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对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学生发展及就业单位需求变化等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理实一体化探索。通过对专业课程分析定位、课程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分析,整合课程体系组成结构,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训练结合理论教学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形成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与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74-03
随着不断革新的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以不断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巩固国际竞争中可持续的优势地位[2]。
对土建类专业的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扎实的基本专业技术理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理实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指导下,国内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一套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对生源质量整体不断下降的问题[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教学中实行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 土建类高职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发展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由于区域差异,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教育发展不均匀,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陷入困境。一定程度的高职教育机构被动发展,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我国教育体系的高校扩张规模已确定,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很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生源问题。同时也注定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不断下降的趋势[2]。通过对高职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调研和土建行业企业调研,发现当前土建类专业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生源质量现状 生源质量对教学的形式与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图1为统计到的近年来全国高考参加与录取人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高峰,在2008年的1050万达到峰值后,有陆续递减趋势,近三年内稳定在930万左右。高考录取比例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以十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截至2014年,录取比例达到75%(图2),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更是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就陕西省2014年高考录取而言,高职专科分数线:文科高职专科为273分,理科高职专科为256分。相应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在200~400分,可见生源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整体不高。
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对高职教育来说,全国各地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办学资金不足、教学环境落后、师资质量不高且短缺、教学设备差以及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等。在适应生源变化过程中,从本科专业传承下来的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体系早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设置上,许多院校还是受传统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定位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定位不准。理论课内容及难度定位过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单一,师资能力培养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就业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城镇化建设,各地区域经济得到稳步发展,给建筑业带来利好前景。就西安西咸新区,已将46个项目列入开工计划,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就全国范围来说,从进一步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方面来看,建筑行业前景巨大。无论是大量公路、铁路、市政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随着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对高素质、动手能力强、会思维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2 课程体系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突出对学生进行以下能力培养:收集和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等[3-4]。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深入企业仔细调研和往届毕业生反馈意见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准确定位 学科式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之间脱节,不适合现代高职教育。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印证理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或者是职业技能训练等。一般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实施,导致学生面对如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任务时,感到手足无措,觉得理论课学的知识不能有效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效果不好。耗时耗力却教学效果一般,特别是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这是传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的问题 对于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理论转入行动导向课程后,理论知识的标准及深浅程度不好掌握;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与训练职业技能的比重有争议,导致在专业能力培养上考虑得多,但实际实施的方法和过程有欠缺,效果不佳。再次,依现有条件,要每次课都理论和实践结合,模拟工作场景比较难,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再就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实训条件、教学条件需要改善,针对性开展大班与小班的教学活动。在此,许多院校对课程改革建设比较迷茫,也没有确切的方式与方法。 3 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明确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拓展能力”的能力体系。要脚踏实地,改变思路,扬长避短地建立“新的学科式 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中,怎么划分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怎么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怎么去减轻学生理论课学习任务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以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体系。由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行业(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形成“‘学→做→工’循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调研→岗位群分析→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取”的工作步骤构建课程体系[5]。
人才培养模式在土建专业已经很成熟的“2 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基础上,建立新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包括第1~2学期,在学校内进行入门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实践中的理论教学和岗位体验实习为主;
第二阶段包括第3~4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基本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训练)培养;
第三阶段包括第5~6学期,主要在企业实践中在专业技能(工学结合的方式训练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即顶岗实习训练关键能力)方面进行培养。
校内的专业教学阶段课程需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并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校外的综合实践采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经过校外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在初步具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学生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6]。
教学组织 一体化教学组织,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统筹安排,使教学内容编排更合理,从而减少重复内容,并缩短教学时间,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结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室观看相关模型和资料,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出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并细化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或完成课程相关内容,确定表达方案、绘制图纸,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着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重点找出有共性的缺陷进行系统演示,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最后是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第一次实践的结果进行纠正,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更多地帮助、引导参与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4 结论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M].北京:2014.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4]郭健.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实现高职教育“四个合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5]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6]黄锦祝.高职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土建类专业;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74-03
