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一开始通过初步的介绍对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进行了相应的描述,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对目前大学管理理念下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最后详细的分析了人本管理的大学教育管理创新。
【关键词】人本管理;大学教育;管理创新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石大学教育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必须加强人本管理的研讨,并努力提高管理的创新水平,为大学教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有其自身具体、独特、不可替代的需求。不同个体的需求在整个群体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大学生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对这些因素的认识、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体需求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人本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和爱好,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走入社会后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观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性投资”的观念。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处理人与组织(即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时,并不否定和排斥组织(即学校)的目标,而是应把人(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组织(学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管理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抽象化和格式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弊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绝对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才应该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就必须走人性化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数量的增加,个性培养和创新教育日益被高校所重视等,这些因素都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抓住“学生”这一根本,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进行人本化管理,其实是对教师尤其是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发展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使得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目前大学管理理念下存在的问题
大学管理,最根本的对象是“人”。所以,大学管理过程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然而,目前的大学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单纯注重量化管理
传统的大学管理推崇的是量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性管理,主要依据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对教师实行强有力地控制。具体表现为:借助章法制度与量化指标,强调对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管理过于“理性化”,缺乏“人情味”,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特有的人文情境。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容易使教师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重,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缓解和梳理。因此,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特点呼唤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2、现代大学中人本理念的缺失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与“人治”相比,是很大的进步,这本应是依法治校的很好体现,但近年来,大学的各种制度层出不穷,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太多、太杂;制度缺少人情味,对人的需求的反映较少,制度体现反映出的是冷冰冰的面孔;重制定,轻落实,许多制度形同虚设;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极少专项检查落实,流于形式③。这些情况说明了制度、组织设计、落实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本理念在大学管理中的缺失。
3、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并未实施以“以学生为本”的战略
新世纪教育管理理念要求以“以学生为本”,人性化教学管理,使学生个体差异最终实现个性化素质教育。但显然这种高要求的教育管理理念并未在高校实施。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个性化最终为“成绩一刀切”。高校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的时候,不是以学生的具体能力为标准,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这种管理理念显然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对学生来说,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个性,需要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情况下只能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无法对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 4、资源分散,共享困难
多校区办学的高校由于地域、学科、归属关系等原因,使
得校区之间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难以有效共享。对于物力资源来说,即使某一校区的仪器设备闲置或使用不足,但由于地域、学科、归属关系等,其他校区利用这些尚有余力资源的机会却很少。对于人力资源而言,增加了管理层次,容易产生职务重叠、职权不清、冗员过多等,形成非专业教学人员在教职工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引起资源浪费。
四、人本管理的大学教育管理创新
1、坚持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
实现创新管理的根本途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为了实现“全面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教务管理人员首先要与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将最新教务信息快速传达至教师,并且自动了解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中的情况等。在教学环节中,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准备。也就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将通知工作做到位,全面做好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维持教学的良好秩序。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比如健全《课程教学工作流程》《专业教学指导》《教学活动指南》等。教师应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从政治素养、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科学知识、创新教学能力等更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务工作的管理发展水平。
2、从重命令向重激励转变
激励机制以人本理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推动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所以建立激励机制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构建一个开放、竞争、协作的管理体制,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国家教育事的健康发展。
