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发现语文的力量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简说】
  《鞋匠的儿子》描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一些态度傲慢、自恃上流阶级的参议员们羞辱他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凭着自己的智慧,以真诚的话语化“嘲笑声”为“赞叹的掌声”,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化解了与参议员们之间的矛盾。在林肯的眼中,父亲是他情感的寄托,是他骄傲的资本,是他做人的表率,是他做事的榜样。普通的话语耐人寻味,朴实无华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显示了演讲的魅力。但仅读到这个层面是不够的。文中描写的故事、人物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对林肯的理解会停留在空洞的概念上。更重要的是要有“语文”的发现,发现参议員的态度变化源于林肯演讲中的力量,发现林肯演讲中的语文力量,发现林肯超越演讲的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组块、质疑串起故事的意思与内涵,并理解和运用。
  2.通过对比了解林肯演讲的内容与形式,感受其语言的力量。
  3.通过拓展阅读解读林肯的成功密码,了解林肯更为全面真实的一面,感悟他面对失败的勇气与力量,理解结尾的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堂现场】
  板块一:只因“你是鞋匠的儿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林肯(生齐读)。他是一位——鞋匠的儿子(生齐读),但就是这位——鞋匠的儿子(生齐读),却当上了——美国总统(生齐读)。
  师:“总统”与“鞋匠的儿子”联系在一起,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鞋匠的儿子怎么能成为总统?
  生:鞋匠的儿子是怎么当上总统的?
  (师在课文题目上打上“?”)
  师: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生读书过程中,师板书:参议员)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对这个鞋匠的儿子佩服吗?赞叹吗?佩服赞叹的请举手。
  生:(都举手)佩服。
  师:但一开始这些参议员们佩服吗?他们是怎么对待林肯的?从文章中画出表示他们在林肯当上总统后的态度、心情以及做法的词语。(生默读画找词语。师提醒:不要放过每一个词)
  (生交流找到的词语:尴尬、羞辱、傲慢、嘲笑、批评、讪笑、诽谤。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读,要求读正确,重点读好“讪笑”)
  师: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语句,通过填空以求得对词语的理解)
  嘲笑。( )
  骄傲无礼。( )
  使蒙受耻辱。( )
  使人难为情或难堪。( )
  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
  (生填空,朗读词语。师提示这些词语还可以这样说:讪笑就是——,傲慢就是——,羞辱就是——,尴尬就是——,诽谤就是——)
  师:是的,所有的参议员以这些做法来对待林肯,为自己能羞辱新总统而开怀不已。(出示句子并指名朗读)
  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虽然不能打败林肯但能羞辱他,开怀不已。
  师:这笑声充满了——
  生:这笑声充满了羞辱。
  生:这笑声充满了傲慢。
  生:这笑声充满了无礼。
  师:他们如此嘲笑林肯,只因为林肯是——
  生:鞋匠的儿子。
  师:所以——(出示句子)
  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的时候,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指名多人朗读)
  师:你听出了参议员的什么?
  生:我听出了傲慢。
  生:我听出了讪笑。
  生:我听出了羞辱。
  板块二: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师:如果你是总统,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听着这样的笑声,感受到这样公然的羞辱,你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可能会怎么做?
  生:很生气。
  生:发怒。
  生:情何以堪。
  生:我会跟他解释。
  生:我感到脸面无存。
  师:回击、勃然大怒、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驳他个哑口无言。
  师:是啊,这些参议员们也以为这样对待林肯,林肯就会勃然大怒,就会哑口无言,这样就会出洋相。但林肯这么做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林肯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默读课文,画出语句。(生默读画找)
  师:大家画出的语句,都集中在林肯说的三段话上。(出示句子,要求大家各自再读一读)
  句1:“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句2:“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的技术。”
  句3:“参议院里的任何人,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师:林肯说这三段话的时候,看看参议员的表情有什么变化?
  生:说完第一段话后,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
  生:最后是赞叹。
  师:而开始的时候是——
  生:嘲笑。
  师:我们把这三个词写一写。请一位学生上台板书,其余同学在书的空白处写:嘲笑—静默—赞叹。(生写词语)
  师:参议员原来都在大笑,开怀不已,现在却是静默,最终赞叹。你觉得林肯说的哪句话最让参议员笑不出来?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请你选一句来做批注。(生默读批注,交流)   生:我以为是这一句“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最让参议员笑不出来。因为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没有自卑,没有生气,还当面承认了,说非常感激他,非常宽容大度,令人出乎意料。
  生:“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林肯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感到自卑,恰恰相反,还感到非常自豪。
  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他赞美父亲。“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他觉得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不光彩的。
  师:你们体会得很好,仔细读一读,你发现林肯说的三段话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提到了父亲。
  生:都提到了鞋匠。
  生:都是在承认自己是父亲的儿子。
  生:都在赞叹自己的父亲。
  生:都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
  师:你们太厉害了。那么为什么林肯多次提到父亲,提到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参议员们竟然笑不出来了呢?(生陷入思考)
  生:参议员们想以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来羞辱他,林肯不但没有回避,没有为此感到难堪,反而自豪地承认自己是鞋匠的儿子,并为父亲而骄傲,让参议员们很意外。
  生:林肯不仅没有因为自己是鞋匠的儿子感到羞耻,反而以父亲为荣,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参议员。
  师:你体会得真深刻,真了不起。既然三段话有这么多的相同点,那么把林肯说的三段话合为一段话,你同意吗?
