是也受到胃肠功能和耐受性等限制[6]。
早期营养和代谢支持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减少氨基酸作为能源被消耗,减少肌肉蛋白的分解和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预防营养和代谢紊乱,支持气管系统的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后24-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患儿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后48h患儿评分(P<0.05);治疗组患儿腹泻、腹胀、呕吐、血糖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泵给予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效果确切,能有效保证危重症患儿的营养供给,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114-115.
[2] 黄萍,石绍南.小儿危重症的肠内营养支持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8):127-129.
[3] 刘艳.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03-104.
[4] 龚四堂.浅析儿童肠内营养的几个问题[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1):102-103.
[5] 钱素云,高恒淼.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的风险和对策[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2):114-117.
[6] 汤庆娅.外科重症儿童营养支持的挑战与策略[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5):321-324.
【关键词】 危重症;儿童;肠内营养;鼻饲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4-01
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儿综合治疗过程中必要的措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营养支持的方式在危重症患儿的救治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1]。肠内营养(EN)是经过胃肠道用口服或者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合理选择营养方式,极大程度影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临床治愈率[2]。临床实践发现,营养支持能促进患儿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改善预后,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营养支持通路的机械性损伤和感染、不耐受、代谢并发症等[3]。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探析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对患儿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效果较为理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癥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9d-3.5岁,平均年龄6.58±2.35月,其中重症肺炎12例、危重型手足口病4例、恙虫病10例、重症脑炎8例、肠炎合并重度脱水4例、脊髓及肌源性疾病2例;治疗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月-3.5岁,平均年龄6.34±2.38月,其中重症肺炎1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15例、重症脑炎6例、肠炎合并重度脱水3例、脊髓及肌源性疾病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高度可比,患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操作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治疗组患儿在入院后24h-48h、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48h行常规鼻饲营养,选择型号合适的胃管,用湿棉签清洁鼻腔,测量胃管的长度(成人一般45-55cm、婴幼儿一般为14-18cm),用石蜡油润滑胃管,鼻胃管放置前先将其润滑后从鼻孔插入至咽部,嘱咐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现象,如果出现恶心,则暂停插管,嘱咐患者做深呼吸或者吞咽动作随后掺入胃管以减轻不适感,如果插入不畅则需要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则要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插管成功后将营养液连接专用的肠内营养管道,前端和胃管连接并安装在肠内营养泵上持续输注。使用加温器持续加热温度保持于37-40℃,一般速度为1-25ml/(kg·h),每隔1-2h进行调节,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前一天的耐受情况调节每日的输入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由少量到多量,速度由慢到快。
1.3 观察指标 危重症评分[4];腹泻、腹胀、呕吐、血糖紊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α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观察指标 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 论
营养是患儿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组织修复的物质基础,患儿代谢紊乱、能量危象是导致危重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重症患儿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处于应激状态,静息下能量消耗量增多,心输出量以及CO2排除量升高,脂肪的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肌肉和内脏的蛋白质分解且作为能量来源被机体消耗,尿氮排除量增多,原发疾病或者胃肠功能障碍则会进一步加剧分解代谢,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糖原被消耗以及脂肪动员,可出现负氮平衡,患儿体内营养物质储备较少,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影响其自身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全身抵抗力降低,导致患儿康复和存活困难,增加了死亡率[5]。由此,要给予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有效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释放胃肠激素,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肠粘膜萎缩等优势,但是也受到胃肠功能和耐受性等限制[6]。
早期营养和代谢支持能为机体提供足够的热量,减少氨基酸作为能源被消耗,减少肌肉蛋白的分解和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预防营养和代谢紊乱,支持气管系统的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后24-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患儿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后48h患儿评分(P<0.05);治疗组患儿腹泻、腹胀、呕吐、血糖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临床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泵给予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效果确切,能有效保证危重症患儿的营养供给,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艳.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114-115.
[2] 黄萍,石绍南.小儿危重症的肠内营养支持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18):127-129.
[3] 刘艳.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03-104.
[4] 龚四堂.浅析儿童肠内营养的几个问题[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1):102-103.
[5] 钱素云,高恒淼.重症患儿营养支持的风险和对策[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2,19(2):114-117.
[6] 汤庆娅.外科重症儿童营养支持的挑战与策略[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2,11(5):3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