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并重,但激励方式中最基本的手段是经济利益激励,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因此,高校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应当充分、科学地运用物质激励途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性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加强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实行定期聘任,择优上岗;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师资培养培训经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加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设,用这些措施去激励师资队伍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从管理学的激励手段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保持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工作的满足感。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高校整体的师资队伍中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全过程规划中每位教师的成长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引导性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例如,青年教师需求在于生活质量的保证和事业发展的前景,学校可在福利政策上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优惠条件,尽力满足他们在生活的需求;对于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的前景,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对外交流,进行学术研究,适当增加他们学业进修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动机。
3、从“重规制”向“重合作”转变
在教务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融合人本管理理念,改造之前的“重规制”的片面管理体制,转化为“合作式”的教务管理体制。我们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实行职、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纵横协调,制度配套,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多劳多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要不断探索完善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相结合,形成优秀人才既能吸引进来、又能留得住的人才吸纳机制。不讲究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形成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主要标准的人才任用机制。最重要的就是监督制约体制的完善。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形成一整套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可行性强操作的办公室管理方案。我们遵循人本理论,形成学校的纪委、审计等部门的专业监督与师生员工的个体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体系。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合作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学校管理奠定基础
榜样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性格特征是每个人人格品质的外在表现。学校的领导班子如果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必然会形成强大的气场,来吸引学校教职工的模仿和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对于那些教师必须遵守的规范制度,领导更应该率先遵守,决不能享受特权或破坏制度,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管理中,领导层要时刻坚持公正无私的工作理念,决不能将个人的情感带到工作中,不对某位教师存在特殊照顾或偏见,在制定新的行为规范之前,要先与全校领导和教师商议,尽量达到一致的意见后再推行,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审核每位教师的工作,让全体教职工之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创办一所成功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知识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积极的为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教职工之间和睦的相处,在相互竞争中前进,在相互监督中改善自己。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促进这种宽松教学环境的形成,时刻尊重教师的权利和需求,认真听取职工的建议和意见。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进行管理,对于学校比较重要的决策,都要通过全面的思考和讨论,在多数人支持的情况下开展,使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在决策实施阶段,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另外,将教师视为学校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双重身份,在教师队伍中成立组织,该组织可随时对学校的办学提出建议,让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实现“自管”的模式。学校的教务和财务信息应该在内部透明化,让教师可以时刻了解和掌握学校的事务,特别是经费开支,让教师能够用自己心里的尺来度量。对于教学工作,要鼓励教师开展创新个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案,要善于倾听教师的看法,重视教师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意见。 6、结合教师个人的意见,合理安排岗位任职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的价值观也在变化。学校的管理层首先要学会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尽量理解教师的思想情感,教师也要理解管理层的辛苦,双方共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校领导班子要主动的关心教师职工团体,积极与他们展开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并针对每个教师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教学水平来进行科学的岗位配置,以促进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改善学校的管理。对于教师的岗位设置问题,要尽可能地尊重教师的个人意见,让教师意愿内化为动力,转化为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7、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是需要灵活化发挥才能的教学过程[1]。因此,学校最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是人本管理,对教师的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赞赏。领导与教师之间有效的情感沟通,不仅在校园内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充分满足了教师的心理诉求,使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产生正面积极评价,进而获得成就感。这些对教师劳动的充分尊重实质上要比物质的奖励意义更大,是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精神上不可缺少的鼓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人本管理的剖析,能够对风大学教育管理的创新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好的管理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管理中对人本管理进行掌控,提高大学教育管理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平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3.
[2]黄斐.柔性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0.6.
[3]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4]万金强,李红春.浅谈做好学生工作的“三要诀”[J].教育论坛.2012
[5]杨敏.论从团体辅导视角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工作[J].出国与就业,2010.4.
[6]陈炳灿.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J].兰州学刊,2010(3):25-26.
