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块教学法在国外汉语教材中的应用及启示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gua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词块教学法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北美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中所展现出的词块教学理念,整体设计上体现出的优点和为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带来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词块教学法;《中文听说读写》;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96-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unking Approach,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which embodied in Integrated Chinese, a popular teaching material in Northern America, in the hope of bringing some implications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 chunking approach; Integrated Chinese; implications
  一、概述
  隨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对外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海外汉语学习人数不断大幅增加。由国家汉办主导建设的孔子学院自2004年始建以来,开设数量连年增加,至2014年底已在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共开设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近年来,伴随这股海外汉语学习的热潮,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及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逐渐成为了国内语言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以在北美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汉语教材《中文听说读写》[1]为研究对象,以词块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对该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希望能为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及教学方法的提升带来有益的启示。
  二、关于《中文听说读写》
  《中文听说读写》(Integrated Chinese) 是一部由海峡两岸的学者共同编写,并由美国Cheng & Tsui Company出版的综合性汉语教材,于1997年首次印刷出版,2005及2008年两次再版,目前是北美地区使用最为普遍的中文教材。2008年再版后,该教材在课文内容和结构设计上都做出了较大的改动,教材共分为两级含四册(97年初版分为两级共三册),分别是:初级第一部分、初级第二部分、中级第一部分及中级第二部分;每册均由课本、练习册和汉字练习册三个分册构成。两级教材在结构设置方面保持一致,课本中每个单元均包括学习目标、文化联想、对话、词汇、语法、语言点、中国文化介绍等组成部分;练习册中含有大量的语法练习、翻译练习和阅读练习;汉字练习册则中包含每个单元出现的新字新词,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反复操练汉字,提升他们的书写能力。
  鉴于这套教材在北美地区使用已逾十余年,因此国内学者对于这套教材的整体设计、课程内容、优缺点等已有研究,如王若江的《美国与澳大利亚两部汉语教材的对比与分析-〈中文听说读写〉和汉语〉的考察报告》[2]、李习文的《〈博雅汉语〉与〈中文听说读写〉中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研究》[3]、高慧乾的《〈中文听说读写〉(Level 1)和〈当代中文〉(初级)文化点考察》[4]等等。总体看来,国内学者对这部教材基本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认为其难度循序渐进,结构设计合理,比较符合北美地区的教学体系,而其中的呈现出的内容排列、话题设计、词语选择等方面的设计理念,也对国内对外汉语教材的编撰工作有着积极的启示。然而,目前国内关于该教材的研究中,大多以和同类教材的对比研究为主,很少将其和词块教学法联系起来展开研究,这正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
  三、词块教学法
  词块理论最早由语言学家Becher于1975年提出,此后,很多学者都对“词块”进行了研究。总体看来,“词块理论”认为语言中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的“版块结构”才是人类语言交际中实际的最小单位;这些“结构”是具有可分析空间的公式化框架,且可以用句法规则来进行分析;这些“结构”结合了形式和功能两个要素,拥有约定俗成的形式和固定的意义,因而在语言交际出现的频率很高[5]。根据以上要素,“词块”可以被解读为存贮在语言使用者记忆中的那些使用频率较高且具有语法功能的词、词组、固定搭配及句型框架。
  虽然对于词块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 Michael Lewis才在其著作《词汇探究》[6](The Lexical Approach)中首次提出了“词块教学法”的理念。Lewis认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组成的,所以作为结构的语法应该是从属于词汇的,因此不该对词汇和语法进行严格分界[7]。相应的,因为语言由词块构成,所以获得语言知识和提高交际能力都应该通过扩大学习者的词汇组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来实现的。因此,词块才是语言教学的中心,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搭配、固定表达、句子框架和引语等这样的多词词块;语言教学者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块意识”和培养学生正确组块的能力。词块教学法中的语言习得理念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三点:(1)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的交际;(2)外语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体系是由各种词块构成的一个巨大语库,而不是一些语法规则加上一些孤立的单词;(3)语言习得的过程是“观察-假设-验证”,而不是“讲解-操练-复用”[5]。
  四、词块教学法在《中文听说读写》系列教材中的呈现及启示
  (一)词块教学法在《中文听说读写》中的呈现
  纵览《中文听说读写》这套教材,可以发现其中涵盖的语法点基本是“也”、“有”、“是”、“的”、“都”、“还”、“去”、“一边…一边”、“除了…以外”、“虽然…但是”等汉语中固定的具有语法功能的词、词组和表达结构;而这些语法知识的展现方法也很好的契合了我们在上文中提到的“观察-假设-验证”的步骤。如,在第一册课本中有一段对话:   李:王先生,你是老师吗?
  王:我不是老师,我是学生。李友,你呢?
  李:我也是学生。你是中国人吗?
  王:是,我是北京人。你是美国人吗?
