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法和定量分析法探究天堂寨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态度,发现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的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强烈,同时对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也非常强烈,而对消极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效应感知较弱。当地居民的人口学统计特征、是否参与旅游业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水平。
【关键词】贫困人口;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水平
一、引言
截止2015年底,我国农村仍有贫困人口8249万,贫困发生率5.7%,扶贫任务仍旧十分艰巨。旅游扶贫由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日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的环境下,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此,本论文以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感知,研究居民人口学特征和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效应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天堂寨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便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了解,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旅游扶贫的积极效应,克服消极效应,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内容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包括居民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为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金寨县旅游扶贫调研团”对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镇居民所做的调查问卷。调查方式采取调查员入户结构式访问,总计访问问卷 300份,实际收回了258份,回收率达到86%。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为资料分析工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人口经济特征统计结果分析
258位受访者中,男性占为64%,女性占36%;受访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63%)且居民主要以务农和小商品销售为主;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且大部分都未从事旅游业。总体来说,收入偏低,贫困居民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同时从事旅游业的人口比例相对较小。
(二)信度分析
Alpha信度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用来检测项目之间是否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过分析发现本量表所有选项的α值为0.9102,其中,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28项)的α值为0.8733,问卷可信度较好。
(三)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分析
1.居民关于旅游扶贫对当地效应的感知状况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天堂寨旅游扶贫积极的经济效应感知非常强(m=4.32)。大部分居民认为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92.1%),改善了贫困居民的生活质量(85.9%),提高了贫困居民的就业机会(82.3%),帮助当地吸引更多的外资(79.1%),提高贫困居民的个人收入(83.9%)和生活水平(84.5%);但同时也有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较强(m=3.82),觉得旅游扶贫引起了当地物价上涨(60.8%),造成当地居民的贫富分化(63.2%)和产业单一化(58.1%),旅游从业者的收入高于其他行业(61.2%),贫困者受益很少(67.7%)。
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的社会文化效应感知很强(m=4.10),多数人赞同旅游扶贫提高地区的知名度(96.2%),帮助贫困居民提升职业技能(85.8%),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82.6%)和贫困居民思想观念的进步(79.3%),改善了当地居民的人际关系(63.2%);而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社会文化效应感知较弱(m=2.63),只有少数人认为旅游扶贫使当地优良传统受到冲击(13.6%),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和民风名俗(20.4%),引起当地赌博、卖淫等社会问题(16.4%)和犯罪活动增多(23.1%),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17.3%)。
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的自然环境效应感知较强(m=4.01),大部分人认同旅游扶贫增强了当地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76.3%),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70.3%),促进了当地环保设施建设(69.6%);而对消极的自然环境
效应感知一般(m=3.14),当地居民认为旅游扶贫导致环境污染加重(43.2%),生活噪音增多(47.6%),使当地的森林植遭到破坏(42.3%),生态环境质量下降(46.8%)。
2.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差异程度分析
由表1看出:46-60岁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明显高于25岁以下的居民,26-45岁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的自然环境效应感知则明显比25岁以下的居民要低。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经济效应的感知明显强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居民,而对旅游扶贫消极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明显比大专以上和小学以下学历的居民弱。从事其他职业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经济效应的感知水平明显高于务农的居民,务农者、酒店工作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旅游扶贫消极经济效应的感知程度比旅游景区工作者高。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影响的感知水平比月收入3000以上的居民高,月收入1000-2000元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的社会、自然环境效应感知明显高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居民。
根据表2:女性对旅游扶贫积极社会与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程度明显比男性高,但对其消极影响的感知水平却明显低于男性。未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经济效应的感知略高于从事旅游业的居民。综合上述,被调查居民的人口学特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扶贫的感知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的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强烈,同时对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也非常强烈,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感知较弱。
2.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46-60岁,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未从事旅游业从事其他职业的女性居民较其他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效应更强。
(二)建议
1.增加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提升参与的深度,增加旅游收入
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是旅游扶贫的核心,政府应鼓励非旅游从业者积极融入旅游扶贫之中,开展旅游经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并对融入旅游扶贫存在困难的贫困者,加大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能力,让其能从旅游扶贫中真正受益。
2.努力克服旅游扶贫的消极效应,争取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
地方政府应当切实保障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加快基礎设施的建设,缓解旅游旺季供应紧张的情况;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建设,避免产业单一化与结构失衡的发生;加强民风建设,净化社区风气,克服旅游发展带来的过度商业化等。
3.加强环境保护,形成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
旅游扶贫促进了天堂寨农家乐、酒店宾馆等娱乐产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问题,对此当地居民也有比较明显的感知。因此天堂寨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污染物处理工程的建设,增加旅游区域的环卫设施,减轻旅游生活垃圾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数据来自中国知网中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2]王忠福,张利.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
[3]徐玮.浅析我国现阶段旅游扶贫效益的影响因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1).