[7]孟治刚.论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意义及创新[J].兰州学刊,2011
[8]韩蓉辉.基于人本管理理念探析高校学生管理[J].科技风,2011,11
【关键词】人本管理;大学教育;管理创新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石大学教育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必须加强人本管理的研讨,并努力提高管理的创新水平,为大学教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无论是计划和任务的确定,还是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源于对学生的认识和把握,源于对学生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深刻洞察。实际上,每一个个体都有其自身具体、独特、不可替代的需求。不同个体的需求在整个群体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大学生活中,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感受,对自己在学校中的地位,对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个人发展需要得以满足的程度,都是影响大学生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对这些因素的认识、了解和把握,高校学生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重视个体需求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它们看作是运动的、变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才能有的放矢,提高管理效率,收到预期的效果。
人本理念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就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和爱好,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并能走入社会后持续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必须要从那种把对人的投资视为“经济性投资”的观念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性投资”的观念。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在处理人与组织(即学生与高校)的关系时,并不否定和排斥组织(即学校)的目标,而是应把人(即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组织(学校)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都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转变管理观念,转变过去那种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变管理为服务,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信任学生,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现行的高校学生管理中,管理目标的抽象化和格式化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弊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的其他工作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以情服人来提高管理效率的,人性化管理风格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尊重被管理者的自由和创造才能,从而才使得被管理者愿意或者满意以满足的心态或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进而直接提高管理效率。人性的管理是情、理、法并重的管理,而绝对不是放任管理,也就是我们提倡的教育人性化。对高校学生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抓住了学生管理中最核心的因素,因为学生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需求、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才应该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管理就必须走人性化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数量的增加,个性培养和创新教育日益被高校所重视等,这些因素都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必须抓住“学生”这一根本,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者的人格魅力。进行人本化管理,其实是对教师尤其是学生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和谐发展是时代的发展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等使得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目前大学管理理念下存在的问题
大学管理,最根本的对象是“人”。所以,大学管理过程中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理念。然而,目前的大学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单纯注重量化管理
传统的大学管理推崇的是量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和控制性管理,主要依据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对教师实行强有力地控制。具体表现为:借助章法制度与量化指标,强调对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管理过于“理性化”,缺乏“人情味”,不适应大学教育中特有的人文情境。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创造性劳动,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立竿见影”,容易使教师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负重,需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来缓解和梳理。因此,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特点呼唤学校的人性化管理。
2、现代大学中人本理念的缺失
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与“人治”相比,是很大的进步,这本应是依法治校的很好体现,但近年来,大学的各种制度层出不穷,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太多、太杂;制度缺少人情味,对人的需求的反映较少,制度体现反映出的是冷冰冰的面孔;重制定,轻落实,许多制度形同虚设;对制度的执行情况,也极少专项检查落实,流于形式③。这些情况说明了制度、组织设计、落实方面仍有许多缺陷,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本理念在大学管理中的缺失。
3、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并未实施以“以学生为本”的战略
新世纪教育管理理念要求以“以学生为本”,人性化教学管理,使学生个体差异最终实现个性化素质教育。但显然这种高要求的教育管理理念并未在高校实施。目前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仍然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个性化最终为“成绩一刀切”。高校在对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的时候,不是以学生的具体能力为标准,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这种管理理念显然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对学生来说,不同的基础,不同的个性,需要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由于高校管理体制的限制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高校教师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情况下只能一视同仁的进行教学,无法对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 4、资源分散,共享困难
多校区办学的高校由于地域、学科、归属关系等原因,使
得校区之间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力资源,难以有效共享。对于物力资源来说,即使某一校区的仪器设备闲置或使用不足,但由于地域、学科、归属关系等,其他校区利用这些尚有余力资源的机会却很少。对于人力资源而言,增加了管理层次,容易产生职务重叠、职权不清、冗员过多等,形成非专业教学人员在教职工总数中所占比例较高,引起资源浪费。
四、人本管理的大学教育管理创新
1、坚持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
实现创新管理的根本途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为了实现“全面为师生服务”的宗旨,教务管理人员首先要与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将最新教务信息快速传达至教师,并且自动了解教学、科研以及生活中的情况等。在教学环节中,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准备。也就是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将通知工作做到位,全面做好教师做好教学准备工作,维持教学的良好秩序。教务管理部门应该全面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工作规范和流程,比如健全《课程教学工作流程》《专业教学指导》《教学活动指南》等。教师应加强自身各方面素质,从政治素养、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科学知识、创新教学能力等更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务工作的管理发展水平。
2、从重命令向重激励转变