  李:是,我是纽约人。
  这段对话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是”的用法;而对“是”的用法,编者们是这样阐释的:是is a verb which can be used to link two units that are in some way equivalent;随后附上了大量例句。当然,作者在此处列出的仅仅是这套教材中众多语法点中的一点,通览全套教材,便可发现其中所体现出的词块教学理念:将同时具有实际语用功能和语法功能的词、词组、搭配等固定结构教授给学生;而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让学生自发地通过实例来感悟这些结构,总结其中的规则,并通过在自然、真实语境中使用来巩固所习得的语言知识。
  (二)《中文听说读写》带来的启示
  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语言教学法相关理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赵金铭在其《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8]一文中就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脉络、使用现状、未来走向、本质特点等做了简短但细致的梳理。教材编写方面,近年来,由国内专家编写的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较普及的有《跟我学汉语》、《体验汉语》、《博雅汉语》等等。
  虽然已获得诸多可喜的成果,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国际汉语教学中依旧存在着教学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不成熟、区域化教学挑战巨大、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之中,尤以缺少学习群体针对性强、教学效果良好的教材为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内编写的教材,在海外使用时常常会遭遇“水土不服”窘境,其中部分精心设计的对话和短文,常常因为外国学生相应社会、文化背景的缺失及英文转译的不恰当,而产生了理解上的偏误。
  从《中文听说读写》的成功经验中,我们可以汲取出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从教学法来看,其中体现的词块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习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实用性高的词、词组和表达结构。对于学习者而言,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在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建立良好的学习信心和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其次,避免了繁复的语法概念的讲解,将重心放在学生个人领悟上,这种避重就轻的方法,使得语法学习更像一种摸索探险的过程而非反复的机械化练习,学习的趣味性明显提高。此外,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材使用地区的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兴趣[9],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带入性。
  五、结束语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恰当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材料是通向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助力。本文以《中文听说读写》为例,对其中呈现出的词块教学的理念进行了简单讨论,希望能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升及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Yuehua Liu, Tao-chung Yao. Integrated Chinese [M]. Boston USA, Cheng & Tsui Company,2008.
  [2]王若江.美国与澳大利亚两部汉语教材的对比与分析——《中文听说读写》和《汉语》的考察报告[J].语言文字应用,2006(S1).
  [3]李习文.《博雅汉语》与《中文听说读写》中文化因素对比分析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4]高慧乾.《中文听说读写》(Level 1)和《当代中文》(初级)文化點考察[D].广州:中山大学,2012.
  [5]严斌. 词块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6] Michael Lewis. The Lexical Approach[M]. 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7]王建彬.词块教学法在中级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1.
  [8]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法回视与再认识[J].世界汉语教学,2010(2).
  [9]李敏.《中文听说读写》的优缺点及其对国内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5).
其他文献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学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明确学生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与严肃学习纪律来进行。本文针对新疆工程学院学生实际学风状况,阐述了学院学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学院学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工程学院;大学生;学风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001-04  Abs
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与 摘 要:国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目前仍以大班教学为主,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实践脱节等问题。MOOC因具有大规模、开放、多元化评价和及时反馈的特点而广受追捧。借鉴MOOC中的混合式学习、开放教育资源和众包交互等新兴教学法,提出翻转课堂、分类分阶和同伴互评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大班教学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大班教学;M
期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上海201418)  摘 要: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已日益重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宝贵经验。围绕计算机控制系统(Computer Control Systems)这一课程的教学,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方法等方
期刊
(黑龙江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自高校扩招以来,衍生出诸如高等教育质量隐性下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和师资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尤其是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更加严重。学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大学生;
期刊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学校后获得个性化的发展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职学生,在进校后其个体差异会导致他们在发展上出现不同。文中以城市园林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为例,就如何让高职学生在进校后获得个性化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城市园林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近年来国家、各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越来越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中国海洋大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认定方法的合理性及其存在问题,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现行的以学生自主申请评价为基础、多级审批困难生的认定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高职(国际)学院,上海 201209)  摘 要:当前大学生的幸福观当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具体表现在对幸福内涵的理解上显得过于片面和狭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以及在获取幸福的途径上陷入了享乐主义的泥潭这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专家马丁·塞里格曼教授所提出的PERMA模式对于纠正大学生幸福观中的认识误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想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大学生应该放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明确小学教育专业微积分课程目标及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之上,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并据此对《微分的概念》一课做了课堂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积分;小学教育;微分的概念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9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objectives of calculus in
期刊
摘 要:当下,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微课堂等等新传播手段让教育形式变得多样化,而大部分传统主流农科教育课程仍拘泥于单一的课堂填鸭模式,如何利用新形式为课堂教育服务、优化师生的讲授与接收模式成为新的挑战。《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主流农学教育课程的代表课程之一。本文以《茶叶生物化学》为例,剖析该课程的一线教学现状;从学生的知识认知和体系构建的过程出发,提出尝试性对策,以期让新型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卫生教育专业学生,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基本情况。同时对国内外该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情况进行讨论。初步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理论部分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100-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health educa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