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择题是历年中考试卷的第一卷,而且占有整个试卷五分之二的分值,如果选择题审题不清、不严都会因思维判断失误造成严重失分的后果。
关键词: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 时间思维; 发散思维; 概念思维
In multiple-choice test on the history of techniques of pre-trial title
Ma Xiao-yan
Abstract: The multiple-choice examination papers in history and the first volume, and occupy two-fifths of the entire test scores, if the trial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unclear, because of lax way of thinking will be a mistake to judge the consequences of losing.
Key words: the same thinking; difference thinking; time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考场不失误,审题是关键,可以说审题时若“差之毫厘”答题时则“失之千里”,特别是选择题,如果审题不清、不严都会因思维判断失误造成严重失分的后果。选择题是历年中考试卷的第一卷,而且占有整个试卷五分之二的分值,被称为客观题。说客观是对阅卷者而言,对于应试的学生选择题却在审题中容易走进主观随意性的误区,因为初三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处在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过渡时期,普遍存在思维或清或乱的蒙昧性,答题的盲目性,答题对错的不可知性。扫清学生思维障碍,理清学生的审题思路,教师要做好导演,精选训练题,利用以导为主的启发式选择题讲评课,刻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审清题意,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做到知识的反馈、迁移、归纳、综合,乃至升华,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在选择题的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在选择题的讲评中,我是从“解惑”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思维、审清题干。“解惑”就是引导学生搞清选择题的思维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题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思路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种:
1、求同思维题:这类题的审题,我教给学生的思维是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其共性。如:下列关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通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B、都由资产阶级领导C、都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D、都曾抗击外来武装干涉。如果选A美国没有封建王朝;如果选C只有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如果选D英国没有反抗外来武装干涉的历史。利用这样的思维分析、比较,很快可以理出头绪。
2、求异思维题:异就是事物的特殊性,它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找出其特殊性。如: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的是: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C、《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D、《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这种题要求先纵观所有著作的类型,理出其种类,再分类归纳,最后找出各著作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发现特殊性:只有《水经注》是地理学专著,通过审题答案一目了然。
3、时间思维题:此类选择题的出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是按照事件或人物的先后顺序,因此审题要从时间入手审清题意的落脚点,理清思路,分别其先后。如:有一位美国的战地记者在一战期间到英国采访,他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汽车③轮船④飞机⑤航天飞机。通过对这些交通工具发明的时间与一战爆发时间的对比就可以排除“航天飞机”。
4、空间思维题:就是历史知识与地理概念相结合。如:北宋和南宋的关系类似于哪两个朝代A、西汉和东汉B、西晋和东晋C、东魏和西魏D、唐朝与五代。乍一看似乎都相似,但仔细审题就可以从空间地理概念上加以区分:共性最多的是东晋和西晋,东晋和北宋都同在黄河流域,而南宋和西晋都在长江流域。
5、概念思维题:就是把某一历史概念作为题干,以它的内涵和外延作选项设计的题型,这是选择题的基本题型,概念有单一概念,如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复合概念,如丝绸之路、辛亥革命、十月革命。抽象概念,如君主立宪制、中央集权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类题虽然指意明确但面很宽,又很抽象,学生容易在审题中出现思维偏颇,或者概念不清造成答题失误。
6、发散思维题:这是选择题的最高层次,多数是多项选择,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不能出现丝毫偏差,否则会多选和少选。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①只有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才能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②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难以合作;③国与国之间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此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学生审题思路必须保持清晰,而且要对二战的过程、结果、性质以及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性质等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题型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牵扯多处复合概念和抽象的理性概念,而且要综合判断,是学生最难把握的类型。
其次,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审题思路的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授之以“道”,引导学生在审题中把握几个关键点:
1、审时间断限:无论是何种思维题,多会出现时间概念,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清时间断限。如:下列情景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A、1880年8月8日英国商人比特坐火车从吴淞赶到上海参加一个商务会。B、1882年2月2日美国人特比在中国通过有线电报向朋友问好。C、1877年7月7日清朝派往美国的留学生乘船离开上海。D、《申报》第一个向全国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信息。其中有五个时间考点:淞沪铁路修建的时间,有线电报在中国架设的时间,洋务运动的时间,《申报》创办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初中阶段闭卷考试中时间概念往往很重要,有些时间断限模糊,需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转换,如果时间断限审不清,则答题会出现完全离题的后果。
2、审否定词:选择题中往往会出现“不属于”“无关的是”“未能说明”“不同的是”等一些否定词,这些否定词圈定了答案的范围,如果忽略了否定词,虽不至于答题完全出错,但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讲评时我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否定词圈点标注出来,以免审题中的忽略造成答题失误。
3、审关键字、词、句:虽然否定词也是关键词,但关键词的范围更广泛一些。如: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的兴起。C、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盟”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其中“没有”“因果关系”都是关键词。再如: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关键词是“完全形成”,如果审题不严忽略了关键词,则可能选成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初步形成”。这些关键词对事物的程度加以限制、对比较范围加以限定,因此都对答题的范围起到不能忽视的作用。
选择题的审题技巧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思维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审清题意,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仅是我一点实践的体会和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们。
关键词:求同思维; 求异思维; 时间思维; 发散思维; 概念思维
In multiple-choice test on the history of techniques of pre-trial title
Ma Xiao-yan
Abstract: The multiple-choice examination papers in history and the first volume, and occupy two-fifths of the entire test scores, if the trial multiple-choice questions unclear, because of lax way of thinking will be a mistake to judge the consequences of losing.