随着不断革新的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渐成为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1]。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德、法、英等西方发达国家都把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目标,以不断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巩固国际竞争中可持续的优势地位[2]。
对土建类专业的高职学生,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工作岗位的,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扎实的基本专业技术理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必不可少的。理实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指导下,国内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探索一套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对生源质量整体不断下降的问题[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特定岗位的职业能力,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教学中实行专业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1 土建类高职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体系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和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摇篮。我国的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发展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现实问题。由于区域差异,各地经济水平不一,教育发展不均匀,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陷入困境。一定程度的高职教育机构被动发展,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我国教育体系的高校扩张规模已确定,生源数量逐年下降,很多院校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生源问题。同时也注定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不断下降的趋势[2]。通过对高职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专业课教学的调研和土建行业企业调研,发现当前土建类专业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生源质量现状 生源质量对教学的形式与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有着巨大的影响。图1为统计到的近年来全国高考参加与录取人数趋势图,从中可以看出,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高峰,在2008年的1050万达到峰值后,有陆续递减趋势,近三年内稳定在930万左右。高考录取比例不断提高,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以十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截至2014年,录取比例达到75%(图2),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规模更是已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就陕西省2014年高考录取而言,高职专科分数线:文科高职专科为273分,理科高职专科为256分。相应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成绩在200~400分,可见生源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整体不高。
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对高职教育来说,全国各地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办学资金不足、教学环境落后、师资质量不高且短缺、教学设备差以及课程体系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等。在适应生源变化过程中,从本科专业传承下来的高职土建专业课程体系早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设置上,许多院校还是受传统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和定位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上表现为对高职学生能力培养定位不准。理论课内容及难度定位过难,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单一,师资能力培养缺乏,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就业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城镇化建设,各地区域经济得到稳步发展,给建筑业带来利好前景。就西安西咸新区,已将46个项目列入开工计划,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就全国范围来说,从进一步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方面来看,建筑行业前景巨大。无论是大量公路、铁路、市政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随着行业发展趋于稳定,对高素质、动手能力强、会思维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2 课程体系分析
在职业教育中突出对学生进行以下能力培养:收集和选择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等[3-4]。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会、深入企业仔细调研和往届毕业生反馈意见认真分析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分析。
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准确定位 学科式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之间脱节,不适合现代高职教育。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主要是为了印证理论,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或者是职业技能训练等。一般院校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开实施,导致学生面对如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等任务时,感到手足无措,觉得理论课学的知识不能有效转换为实际动手能力,效果不好。耗时耗力却教学效果一般,特别是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这是传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的问题 对于课程改革与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方面传统理论转入行动导向课程后,理论知识的标准及深浅程度不好掌握;另一方面,理论教学与训练职业技能的比重有争议,导致在专业能力培养上考虑得多,但实际实施的方法和过程有欠缺,效果不佳。再次,依现有条件,要每次课都理论和实践结合,模拟工作场景比较难,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再就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不够,实训条件、教学条件需要改善,针对性开展大班与小班的教学活动。在此,许多院校对课程改革建设比较迷茫,也没有确切的方式与方法。 3 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可以明确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及岗位拓展能力”的能力体系。要脚踏实地,改变思路,扬长避短地建立“新的学科式 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中,怎么划分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怎么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怎么去减轻学生理论课学习任务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以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体系。由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行业(企业)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形成“‘学→做→工’循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按照“调研→岗位群分析→岗位能力分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取”的工作步骤构建课程体系[5]。
人才培养模式在土建专业已经很成熟的“2 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基础上,建立新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包括第1~2学期,在学校内进行入门基本理论的学习,以实践中的理论教学和岗位体验实习为主;
第二阶段包括第3~4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基本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训练)培养;
第三阶段包括第5~6学期,主要在企业实践中在专业技能(工学结合的方式训练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即顶岗实习训练关键能力)方面进行培养。
校内的专业教学阶段课程需要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形式,专业教学主要采用工学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并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模拟实训等教学模式;校外的综合实践采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经过校外的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在初步具有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学生置身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境中,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完成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全面形成职业行动能力[6]。
教学组织 一体化教学组织,就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统筹安排,使教学内容编排更合理,从而减少重复内容,并缩短教学时间,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性结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室观看相关模型和资料,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总结出答案,教师进行讲解,并细化基础理论知识。接下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或完成课程相关内容,确定表达方案、绘制图纸,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接着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重点找出有共性的缺陷进行系统演示,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排除学生理解的误区。最后是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对第一次实践的结果进行纠正,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
整个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时刻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更多地帮助、引导参与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4 结论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M].北京:2014.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4]郭健.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实现高职教育“四个合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5]刘荣红.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三位一体”实习基地模式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4).
[6]黄锦祝.高职实训实习基地教学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