作者简介:阚婷霞(1995.12.2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
【关键词】贫困人口;旅游扶贫效应;感知水平
一、引言
截止2015年底,我国农村仍有贫困人口8249万,贫困发生率5.7%,扶贫任务仍旧十分艰巨。旅游扶贫由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日渐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在大力发展旅游扶贫的环境下,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逐渐成为旅游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此,本论文以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感知,研究居民人口学特征和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效应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天堂寨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便相关政府部门能够了解,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旅游扶贫的积极效应,克服消极效应,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二、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内容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包括居民人口学特征;第二部分为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金寨县旅游扶贫调研团”对六安市金寨县天堂寨镇居民所做的调查问卷。调查方式采取调查员入户结构式访问,总计访问问卷 300份,实际收回了258份,回收率达到86%。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2.0软件为资料分析工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人口经济特征统计结果分析
258位受访者中,男性占为64%,女性占36%;受访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6-45岁;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63%)且居民主要以务农和小商品销售为主;家庭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且大部分都未从事旅游业。总体来说,收入偏低,贫困居民所占比重相对较大,同时从事旅游业的人口比例相对较小。
(二)信度分析
Alpha信度分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用来检测项目之间是否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通过分析发现本量表所有选项的α值为0.9102,其中,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28项)的α值为0.8733,问卷可信度较好。
(三)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分析
1.居民关于旅游扶贫对当地效应的感知状况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发现,当地居民对天堂寨旅游扶贫积极的经济效应感知非常强(m=4.32)。大部分居民认为旅游扶贫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92.1%),改善了贫困居民的生活质量(85.9%),提高了贫困居民的就业机会(82.3%),帮助当地吸引更多的外资(79.1%),提高贫困居民的个人收入(83.9%)和生活水平(84.5%);但同时也有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较强(m=3.82),觉得旅游扶贫引起了当地物价上涨(60.8%),造成当地居民的贫富分化(63.2%)和产业单一化(58.1%),旅游从业者的收入高于其他行业(61.2%),贫困者受益很少(67.7%)。
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的社会文化效应感知很强(m=4.10),多数人赞同旅游扶贫提高地区的知名度(96.2%),帮助贫困居民提升职业技能(85.8%),促进当地文化的保护与利用(82.6%)和贫困居民思想观念的进步(79.3%),改善了当地居民的人际关系(63.2%);而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社会文化效应感知较弱(m=2.63),只有少数人认为旅游扶贫使当地优良传统受到冲击(13.6%),改变了传统生活方式和民风名俗(20.4%),引起当地赌博、卖淫等社会问题(16.4%)和犯罪活动增多(23.1%),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17.3%)。
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的自然环境效应感知较强(m=4.01),大部分人认同旅游扶贫增强了当地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76.3%),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70.3%),促进了当地环保设施建设(69.6%);而对消极的自然环境
效应感知一般(m=3.14),当地居民认为旅游扶贫导致环境污染加重(43.2%),生活噪音增多(47.6%),使当地的森林植遭到破坏(42.3%),生态环境质量下降(46.8%)。
2.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差异程度分析
由表1看出:46-60岁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明显高于25岁以下的居民,26-45岁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的自然环境效应感知则明显比25岁以下的居民要低。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经济效应的感知明显强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居民,而对旅游扶贫消极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明显比大专以上和小学以下学历的居民弱。从事其他职业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经济效应的感知水平明显高于务农的居民,务农者、酒店工作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旅游扶贫消极经济效应的感知程度比旅游景区工作者高。月收入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影响的感知水平比月收入3000以上的居民高,月收入1000-2000元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积极的社会、自然环境效应感知明显高于月收入3000元以上的居民。
根据表2:女性对旅游扶贫积极社会与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程度明显比男性高,但对其消极影响的感知水平却明显低于男性。未从事旅游业的居民对旅游扶贫消极经济效应的感知略高于从事旅游业的居民。综合上述,被调查居民的人口学特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旅游扶贫的感知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积极的经济、社会文化及自然环境效应的感知强烈,同时对消极的经济效应感知也非常强烈,对旅游扶贫消极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影响感知较弱。
2.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46-60岁,具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月收入在2000元-3000元,未从事旅游业从事其他职业的女性居民较其他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扶贫的感知效应更强。
(二)建议
1.增加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提升参与的深度,增加旅游收入
贫困人口受益和发展是旅游扶贫的核心,政府应鼓励非旅游从业者积极融入旅游扶贫之中,开展旅游经营,并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并对融入旅游扶贫存在困难的贫困者,加大技能培训,提升旅游从业能力,让其能从旅游扶贫中真正受益。
2.努力克服旅游扶贫的消极效应,争取当地居民的广泛支持
地方政府应当切实保障基本生活用品的供给;加快基礎设施的建设,缓解旅游旺季供应紧张的情况;合理规划区域产业建设,避免产业单一化与结构失衡的发生;加强民风建设,净化社区风气,克服旅游发展带来的过度商业化等。
3.加强环境保护,形成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共同发展
旅游扶贫促进了天堂寨农家乐、酒店宾馆等娱乐产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噪声污染等问题,对此当地居民也有比较明显的感知。因此天堂寨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污染物处理工程的建设,增加旅游区域的环卫设施,减轻旅游生活垃圾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数据来自中国知网中的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2]王忠福,张利.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
[3]徐玮.浅析我国现阶段旅游扶贫效益的影响因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1).
作者简介:阚婷霞(1995.12.25)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