Key words: the same thinking; difference thinking; time thinking; Divergent 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inking
考场不失误,审题是关键,可以说审题时若“差之毫厘”答题时则“失之千里”,特别是选择题,如果审题不清、不严都会因思维判断失误造成严重失分的后果。选择题是历年中考试卷的第一卷,而且占有整个试卷五分之二的分值,被称为客观题。说客观是对阅卷者而言,对于应试的学生选择题却在审题中容易走进主观随意性的误区,因为初三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处在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过渡时期,普遍存在思维或清或乱的蒙昧性,答题的盲目性,答题对错的不可知性。扫清学生思维障碍,理清学生的审题思路,教师要做好导演,精选训练题,利用以导为主的启发式选择题讲评课,刻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审清题意,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做到知识的反馈、迁移、归纳、综合,乃至升华,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在选择题的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在选择题的讲评中,我是从“解惑”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思维、审清题干。“解惑”就是引导学生搞清选择题的思维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题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思路主要归类为以下几种:
1、求同思维题:这类题的审题,我教给学生的思维是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其共性。如:下列关于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通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的统治B、都由资产阶级领导C、都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D、都曾抗击外来武装干涉。如果选A美国没有封建王朝;如果选C只有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如果选D英国没有反抗外来武装干涉的历史。利用这样的思维分析、比较,很快可以理出头绪。
2、求异思维题:异就是事物的特殊性,它是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找出其特殊性。如: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的是: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C、《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D、《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这种题要求先纵观所有著作的类型,理出其种类,再分类归纳,最后找出各著作之间的相同点从而发现特殊性:只有《水经注》是地理学专著,通过审题答案一目了然。
3、时间思维题:此类选择题的出题形式多种多样,但基本是按照事件或人物的先后顺序,因此审题要从时间入手审清题意的落脚点,理清思路,分别其先后。如:有一位美国的战地记者在一战期间到英国采访,他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有:①火车②汽车③轮船④飞机⑤航天飞机。通过对这些交通工具发明的时间与一战爆发时间的对比就可以排除“航天飞机”。
4、空间思维题:就是历史知识与地理概念相结合。如:北宋和南宋的关系类似于哪两个朝代A、西汉和东汉B、西晋和东晋C、东魏和西魏D、唐朝与五代。乍一看似乎都相似,但仔细审题就可以从空间地理概念上加以区分:共性最多的是东晋和西晋,东晋和北宋都同在黄河流域,而南宋和西晋都在长江流域。
5、概念思维题:就是把某一历史概念作为题干,以它的内涵和外延作选项设计的题型,这是选择题的基本题型,概念有单一概念,如武昌起义、南昌起义。复合概念,如丝绸之路、辛亥革命、十月革命。抽象概念,如君主立宪制、中央集权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类题虽然指意明确但面很宽,又很抽象,学生容易在审题中出现思维偏颇,或者概念不清造成答题失误。
6、发散思维题:这是选择题的最高层次,多数是多项选择,要求学生的思维必须不能出现丝毫偏差,否则会多选和少选。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①只有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才能战胜人类共同的敌人;②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难以合作;③国与国之间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愿望,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此题的关键在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学生审题思路必须保持清晰,而且要对二战的过程、结果、性质以及美国和苏联的国家性质等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题型有较强的发散性思维,牵扯多处复合概念和抽象的理性概念,而且要综合判断,是学生最难把握的类型。
其次,要求学生在准确把握审题思路的同时,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授之以“道”,引导学生在审题中把握几个关键点:
1、审时间断限:无论是何种思维题,多会出现时间概念,因此要特别注意审清时间断限。如:下列情景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是:A、1880年8月8日英国商人比特坐火车从吴淞赶到上海参加一个商务会。B、1882年2月2日美国人特比在中国通过有线电报向朋友问好。C、1877年7月7日清朝派往美国的留学生乘船离开上海。D、《申报》第一个向全国报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信息。其中有五个时间考点:淞沪铁路修建的时间,有线电报在中国架设的时间,洋务运动的时间,《申报》创办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起止时间。初中阶段闭卷考试中时间概念往往很重要,有些时间断限模糊,需要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进行转换,如果时间断限审不清,则答题会出现完全离题的后果。
2、审否定词:选择题中往往会出现“不属于”“无关的是”“未能说明”“不同的是”等一些否定词,这些否定词圈定了答案的范围,如果忽略了否定词,虽不至于答题完全出错,但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讲评时我要求学生将题目中的否定词圈点标注出来,以免审题中的忽略造成答题失误。
3、审关键字、词、句:虽然否定词也是关键词,但关键词的范围更广泛一些。如: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B、《马关条约》的签订—戊戌变法的兴起。C、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盟”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其中“没有”“因果关系”都是关键词。再如: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的历史事件是……关键词是“完全形成”,如果审题不严忽略了关键词,则可能选成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等;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是:“初步形成”。这些关键词对事物的程度加以限制、对比较范围加以限定,因此都对答题的范围起到不能忽视的作用。
选择题的审题技巧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思维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审题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审清题意,做出正确的选择。这仅是我一点实践的体会和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