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推进青年学生素质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途径,也是应对青年学生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缺乏正确认识的有效举措。开展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着力点要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创新教育模式等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加强自我修养,锤炼优秀品质,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助于青年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当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的教育中,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往往被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往往应付了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把学生当作无思想的被管理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站在平等地位,做到以理服人,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够丰富,与学生缺少共鸣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集中在课堂的讲解,内容缺乏贴近实际的实践环节和增进学生理解、应用的环节,不能联系实际解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教育途径和教育载体不够有效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然而实际工作中的教育实效性却不能令人满意。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整体性和稳定性,没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也导致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发挥欠佳。
4、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不够,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二、开展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途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诉诸和谐共生理念,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使学生自觉信服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永远追随者。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开辟新途径,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能够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要遵循从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的路径,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上升为社会理想,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还必须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开辟新途径,让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大学校园、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和专业学习困扰、人际交往、就业难、心理危机等现实问题。
3、契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创新教育载体,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人们的精神面貌,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这一有效的载体。建设和谐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之义,既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振奋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大学中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其根本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4、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坚持内在平衡与外在协调相统一,健全合力机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让他们知耻明辱、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才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检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与否的试金石。
总之,在现阶段实行多角度入手、多渠道并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下大力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提升高校育人效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勇,冯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3).
[2]郭维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与接受心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3]龚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4]赵豫林.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
【关键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其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青年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我国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大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加强自我修养,锤炼优秀品质,有助于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有助于青年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当前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的教育中,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往往被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也往往应付了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把学生当作无思想的被管理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站在平等地位,做到以理服人,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2、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够丰富,与学生缺少共鸣
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集中在课堂的讲解,内容缺乏贴近实际的实践环节和增进学生理解、应用的环节,不能联系实际解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缺乏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教育途径和教育载体不够有效
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然而实际工作中的教育实效性却不能令人满意。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整体性和稳定性,没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结合,也导致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发挥欠佳。
4、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亟待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不够,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二、开展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根本途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诉诸和谐共生理念,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首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使学生自觉信服马克思主义,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永远追随者。
2、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开辟新途径,强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能够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要遵循从个人理想到社会理想的路径,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理想上升为社会理想,将社会理想内化为个人理想,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内在需要。
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还必须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努力开辟新途径,让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大学校园、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贫困生问题和专业学习困扰、人际交往、就业难、心理危机等现实问题。
3、契合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创新教育载体,激发青年学生的活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人们的精神面貌,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这一有效的载体。建设和谐文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组成部分,其根本在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题中之义,既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振奋学生的精神面貌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大学中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其根本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4、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坚持内在平衡与外在协调相统一,健全合力机制,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能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力军,加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让他们知耻明辱、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而且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才建设的需要,而且是检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与否的试金石。
总之,在现阶段实行多角度入手、多渠道并举,在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下大力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提升高校育人效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勇,冯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系统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3).
[2]郭维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与接受心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3]龚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
[4]赵豫林.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