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20个年头,曾多次参加听课、评课活动。现在,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给大家带来了十分精彩的课堂展示。屏幕上变化跳跃的画面,直观漂亮的视频,优美动听的音乐……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气氛活跃、热热闹闹。然而,在评课之时,也听到了一些不太一样的声音:“课改不单是是把黑板改成屏幕啊;刚才听课时发现有学生没来得及抄板书,画面就跳过去了;刚才像在看万花筒,学生们看得是起劲,可这篇课文语言的精妙学生体会到了吗……”从这些评课老师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使用误区。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过程如果过于程序化简单化,可能导致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泯灭,也将使教育只是换副新面孔去走老路。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上课及听课的一些体会,对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使用误区做以下分析,以就教于同仁方家。
  一、粗制滥造、华而不实。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有时,在制作课件时,有些材料并不理想,但教师又不想半途而废,就强行使用多媒体来展示。以前看到一个课件《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里面涉及到厅、堂、楼、阁、亭、轩等多种古代建筑,但展示“厅”时,教师却找来现代建筑中的一间豪华的大厅的图片来充数。这就影响了整个效果,甚至对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产生了误导。这就是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的实质。
  二、容量过大,选材过多,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课件的形式走入语文课堂,它包含了众多的链接,容量极大,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但巨量的媒体信息旁逸斜出又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往往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于是在不知不觉中淡化甚至遗忘了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学习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月亮上的足迹》,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断地通过多媒体向学生灌输课文里所传递的“天文地理”之类的五花八门的知识,学生的兴趣可能就集中在了在搜索、浏览有关气象、月球知识上。这样,语文教师当了“杂家”,于是语文课被上成了科学课。在实际教学中,还有的老师借助多媒体把《山中访友》上成了旅游课,把《旅鼠之谜》上成了生物课,把《大自然的语言》上成了自然课,把《大雁归来》上成了环保课等等。课文学习后,学生的科学知识是增长了一些,但语文能力并没有提高。语文课偏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去完成其他学科要完成的任务,这就不是语文课了。
  三、舍本逐末,用直观的视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学科。它的美,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它的美,蕴藏在语言给人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它的美,蕴藏在文字与人心灵的瞬间的碰撞。然而有些教师舍本逐末,直接跳过文字而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将学生的想象力囚禁在既定的画面里,让想象的翅膀无法张开。
  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对于孩子,桂林山水是令人向往的地方。对于没去过桂林的孩子,如何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呢?自然就是凭借着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的描写来感受其形色之美。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在大脑中自然就会出现一幅流动的图画:色彩如此的真切,形状如此的多变……还可以构思出书中没有提及的颜色和形状。而在一节公开课上,教师提前给孩子们观看了桂林山水的图画。因为受到仪器的限制,色彩和场景并没能达到文字描述的效果,在教师问及“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时,有不少同学竟脱口而出:“夸张。”这时,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桂林山水之美远逊于课文中文字带给孩子的想象之美,这种提前展示除了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还有什么效果可言呢?