  生:不同意。
  师:看看课文,比较一下,可以吗?(生看课文,思考)
  生:林肯的话是对不同的人说的。
  师:他分别是跟谁说的?
  生:先是跟所有的参议员,再跟那个傲慢的参议员,然后跟所有的参议员。
  师:也就是说,林肯演讲的对象是不同的,对象不同,内容也不同,而且语气越来越重。
  师:请大家站起来,我们来读一读林肯说的话。
  师:(引读)等到大家的笑声止歇,林肯说——(生读句子)
  师:林肯转过头来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生读句子)
  师: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员说——(生读句子)
  师:这话语虽然普普通通,却耐人寻味,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地敲击在每个参议员的心上,此时他们可能会感到——
  生:愧疚。
  生:失望。
  生:无地自容。
  师:因此参议院陷入一片——静默,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板块三:林肯的一生
  师:这样的话语多有力量啊!我们再来看林肯的几则轶事。
  (出示课件,师指名读)
  师: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林肯?
  生:幽默。
  生:风趣。
  生:机智。
  生:乐观。
  师:而他说自己是——鞋匠的儿子,而且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师:但谁知道他曾经经历了什么?我们来看看林肯的人生经历。(指名学生读林肯的人生经历)
  师:林肯的人生经历,你读懂了什么?
  生:坚持不懈。
  生:遇到困难再站起来。
  生:面对挫折没有放弃。
  生:他一生都在面对失败。
  师:仅仅是失败这么简单吗?这些失败也就意味着——
  (生读词语:尴尬、羞辱、傲慢、嘲笑、批评、讪笑、诽谤)
  师:你难道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一问林肯吗?
  生:林肯,难道你就没有放弃过吗?
  生:林肯,你经历了这么多的失败与挫折,难道没有退缩过吗?
  师:是啊,林肯总统,你一生要经历这么多的失败,更是在经历无数的尴尬、羞辱、傲慢、嘲笑、批评、讪笑、诽谤啊。林肯你怎么忍受得了呢?包括你们课前提的问题“鞋匠的儿子怎么能当上美国的总统”啊?你想林肯可能会怎么回答?从文中找答案(生阅读并画找)
  师:找到答案了吗?
  生:“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
  (出示句子,生朗读背诵)
  师:联系林肯的人生经历,这句话还可以再加上什么词?(出示句子)
  批评、讪笑、诽谤、( )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 )的台阶。
  生:批评、讪笑、诽谤、失败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成功的台阶。
  师:正是林肯将羞辱、傲慢、嘲笑、批评、讪笑、诽谤和失败当作锻炼自己的石头,所以一步步踏上通向自信、潇洒、自由和成功的台阶。这位“鞋匠的儿子”最终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
  师:如果有一天,你们到了书店,一定要去找一本书读一读——
  生:《林肯传》。
  师:如果有一天你们到了美国,一定要去看一看——
  生:林肯纪念馆。
  师:下课。
  【名师慧语】
  真正的阅读是建构意义的过程。说到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了双重发现:一是言语的发现,即实现“据言知意”。其首务在于对“意义”“形式”的理解和发现。二是通过文本走进作者所构设的精神世界,发现那一个个独特的形象和生命,在精神的历险中借他人的思想来锻炼自己的思想,借他人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情感。《鞋匠的儿子》一课是选读课文,进入课程视域后作为略读课文来处理,力求实现阅读的发现与创造。
  一、发现言语的力量
  有发现的阅读意味着阅读者的“在场”。如果阅读者在閱读中表现出发现者的姿态,那么,这种阅读必然是一种主动出击、努力探求、言语在场的阅读。
  参议院的议员们何以从林肯当上总统那一刻的“尴尬”、演讲时的“羞辱”“大笑”和“开怀不已”,转变为后来的“陷入一片静默”“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这一切首先源于林肯的演讲,来源于言说的力量。
  在思考“你发现林肯说的哪句话最让参议员笑不出来?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仔细读一读,你发现林肯说的三段话有什么相同点”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渐渐引领学生穿透语言的表层去发现言语的力量。
  首先,发现言语内容的力量。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这句话最有震撼力,面对突如其来的羞辱、嘲笑,林肯非但没有拍案而起,没有恼羞成怒,没有严加指责,反而语出惊人,宽容大度,充满睿智,真是出乎意料。
  “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参议员们在嘲笑一个过世的老人,多么不仁义不道德,外表的高贵反而显示了内心的卑微。
  “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靠劳动吃饭,没有什么不光彩的,不会因为身份的改变而改变。但“我”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赞美父亲。本本分分做人,平平等等待人,既不觉得卑微,也不高高在上。
  林肯的演讲牢牢把握住对方的话题来阐明观点,卑微的出身却有着高尚的人格。
  其次,发现言语形式的力量。
  “既然林肯说的三段话有这么多的相同点,那么把这三段话合为一段话,你同意吗?”这是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的发现。林肯先是从场面上对大家演说,然后转过头来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有针对性地演说,最后对所有的参议员说。说话语气越来越重。这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演说,充分表明了观点,他以演说征服了全场。
  二、发现林肯成功的因素
  有发现的阅读意味着生命的“觉醒”。如果仅仅是发现林肯言说的力量就认定他能够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自然过于浅显。为此,要从深层次去发现林肯成功的因素。借用林肯在参议院受到“羞辱、嘲笑”的经历,拓展阅读林肯的人生故事,了解林肯更为全面真实的一面,感悟他面对失败的勇气与力量,从而真正理解结尾所说的“批评、讪笑、诽谤的石头,有时正是通向自信、潇洒、自由的台阶”。这对学生的人生体验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三、发现语用的魅力
  有发现的阅读意味着言语的“创造”。这种言语力量和成功因素的发现如何从语文的角度进行?本课教学紧紧抓住词语这一要素,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从表层到深层的理解和运用。“尴尬、羞辱、傲慢、嘲笑、批评、讪笑、诽谤”不是一个个干枯的词语,而是融合了林肯经历的有温度有态度的词语,借由它们学生找到了林肯成功的因素,朗读背诵并补充结尾。林肯正是将这些羞辱、傲慢、嘲笑、批评、讪笑、诽谤和失败当作锻炼自己的石头,所以一步步踏上通向自信、潇洒、自由和成功的台阶,这位“鞋匠的儿子”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統”。这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也将化成学生精神成长的力量。
