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而落实的途径就在于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通过情感促进认知发展,通过认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育,让语文教学在认知发展与情感发育的轨道上行驶,是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有效落实,也是对曾经的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回答。
【关键词】认知发展;情感教学;小学语文
一、情感促进认知的发展——情境创设的另径解读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倡导的教学策略。之所以强调小学语文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是因为语文知识的生成不能局限为教师的机械讲授,尤其是不带思想感情的机械传授。即使从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也可以发现人文性固然离不开情境的创设,而工具性实际上也与情境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教汉字的结构时,会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如教“雷”字时将其演绎成“田地上在下雨”,这就将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学生所构建出的“雷”字自然也就具有了生动的含义。
因此情境教学自然是必需的,而在笔者看来,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能够进一步看出情境创设的意义与必要性。这对于课程改革以来大量出现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来说,是一种科学且强有力的矫正。其实,情境创设与认知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是认知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情境在其中的作用则可以这样理解:有了好的情境,学生的认知更容易打开,教学效果趋向高效。
那么,情感在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显然,良好的情境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情感的一种激发与激活,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情感的情境,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情境。譬如上面提到的“雷”字的教学,有的教师通过视频呈现出一幅闪电下雨的画面,这是一种情境创设;也有教师先播放闪电与打雷的声音,然后再呈现打雷下雨的画面,这也是一种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当说后者更符合学生的好奇心,也利于构建学习生字的情境。
由此可见,情感是能够促进认知发展的,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基于激发情感的角度设计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有含义。
二、认知促进情感的丰富——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人文性,是因为语文作为传统文化与优秀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方式,其必须承担人类文化流传的功能。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语文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传承民族感情、传承世界文化的作用,显然,这又将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联系在了一起。笔者以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的丰富。
问题是一节课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很多时候都是靠问题的提出打开的,因此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常常是一个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自然也是一种主要形式。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再丰富学生的情感,那就更是一个相对完美的教学过程了。在教授一节关于骆驼的课文时,笔者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骆驼长什么样吗?如果你是只小骆驼,你会喜欢自己吗?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骆驼的模样,而这个问题的回答又无形当中让学生产生了亲近语文学习的心理)。第二个问题则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理“斗争”,是该喜欢还是不该喜欢呢?这个时候笔者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而是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幻灯片投影出来让学生阅读。读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骆驼,你听了小红马的话会有什么想法呢?然后再用幻灯片投影出第二自然中的第一句,并且提出问题:如果现在你是小骆驼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再让学生去读课文,便会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更加丰富与有趣,理解也更加深刻。
分析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师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问题解决(也类似于探究)的过程。而这系列问题都会驱动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教材中的描述进行对比,从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学生认识到小骆驼的妈妈是通过带领小骆驼去切身体验自身的优势时,学生都意识到了小骆驼的脚掌、睫毛和肉疙瘩都是有用的,而且小骆驼妈妈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这是一种情感的丰富,是一种将情感深刻植根于学生内心的教学方法。
三、认知情感的共同存在——阅读教学的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充满乐趣的。教师不能将小学语文教成机械的背诵、默写。语文一定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生有些字写错了没关系,因为他们很快会改过来,而如果错失了情感培养的时机,以后就很难找到良好的时机。
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认知与情感共进。认知的发展既是指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是指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能够通过人文视角理解事物能力的提升,而在其中情感因素不可或缺。只有有了情感的参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才是完全的,才是健康的;而也只有有了认知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发育也才是完整的、有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只有在阅读中渗透情感的发展,在情境发展的过程中用阅读的方式去进行,那学生才可能在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无论是课文的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让学生走在认知发展与情感发育的轨道上,学生的精神世界才会得到提升。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实不能仅仅落在教学反思或者教学论文上,也应当落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快乐了、幸福了,他们的精神才有可能成长。那种囿于应试的范畴内,成天背诵默写的语文教学,是与精神发育沾不上边的,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摧残。之前“语文无效教学论”以及“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声音言犹在耳,今天我们提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这一批判的回答。
参考文献:
[1]连秀霞.基于儿童立场 构建有效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史军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学周刊,2014(23).
[3]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6(6).