  四、不分对象,使用泛滥。
  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文学体裁选择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课,使用“返朴归真”的教法反而更合适。例如:笔者认为,文学阅读课一般并不适合多媒体教学。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只有细读细品,才能了解作品中丰富的内涵。古典诗词中,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沉郁、“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等等,是任何媒体都难以演绎的。如果不管什么内容和体裁的课文,教师都一味依赖多媒体,而放弃让学生自主地品读,往往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弄巧成拙。
  五、演变成高科技辅助下的“满堂灌”。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提什么问,板书什么答案,显现什么图像,都是课前设计好的。上课时就一心想着把学生的思维往这个方向上引,就算学生有不同意见也不理会。教师在前面不停地放映着幻灯片,学生就被动地跟着幻灯片接受教师事先设置好的知识信息。最后教师把学生都引到他事先设置好的伏击圈里,学生全部当了这个答案的俘虏。上完课后,还觉得效果很好,皆大欢喜。却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演变成了高科技的“满堂灌”。它非但调动不了学生的思维,还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致使学生难以打开思维的大门。学生一堂课所面对的就是多媒体课件,他们除了仰着脖子看画面,就是竖着耳朵听答案,而学生和课文之间,学生和作者之间,学生和文章里的人物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全被忽视了。在这种定向化、模式化的教学下,学生根本难以形成和发表自己独特而有新意的见解。它不但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埋没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如:教师的板书设计、教学特色、应变能力等。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时如何避免步入这些误区呢?笔者要重申一下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20世纪末以来,语文教学模式的最大突破,就是誕生了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它的优点十分明显。而且形势的发展清楚地显示,多媒体信息辅助教学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无限夸大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由“配角”转变为“主角”。要想语文课堂教学不步入上述所讲到的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我们就要始终树立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在教学中既适当利用多媒体,又不忘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以课文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语文何为?它的一个终极答案就是审美,在审美中进行文化陶冶。那么,让语文课保持“人文”的精神状态,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水尝无华,相荡而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课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获得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要让学生领悟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不能仅依靠于现代化的教学武器,而有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牵引学生的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这样,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并起到知书达理的效果,学生才能從语文课上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
  江祁,湖南祁东县金桥镇一中教师。
其他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组织各项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全面挖掘语文教材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还应为其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真正的放松身心,并全身心投入探究学习活动中,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一、全面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首先,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主要涉及到语言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德育等几个方面。面对教材中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所以,语文教学工作一直是备受重视。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强调要落实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也要重视能力培养和德育教育。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句话说明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也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小学阶段学生就接触语文学
期刊
河南省遂平县住建局城建监察大队在旧房改造过程中,与户主发生冲突,围观群众拨打110报警。民警赶到现场制止时,遭到城管队员围攻,一名民警的警服被撕破,并被强行押上城建监察执法
近段时间,在钱梦龙先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思想的引领下,在洋思、杜郎口模式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地推行之际,关注学生的学习已经成为教育界所有同仁的一致共识。这样一来,“学案”作为学生预习和学习的载体,甚至有时候是教师备课的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仔细阅读过一些学案,发现大部分学案其实还属于粗制滥造的应付之作,有的只不过把教案的教学目标换成了学习目标,有的跟练习没什么差别。总
期刊
【摘要】函数的递归调用是C语言的特点之一,正确的运用可以简化复杂的问题。本文给出递归调用的相关特征和例题解析,以期初学者能掌握递归调用的使用技巧。  【关键词】递归 函数 程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52-02    在程序设计中,一个函数,过程或数据结构,如果其定义或说明内部又直接或间接的出现对定义本身的引用,则称它们是递
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与接受在中国文艺界掀起一股变革的浪潮,结构主义批评、存在主义哲学、语言学、叙事学理论的涌入,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文学观念。在小说领域表现为,新潮小说的出现,以马原、余华、格非为代表的先锋派作家群对小说进行的形式实验。先锋派颠覆了传统的小说观念,在他们笔下,小说的艺术也就是叙事的艺术,小说重心从故事转向叙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故事是小说的“所指”,指代叙
期刊
《荆轲刺秦》是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單元的内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用沉重的笔墨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同时也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使得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虽然时隔千年,但却让人感觉近在眼前、恍如昨日。然而本文中对“提”字的解释引发了笔者的深思,“提”在本文中共出现了三次:(1)“是时,侍医夏无且以所奉药囊提轲”;(2)“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期刊
【摘要】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教育价值,高师计算教学应该重视理性分析,构建合理的计算模式,严格进行有效的机械化训练,突出师范性;高师计算教学要挖掘计算的特点,发挥计算的优势,培养学生的优秀素质。  【关键词】计算教学体系 高师数学 算法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54-02    1 引言  高等数学,高等
一考生参加了陕西省2010年公务员考试,报考了西安市公安局城区分局,以笔试、面试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体检。该生被安排到西安市第九人民医院体检,在公务员局网站得知,自己体检
【摘要】论述设计性实验应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开设,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 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O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55-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出色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为此,物理学界纷纷探讨如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