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改内容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深入探讨了如何从教与学,教学者和学习者两个方面改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以实行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也阐述了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培养高素质综合能力的人才做准备。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学习方式 改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56-01
在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要改变中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老师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时完成就可以,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对教与学的研究。
1 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世界步入以创新实践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素质,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优秀的全方位人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一个大课题。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能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断求知创新,具备独立思考的新时期优秀人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新一轮课改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填鸭式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新课改下的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应该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讨论,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2 转变教与学的传统观念
数学是新课标下的一门基础学科,未来各个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相比较以往从数学课本上获取知识而言,新课改强调了学生需要从课外的知识材料中获取数学信息。单调的学习书本知识,学生不易理解,难于掌握,而如果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奥秘,学生就可以轻易的掌握知识并熟练应用于生活。数学计算式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中学数学深入不多,容易造成学生认为数学只是纸笔卜的功夫,公式死记硬背就能学好数学。现代教学模式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让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发现并解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商场在打折时,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满300减50、一件九折两件八折等优惠活动,学生可以将购买的金额分段,对各种折扣进行计算,找出最便宜的方式购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数学与信息时代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函数图象,在计算机上只需而输入几个数据,不用在动手画曲线。同时,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可以很好的转化到数学上。信息、技术为数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综合性平台,分析整合的能力都便于学生采用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理解强化。将数学作业的形式由单一变成综合方面,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平台,如网络讨论组,阅览室的图书资料,设计模型的制作。这样不仅符合新时期信息化的特点,也是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积累,情感的交流体验。
3 新课改下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求知欲,对新知识的渴望和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学生必须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不可以人云亦云,看别人学做题就做题,别人看课本就看课本。还可以根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从新课标中数学的选修模块中挑选适合自己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找到实际与理论的结合点。利用课本中已有知识框架,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思维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查找或利用各种工具途径独立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否将计划付诸于行动,在学习行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自己的学习成果,实时调整计划,自我反思自我检测,不断对自己进行鞭策。这样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既是主动者又是评价者的两面任务。学生利用自己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思和改善,是深入学习的必备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只能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如何优秀的完成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多种新的学习方式,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就能完成,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需要每个学生发挥己长,在合作小组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综合每个组员的任务,共同完成新时期的学习目标。但是在如何分组的问题上,按照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的,参差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合作中发扬好学生的优势,自主学习,带领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一起学习。文静的同学和较为活泼的同学任一组合作,则有利于取长补短,合理布置学习任务,认真细致的同学负责数据的处理,活泼好动的同学负责创新方案。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更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能力较弱同学的自信心,提高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
既然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那么就必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基础教育正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学数学教育也只注重计算能力,和解题的正确与否。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只是机械的解答,所以缺少创新精神。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阔,从已有的规律和个别现象中不能发现问题,对数学发展的探索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如果教师经常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学生。比如在研究对数函数的规律是,老师可以给出lgA、lgB,学生任意给A、B赋值,通过A、B1直得规律找到埘数函数是增长的还是减少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注重的技能,收获了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成果,拥有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启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学数学,2009.
【关键词】新课改 数学学习方式 改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8(a)-0156-01
在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实践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要改变中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往往是老师安排学习内容,学生按时完成就可以,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见解。我们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改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就要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探索对教与学的研究。
1 新课改的要求
随着世界步入以创新实践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时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素质,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优秀的全方位人才。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一个大课题。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必须能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不断求知创新,具备独立思考的新时期优秀人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新一轮课改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点。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填鸭式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新课改下的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应该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讨论,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也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2 转变教与学的传统观念
数学是新课标下的一门基础学科,未来各个方面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相比较以往从数学课本上获取知识而言,新课改强调了学生需要从课外的知识材料中获取数学信息。单调的学习书本知识,学生不易理解,难于掌握,而如果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背后的奥秘,学生就可以轻易的掌握知识并熟练应用于生活。数学计算式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中学数学深入不多,容易造成学生认为数学只是纸笔卜的功夫,公式死记硬背就能学好数学。现代教学模式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让学生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发现并解决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商场在打折时,常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满300减50、一件九折两件八折等优惠活动,学生可以将购买的金额分段,对各种折扣进行计算,找出最便宜的方式购买。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数学与信息时代也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函数图象,在计算机上只需而输入几个数据,不用在动手画曲线。同时,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也可以很好的转化到数学上。信息、技术为数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综合性平台,分析整合的能力都便于学生采用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进行知识的理解强化。将数学作业的形式由单一变成综合方面,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平台,如网络讨论组,阅览室的图书资料,设计模型的制作。这样不仅符合新时期信息化的特点,也是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积累,情感的交流体验。
3 新课改下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由被动式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求知欲,对新知识的渴望和选择性的主动学习。学生必须认清自己的学习水平,不可以人云亦云,看别人学做题就做题,别人看课本就看课本。还可以根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从新课标中数学的选修模块中挑选适合自己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自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找到实际与理论的结合点。利用课本中已有知识框架,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思维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查找或利用各种工具途径独立自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否将计划付诸于行动,在学习行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自己的学习成果,实时调整计划,自我反思自我检测,不断对自己进行鞭策。这样正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既是主动者又是评价者的两面任务。学生利用自己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反思和改善,是深入学习的必备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只能帮助学生,启发学生如何优秀的完成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多种新的学习方式,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就能完成,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需要每个学生发挥己长,在合作小组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综合每个组员的任务,共同完成新时期的学习目标。但是在如何分组的问题上,按照不同学习程度,不同性格的,参差分布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合作中发扬好学生的优势,自主学习,带领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同学一起学习。文静的同学和较为活泼的同学任一组合作,则有利于取长补短,合理布置学习任务,认真细致的同学负责数据的处理,活泼好动的同学负责创新方案。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更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增强学习能力较弱同学的自信心,提高同学们的集体责任感。
既然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那么就必须注重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基础教育正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中学数学教育也只注重计算能力,和解题的正确与否。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提不出问题,只是机械的解答,所以缺少创新精神。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开阔,从已有的规律和个别现象中不能发现问题,对数学发展的探索也不能很好地进行。如果教师经常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会养成勤于思考的学生。比如在研究对数函数的规律是,老师可以给出lgA、lgB,学生任意给A、B赋值,通过A、B1直得规律找到埘数函数是增长的还是减少的。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注重的技能,收获了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成果,拥有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启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学数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