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福建白茶”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k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年,当福鼎白茶在北方市场开始升温的时候,不少南方茶商都冷眼观之:福鼎市的白茶产量,即便再火,市场价值就这么大,难道还能炒出一片天?
  2018年,福鼎白茶茶青价格再创新高,随之而起的是政和、建阳等白茶产地跟进,名气渐起;就连云南白茶、湖南白茶白茶等这些非福建系白茶也开始崭露头角……市场需求剧增,带来了产量增长,白茶成为全国性茶类已经成为事实,形成了“全国皆白”的局面。然而,中国白茶源于福建,福建白茶几乎可以等同于中国白茶,除了福鼎作为中国白茶一级产区的龙头地位,福建全产区的白茶发展机会在哪里?
  1
  地理保护与合理定价
  有人觉得2017年的白茶贵,以至于观望了快整年,期盼着2018年白茶价格能够降低一些,但白茶持续受热,价格只涨不跌。
  白茶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白茶的总体產量是有限的,即使大范围的扩种,茶树生长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白茶的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好茶供不应求的现状,加上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也使消费者和采购商对核心产区的优质白茶追求越来越强烈。
  另外,荒野白茶这两年也成为了茶友的心头好。因茶树都长得比较高,比起普通白茶,荒野茶喝起来别具特色,有人认为香气更足,汤色更透亮,回甘和耐泡性会也更好一些。不论“山头茶”、荒野茶的稀缺,造成市场上小范围的追捧,但它们都不是主流。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陈兴华表示,好茶不分山头,不靠稀缺度来评判,只要符合种植标准,有规范的工艺生产,有同样的功效,是“福鼎白茶”地理标志的茶,都是好茶。
  虽然受市场影响,有少部分茶商开始开发福鼎白茶的特色细分领域,但就整体而言,白茶还不算奢侈的茶类。今年,福鼎政府和龙头企业普遍达成了共识,在福鼎白茶的价格上涨幅整体控制在20%-30%之间。为了征求民意,在陈兴华的提议下,政府组织了多次座谈,投票商议福鼎白茶的价格涨幅,65家代表企业中有57家表示赞成。尽管市场需求造成的提价趋势更加强烈,在政府和大中型茶企的带动下,有助于保证福鼎白茶的价格合理化。
  2
  优势互补促行业健康发展
  受白茶整体价格不断上扬的驱动,除了传统产区福鼎、政在扩大生产以外,其他产区如寿宁、柘荣、建瓯甚至武夷山都纷推出白茶,“福建白茶”的概念呼之欲出。今年,海峡两岸业交流协会也十分应景,决定评选“中国白茶十强企业”,福建各地的白茶也能借此机会提高知名度和品牌竞争力,促进中国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繁荣。
  除了产业规模提升之外,福建白茶产区在白茶生产、推介的政策举措上各有特色,但又有异曲同工之处。例如,在建立科学、高标准生态茶园的目标上十分一致,近年也争相加大当地白茶品牌的曝光度,到省外参加各种茶博会、茶叶推介活动等。
  陈兴华作为福鼎白茶十几年来品牌建设的领头人,在白茶推广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他认为,白茶在全国茶叶市场占有率仅有1%左右,而福建是公认历史上最早产白茶的地区,如果福建白茶产区能够抱团联合起来,特别是福鼎、政和两大白茶产区,如果能一同联手带头扛起“福建白茶”的旗帜,树立正宗、权威的标杆,形成优势互补,对突出福建白茶的区域优势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今年8月,政和县委领导带队前往福鼎进行考察访问,就白茶产业发展进行交流和学习,陈兴华对福建白茶共同繁荣之策也有了初步的设想:在对外宣传推介的方式上既可以强强联手,又能以“产业扶贫”带动福建其他小产区的发展。
  3
  借势而上把蛋糕做大
  在过去的40年间尤其是过去的20年间,中国茶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茶园面积到饮茶人口,都到达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茶产业在带动乡村振兴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各产茶区政府的扶持与茶业从业者共同奋斗的结果。在福建的白茶产区,不少地区的居民都因茶脱贫致富,化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
  而紧随福鼎白茶其后的政和白茶,近几年势头攀升,在大同的发展思路下,也坚持自己的特色,比如“茶竹旅”拳头产业互补发展。政和县委书记黄爱华介绍,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茶与竹产业,成为政和当今的三大重要抓手。当地龙头企业,依托风景名胜区佛子山(国家级)、洞宫山(升级)及念山、稠岭梯田、古廊桥等自然人文景观。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围绕现代农业、茶叶生产加工、农家乐观光游、民俗文化等内容,打造集科普、文教、旅游为一体的大型茶文化观光园。
  谈及福建白茶的整个大概念,黄书记表示,福鼎和政和的白茶各有特色,近些年福鼎白茶为白茶的推广做出了很多贡献,对于福建白茶来说是值得尊敬,也是值得学习,政和白茶的发展,也需要借势而上,结合自身优势,为白茶市场的发展而努力。