【关键词】认知发展;情感教学;小学语文
一、情感促进认知的发展——情境创设的另径解读
情境创设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倡导的教学策略。之所以强调小学语文要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是因为语文知识的生成不能局限为教师的机械讲授,尤其是不带思想感情的机械传授。即使从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也可以发现人文性固然离不开情境的创设,而工具性实际上也与情境密切相关。有经验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教汉字的结构时,会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教学,如教“雷”字时将其演绎成“田地上在下雨”,这就将学生的思维放到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当中,学生所构建出的“雷”字自然也就具有了生动的含义。
因此情境教学自然是必需的,而在笔者看来,小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能够进一步看出情境创设的意义与必要性。这对于课程改革以来大量出现的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来说,是一种科学且强有力的矫正。其实,情境创设与认知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学生的语文学习无疑是认知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情境在其中的作用则可以这样理解:有了好的情境,学生的认知更容易打开,教学效果趋向高效。
那么,情感在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显然,良好的情境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情感的一种激发与激活,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情感的情境,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情境。譬如上面提到的“雷”字的教学,有的教师通过视频呈现出一幅闪电下雨的画面,这是一种情境创设;也有教师先播放闪电与打雷的声音,然后再呈现打雷下雨的画面,这也是一种情境创设。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应当说后者更符合学生的好奇心,也利于构建学习生字的情境。
由此可见,情感是能够促进认知发展的,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基于激发情感的角度设计教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应有含义。
二、认知促进情感的丰富——问题解决的教学思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人文性,是因为语文作为传统文化与优秀文化的一种有效传承方式,其必须承担人类文化流传的功能。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语文很大程度上担负着传承民族感情、传承世界文化的作用,显然,这又将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联系在了一起。笔者以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的丰富。
问题是一节课的核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很多时候都是靠问题的提出打开的,因此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常常是一个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自然也是一种主要形式。而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再丰富学生的情感,那就更是一个相对完美的教学过程了。在教授一节关于骆驼的课文时,笔者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骆驼长什么样吗?如果你是只小骆驼,你会喜欢自己吗?这两个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顺利进入情境(因为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骆驼的模样,而这个问题的回答又无形当中让学生产生了亲近语文学习的心理)。第二个问题则让更多的学生产生了一种心理“斗争”,是该喜欢还是不该喜欢呢?这个时候笔者没有让学生通读课文,而是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幻灯片投影出来让学生阅读。读后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骆驼,你听了小红马的话会有什么想法呢?然后再用幻灯片投影出第二自然中的第一句,并且提出问题:如果现在你是小骆驼的妈妈,你会怎么办呢?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再让学生去读课文,便会让学生的阅读过程更加丰富与有趣,理解也更加深刻。
分析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教师实际上是设计了一个问题解决(也类似于探究)的过程。而这系列问题都会驱动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教材中的描述进行对比,从而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学生认识到小骆驼的妈妈是通过带领小骆驼去切身体验自身的优势时,学生都意识到了小骆驼的脚掌、睫毛和肉疙瘩都是有用的,而且小骆驼妈妈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的。这是一种情感的丰富,是一种将情感深刻植根于学生内心的教学方法。
三、认知情感的共同存在——阅读教学的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充满乐趣的。教师不能将小学语文教成机械的背诵、默写。语文一定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学生有些字写错了没关系,因为他们很快会改过来,而如果错失了情感培养的时机,以后就很难找到良好的时机。
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认知与情感共进。认知的发展既是指基本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是指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学生能够通过人文视角理解事物能力的提升,而在其中情感因素不可或缺。只有有了情感的参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才是完全的,才是健康的;而也只有有了认知的发展,学生的情感发育也才是完整的、有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只有在阅读中渗透情感的发展,在情境发展的过程中用阅读的方式去进行,那学生才可能在小学阶段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无论是课文的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让学生走在认知发展与情感发育的轨道上,学生的精神世界才会得到提升。值得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实不能仅仅落在教学反思或者教学论文上,也应当落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快乐了、幸福了,他们的精神才有可能成长。那种囿于应试的范畴内,成天背诵默写的语文教学,是与精神发育沾不上边的,与其说是教育,倒不如说是摧残。之前“语文无效教学论”以及“语文无效教学批判”的声音言犹在耳,今天我们提出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发展,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对这一批判的回答。
参考文献:
[1]连秀霞.基于儿童立场 构建有效课堂.教育教学论坛,2014(34).
[2]史军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构建.学周刊,2014(23).
[3]施茂枝.语文新课程:关注儿童生命成长——小学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