激励机制以人本理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管理活动的人性化。推动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所以建立激励机制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高校师资队伍的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构建一个开放、竞争、协作的管理体制,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国家教育事的健康发展。
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并重,但激励方式中最基本的手段是经济利益激励,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力。因此,高校师资队伍的激励机制应当充分、科学地运用物质激励途径。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性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制度,加强教师聘任后的管理和考核,实行定期聘任,择优上岗;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师资培养培训经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加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设,用这些措施去激励师资队伍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从管理学的激励手段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保持和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工作的满足感。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高校整体的师资队伍中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全过程规划中每位教师的成长阶段,制定出相应的引导性培训,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例如,青年教师需求在于生活质量的保证和事业发展的前景,学校可在福利政策上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优惠条件,尽力满足他们在生活的需求;对于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的前景,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对外交流,进行学术研究,适当增加他们学业进修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动机。
3、从“重规制”向“重合作”转变
在教务管理体制改革中需要融合人本管理理念,改造之前的“重规制”的片面管理体制,转化为“合作式”的教务管理体制。我们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实行职、权、利相结合,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纵横协调,制度配套,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多劳多得。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要不断探索完善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相结合,形成优秀人才既能吸引进来、又能留得住的人才吸纳机制。不讲究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形成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主要标准的人才任用机制。最重要的就是监督制约体制的完善。建立相关的管理体制,形成一整套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可行性强操作的办公室管理方案。我们遵循人本理论,形成学校的纪委、审计等部门的专业监督与师生员工的个体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体系。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合作作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学校管理奠定基础
榜样的作用是不能忽略的,性格特征是每个人人格品质的外在表现。学校的领导班子如果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必然会形成强大的气场,来吸引学校教职工的模仿和学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的管理工作。对于那些教师必须遵守的规范制度,领导更应该率先遵守,决不能享受特权或破坏制度,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师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管理中,领导层要时刻坚持公正无私的工作理念,决不能将个人的情感带到工作中,不对某位教师存在特殊照顾或偏见,在制定新的行为规范之前,要先与全校领导和教师商议,尽量达到一致的意见后再推行,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审核每位教师的工作,让全体教职工之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5、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中流砥柱,是创办一所成功学校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知识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积极的为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最大限度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教职工之间和睦的相处,在相互竞争中前进,在相互监督中改善自己。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促进这种宽松教学环境的形成,时刻尊重教师的权利和需求,认真听取职工的建议和意见。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进行管理,对于学校比较重要的决策,都要通过全面的思考和讨论,在多数人支持的情况下开展,使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挥。在决策实施阶段,每个人都能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另外,将教师视为学校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双重身份,在教师队伍中成立组织,该组织可随时对学校的办学提出建议,让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实现“自管”的模式。学校的教务和财务信息应该在内部透明化,让教师可以时刻了解和掌握学校的事务,特别是经费开支,让教师能够用自己心里的尺来度量。对于教学工作,要鼓励教师开展创新个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案,要善于倾听教师的看法,重视教师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意见。 6、结合教师个人的意见,合理安排岗位任职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的价值观也在变化。学校的管理层首先要学会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尽量理解教师的思想情感,教师也要理解管理层的辛苦,双方共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校领导班子要主动的关心教师职工团体,积极与他们展开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并针对每个教师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教学水平来进行科学的岗位配置,以促进教师们积极投身于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改善学校的管理。对于教师的岗位设置问题,要尽可能地尊重教师的个人意见,让教师意愿内化为动力,转化为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7、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给予精神上的鼓励
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是需要灵活化发挥才能的教学过程[1]。因此,学校最科学的管理方法就是人本管理,对教师的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赞赏。领导与教师之间有效的情感沟通,不仅在校园内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充分满足了教师的心理诉求,使教师对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产生正面积极评价,进而获得成就感。这些对教师劳动的充分尊重实质上要比物质的奖励意义更大,是教师个人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是精神上不可缺少的鼓励。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人本管理的剖析,能够对风大学教育管理的创新进行把握,进而能够提出一些好的管理的对策,如此方可在实践的管理中对人本管理进行掌控,提高大学教育管理的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平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3.
[2]黄斐.柔性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0.6.
[3]陈小军.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必要性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4]万金强,李红春.浅谈做好学生工作的“三要诀”[J].教育论坛.2012
[5]杨敏.论从团体辅导视角创新开展高校学生工作[J].出国与就业,2010.4.
[6]陈炳灿.基于人本理念的大学管理研究[J].兰州学刊,2010(3):25-26.
[7]孟治刚.论人本管理思想的本质意义及创新[J].兰州学刊,2011
[8]韩蓉辉.基于人本管理理念探析高校学生管理[J].科技风,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