  (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325000)
其他文献
《田园诗情》一文是根据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卡尔·恰彼克的同题游记散文删改而成的。全文突出“牧场之国”的描写,牛羊骏马、牧民等田园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诗情画意、洒脱自然,堪称寓情于景的经典之作。  一、 读出诗一般的画卷  透过亲切平和、新鲜活泼的语言,我们不经意间就可以捕捉到诗一般的画面。开篇聚焦“荷兰”,让“水之国”“花之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突出“牧场之国”,奠定了全文田园生活的基调。“极目远眺”
【话题引入】  相传,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皇帝赵佶采用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诗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作为题目。结果某人大笔一挥:“丛林中有一小楼,楼上有一凭窗美女,唇上有一点口红。”由于红在“一点”上,对比“万绿”,更显得突出、可爱,并因为“一点”而使整个万绿有了灵魂,犹如一支乐曲的“导音”。于是此人位列第一,金榜得中。  那么教学上是否可以寻得“一点”, 对比“万绿”?是否可以从关键
识字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工具,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低段语文学习要求的识字量很大,而学生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采用一种相对灵活的、面向每个学生的、有差异的识字教学。“分层教学”是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让学情各异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效率。  一、 尊重学生差异,进行隐性分层  开学初,笔者对班里学
【摘 要】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虽然先后被入选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但它们在体裁内容、识字写字、词句积累、朗读感悟和说话写话等方面,有着诸多的不同。对此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段要求,予以逐一浅析。  【关键词】体裁 生字 词句 朗读 说话写话  “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文单元的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和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单元的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
古诗审美教学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优美的古诗,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悠远,平仄讲究,格律、押韵、对仗等都显示出无限的魅力,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语言文字修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好教材。杜甫的《绝句》就是这样的佳作。  杜甫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字的含义。它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
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指的就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要让学生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运用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做足语文味呢?最近,笔者在杭州聆听了全国语文赛课一等奖获得者蒋军晶老师的一堂课,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语文味。  一、“读”占鳌头——让读饱满一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
【摘 要】低年级“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说说”是一个很好的语言训练点。教师可以用宽的思路来思考,以小的切口来教学,把知识点教到透,练到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话、说话,提升学生的理解力、表达力乃至创新力,为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关键词】读读说说 语用训练 说话  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要“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低年级“语文园地”中的“读读说说”是
【摘 要】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最终的使用效果。结合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思维导图,可以发现,要避免进入使用上的误区,就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精选形式,变“不加甄选”为“结构统一”;厘清重点,变“概括首位”为“兼顾思维”;指向学习目的,变“关注结果”为“展现过程”。从而不断提升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结构;过程  
【摘 要】“交流平台”是人教版教材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语用视角下,立足教材,探索“导学式”交流、“自主式”交流、“浸润式”交流、“整合式”交流等教学策略,充分挖掘“交流平台”的教学价值,能促使这个“小板块”发挥 “大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言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交流平台;导学式;自主式;浸润式;整合式  “交流平台”是人教版教材“回顾·拓展”模块下的一个小板块,旨在引
摘 要: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访谈,对承德市丰宁县的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与了解,发现丰宁县教育局领导和学校校长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非常到位,对国家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力也很强,他们建立的“三个纳入”“三个确保”和“一个重点”推进的学校体育工作措施实施到位。从丰宁县第四小学“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学校层面是如何貫彻落实以及执行国家学校体育政策有所镜鉴和启示。  关键词:丰宁县;学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