  不论将来“福建白茶”如何发展,把控白茶品质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和重中之重。正如陈兴华所说: “做茶要有底线,不论什么地方的白茶,做好质量,是为白茶市场的兴旺添砖加瓦。假冒产地、生产不自律的做法,则会成为整个行业的害群之马,不仅坑害消费者,更搅乱了市场秩序,阻碍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近期,央视“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持续关注茶产业给当地百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浙江丽水,多年前开始对茶叶种植拉起了史上最严的管控防线,转型的茶企苦苦煎熬了4年。搞绿色、有机,不仅影响茶叶的产量,而且是投入多,回报慢。比如除草,就只能人工,不能打除草剂。  4年的坚守,如今的收获却超出想象,不但茶叶优质高价,还开发了农旅综合体等茶叶全产业链。正是由于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丽水已成
期刊
古语说“四十不惑”,按照目前国情,四十岁也就进入中年。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特别爱喝茶,他曾说“我也是临近中年,才知茶的好处”,笔者深有同感。对于爱茶人来说,喝的是茶的滋味,时间长了,喝到的更是内心和人生的滋味。四十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而对于我们每个人、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却是意义非凡。  茶,曾经与瓷器、丝绸一并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不仅是沟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更是中国的符号,茶文化在华
期刊
早在今年新年伊始,福鼎多家品牌茶企就相继发布涨价信息,提价幅度在20%~30%左右,部分高端老白茶高达50%以上。  尽管立秋已过,但是高温依旧还在持续。与天气一样热的,还有白茶。这种原本在国内茶市中名不经传的茶类,近些年来却新晋成为拥趸甚众的闪耀“茗星”。且不说全国,就福建市场而言,迅猛崛起的白茶,强势碾压了曾风靡一时的金骏眉、铁观音,与总是成为“话题王”的武夷岩茶平分秋色。  较之“天价茶”频
期刊
霍山地气所钟,故有“仙草”霍山石斛,产于他山者药效输矣。而霍山茶亦得仙草之名,《霍山县志》载:“茶称瑞草魁,霍茶又为诸茗魁矣”。  一直向往霍山仙境,直到近年才有空前往寻访霍山的茶。可惜之前喝到的霍山黄茶,几乎都是绿茶的样子,很难找得到闷黄到位的茶叶,很多人以为霍山黄芽只是绿茶呢。  霍山隶属于安徽六安,位于大别山腹部,传说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霍山茶的历史也已久矣。据寿州、霍山地方志记载,早在西汉
期刊
在数年绿茶及红茶制作经验积累及多年各大茶类品饮感官积累下,今年我用碧螺春青叶亲手实践了六大茶类的制作,其中乌龙茶有两年全手工茶参与经验,黄茶仅有一次观摩,白茶、黑茶则只能全凭理论。因此,我一边尝试六大茶类制作,也同时开始对茶有了更多思考及猜想。  绿茶,我做过蒸青、炒青、烘青三种工艺,仅晒青尚未尝试。唐宋时期制茶以“蒸”,明代才普及了“炒”。近些年来我一直都将茶叶制作与中药炮制关联起来,中药炮制各
期刊
立秋过后,天气依旧酷热难耐。比这天气更如火如荼的,是刚刚落幕的“第七届政和白茶全国斗茶赛”。8月7日至8日,由政和全县76家茶企选送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大系列130个茶样在短短两天内一争高下,各系列分别评出茶王1名,金奖2名,银奖3名。  第一名离茶王还有多远?  第一名诞生了,但茶王却还未揭晓。虽然这几位状元是通过专家组和茶人组评委的专业审评决出的,但真正的茶王,光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政和白
期刊
习茶是要走许多弯路的,也就是很多过来人俗称的“交学费”,这些过来人中有些人还在交学费,有些人已经交够了学费。但是无论如何——对于习茶的进步,这是个几乎逃不过的过程。  我饮茶的时间并没有太久,但是茶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整天都泡在茶的世界里,与茶为伍。要么在出汤,要么在分杯,要么就在洗杯。我见过太多饮茶的人,听过太多的故事,也走过很多弯路,最后才悟出一些道理,想分享给大家。  篇首,源自《
期刊
初次见到周雄波,在他不到百平米的工作室里。清瘦,内敛是对他的第一印象。话并不多,从表情和简短言语中流露出淡泊与谦逊。  工作室里摆满了周雄波的作品和收藏的茶器,油画、书法、雕塑、装置等一览无余。工作台上有新鲜的笔墨和几副未干透的画作,画架直立在工作室中央,旁边是色彩鲜艳的油画,似乎只要往那一坐,就能立刻提笔恢复到创作的状态。这是他每天都在独处的地方,陪伴他的除了付诸心血的作品,还有更多揉了一地的半
期刊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茶树优良品种是生产优质茶叶与茶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选育高香优质乌龙
期刊
万里茶路,闽茶飘香。驼铃声声,茶香遍路。1693年,随着“世纪大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开通,以闽茶为代表的中国茶,不仅连起了福建与内蒙古,也连起了中国与世界。325年后的今天,多彩闽茶,再次“香”约草原,再续万里荼路百年情缘。8月17日,大型福建茶产业茶文化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走进内蒙古大草原,走进呼和浩特,举办以“多彩闽茶·香约草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呼市人民奉上一场多姿多彩、活色生香的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