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但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自由”,而鄙视、反对模仿,也很难取得好效果。我们认为:写好作文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模仿,我们应当正确认识模仿,在教学中把模仿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迅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作文 创新与模仿 正确认识
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也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发挥创造力,显露创新思维的平台。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作文的创新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时在立意构思、语言风格等方面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目前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打破框框,少些限制,还学生以文章形式、思想表达和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不受束缚,全神贯注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用笔去宣泄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感,说真话,抒真情,能够自由表达,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这确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但如果只是片面强调取消限制,打破常规,追求所谓的“自由”,而鄙视、反对模仿,不重视学生写作方法、知识的学习,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时布置的课外自由作文任务,没加什么限制,标题自拟,文体不限,题材不限,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多数学生却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好的作文来,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无从下笔,效果还比不上作文课堂上的加了诸多限制的命题作文。在作文课堂上,教师会在立意、选材、构思上对学生作些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写作方法和语言的运用,这样使学生的写作效率提高了许多。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生活积累相对较少,作文的基本方法和规律性知识还缺乏,就算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他们却缺乏自由表达的能力。
我们认为,要达到让学生能进行自由表达的目标,让学生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必须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取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表现的手法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作文的方法,才会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否则,就算有了表达的内容,知道了“写什么”,却不知道“怎样写”,那也是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的,有时只好胡编乱造,甚至写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作文来。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自觉更新观念,为学生作文做好分析指导工作。教师要有开拓的思维,善于接收新事物、新观念,能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社会的合理现象。教学时要能做到:第一、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培养求异思维方法。无论是思想内蕴、个性张扬,还是表达方式、构思布局,都应鼓励学生创新求异,不要千文一面、千人一面。当然基础性的训练还得扎实。第二、关注、感受生活,激发联想、想象力。以此让学生提高语言表现力,丰富题材,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第三、引导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储备。应该确信,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人总是具有超常、渊博的知识。独特新颖的知识结构,来源于积极的阅读,它可以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习作文的方法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模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模仿。
1 模仿范文是学习作文的捷径
人类的学习可以说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习写字是从描红、临帖开始的,先学习别人写字的方法,然后博采众长,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描红、临帖就是一种模仿。学习作文也是一样,也可以从模仿优秀的范文开始。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文质兼美,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语言运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如果我们能用活、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模仿,通过品味、取法、仿效来学习范文中好的语言形式、写作方式,这无疑是让学生迅速直接地掌握写作技法的最有效的途径。
2 模仿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知道了“写什么”,但不知道“怎样写”,这也是无法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来的,更不能引起学生写作兴趣。课文是告诉学生“怎样写”的很好的例子,学生可以学习、仿效课文的表现技法,把心中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只有知道了“写什么”,又懂得了“怎样写”,才能迅速打开、激活写作思路,才会有写作的兴趣。
3 模仿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学习和借鉴,要着眼于创新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能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模仿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最终目标是创新。应把模仿当作创新的起点。从表面上看,让学生模仿范文,好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自由表达的一种束缚。其实不然,模仿主要是借助范文的语言形式、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主张模仿并非是让他们拘泥于原型、生搬硬套,而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方法,以具备创新的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后,要鼓励学生创新,对范文中的各种优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应把模仿同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模仿达到创新的目标,使学生在写作的天空里自由翱翔。
【关键词】 作文 创新与模仿 正确认识
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也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应该给他们提供发挥创造力,显露创新思维的平台。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作文贵在创新。作文的创新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时在立意构思、语言风格等方面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目前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千人一面”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打破框框,少些限制,还学生以文章形式、思想表达和语言运用等诸多方面的自由,让学生不受束缚,全神贯注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用笔去宣泄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感,说真话,抒真情,能够自由表达,用“自由”之笔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显自在之趣。这确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但如果只是片面强调取消限制,打破常规,追求所谓的“自由”,而鄙视、反对模仿,不重视学生写作方法、知识的学习,也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时布置的课外自由作文任务,没加什么限制,标题自拟,文体不限,题材不限,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多数学生却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好的作文来,甚至有些学生根本无从下笔,效果还比不上作文课堂上的加了诸多限制的命题作文。在作文课堂上,教师会在立意、选材、构思上对学生作些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写作方法和语言的运用,这样使学生的写作效率提高了许多。这是因为初中学生生活积累相对较少,作文的基本方法和规律性知识还缺乏,就算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他们却缺乏自由表达的能力。
我们认为,要达到让学生能进行自由表达的目标,让学生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必须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取材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表现的手法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作文的方法,才会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否则,就算有了表达的内容,知道了“写什么”,却不知道“怎样写”,那也是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的,有时只好胡编乱造,甚至写出一些不伦不类的作文来。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自觉更新观念,为学生作文做好分析指导工作。教师要有开拓的思维,善于接收新事物、新观念,能宽容地对待学生的、社会的合理现象。教学时要能做到:第一、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势,培养求异思维方法。无论是思想内蕴、个性张扬,还是表达方式、构思布局,都应鼓励学生创新求异,不要千文一面、千人一面。当然基础性的训练还得扎实。第二、关注、感受生活,激发联想、想象力。以此让学生提高语言表现力,丰富题材,产生多种多样的形式。第三、引导扩大阅读面,丰富知识储备。应该确信,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人总是具有超常、渊博的知识。独特新颖的知识结构,来源于积极的阅读,它可以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习作文的方法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模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模仿。
1 模仿范文是学习作文的捷径
人类的学习可以说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学习写字是从描红、临帖开始的,先学习别人写字的方法,然后博采众长,才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描红、临帖就是一种模仿。学习作文也是一样,也可以从模仿优秀的范文开始。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例,文质兼美,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语言运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如果我们能用活、用好这些“例子”,让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模仿,通过品味、取法、仿效来学习范文中好的语言形式、写作方式,这无疑是让学生迅速直接地掌握写作技法的最有效的途径。
2 模仿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果一个学生知道了“写什么”,但不知道“怎样写”,这也是无法让学生写出好作文来的,更不能引起学生写作兴趣。课文是告诉学生“怎样写”的很好的例子,学生可以学习、仿效课文的表现技法,把心中想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学生只有知道了“写什么”,又懂得了“怎样写”,才能迅速打开、激活写作思路,才会有写作的兴趣。
3 模仿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学习和借鉴,要着眼于创新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能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模仿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手段,最终目标是创新。应把模仿当作创新的起点。从表面上看,让学生模仿范文,好像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对自由表达的一种束缚。其实不然,模仿主要是借助范文的语言形式、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主张模仿并非是让他们拘泥于原型、生搬硬套,而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学习一些好的写作方法,以具备创新的能力。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后,要鼓励学生创新,对范文中的各种优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应把模仿同创新结合起来,通过模仿达到创新的目标,使学生在写作的天空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