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要加强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抓住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要点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基础打的深。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一定要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通常规定,高层建筑基础的深度应至少为其总高度的1/12;需要注意的是桩基所埋深度应至少为其总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内),下面还得有一层以上的地下室。所以,基础在底下的深度要大于等于5米。部分超高层建筑的地基达到了20米。基础越深,施工的难度越大,越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需要有更高的技术水平。
2、施工技术要求高。现浇技术被普遍的应用在钢筋混凝土上,各种型号的钢材应用在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做好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施工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高层建筑施工,无论是在其外观和使用上,还是在其的安全设施上,都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标准,例如:消防设施的配备、防水设施的制作都要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方要有好的资质,优良的技术水平。
3、具有很长的周期。每栋多层住宅的平均施工工期约为10个月,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约为2年。结构和装饰的施工周期整个施工周期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周期。由于高层结构各不相同,所以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高层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是很重要的工序,如何确定模板体系是现浇混凝土的重要环节,只有选好模板体系,才能减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期,进而减少工程成本。
4、高层建筑工程量大。经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工程量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对施工单位资质要求严格、涉及的面比较广。这就要求高层建筑施工要经过缜密的设计,并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监督好施工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施工要求,可见,施工量如此之大。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三线控制技术
1.1垂直度控制。对于垂直度的控制是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让高层建筑保持垂直,我们应该结合建筑物的柱列分布位置,确定建筑物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等到边角柱拆模以后,其他的各个列柱应该以这四个边角柱作为基线,再拉钢线,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的正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选择激光仪和重锤来对垂直度进行及时的检测,从而进一步保证建筑垂直度。
1.2轴线控制。其一是轴线的传递,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脚手架与施工高度同步上升,从而不能够对部分基准点进行引测。因此在二层之上的高度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一层为基准,每一层楼的相应部位预留200mm×200mm的方形小洞,选择大线锤进行引测,然后使用经纬仪或者钢卷尺对轴线进行校正;其二是过程线的控制,在这一作业过程中的重点在于“挂线、浇墙”,做好了这两点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在模板支撑的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剪力墙的四个角,确保剪力墙四角的垂直度差异达到最小;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在剪力墙外的平面腰部和顶部都挂好双线,确保线和模板保持一致,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必须马上进行调整。
1.3标高线控制。高层建筑每一层所留的预控轴线必须等于或多于四个洞口,通常来说我们在进行标高定位时至少都会有三处同时向上引测,还必须要做好高层建筑标高综合的检查核对工作。之后我们选择水准仪对高层建筑每层标高进行控制,为了确保建筑标高的准确,应该要检查每层的四个投测点都处在一个水平面之上。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施工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洞口标高丧失其基准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洞口标高的控制工作。
2、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基坑降排水,加固等技术手段,基础桩位施工作业一般来说都要求进行非常精准的测量作为技术保障。根据相关施工标准规范来说,承台桩位必须要具有很高的精度,偏差允许非常小。这是由于如果桩位存在大额度的偏差很有可能导致原承台设计和受力情况发生改变。这样一来不但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偏差过多还会导致桩位的功能丧失,而且必须要进行额外施工来补桩。在进行土方开挖或者底板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对底板和承台处等部分区域进行挖掘,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这些区域的土层被破坏,要精确的控制好土方开挖的深度以及区域,防止过量挖掘和盲目挖掘。对于基础施工而言,也必须要通过防暴晒、防水、防冻等手段进行保护。
3、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高层建筑筏基与普通结构相比,具有结构体形大、钢筋密、条件复杂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化和裂缝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度、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
3.1降低水泥水化热
(1)选用低、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3)尽量选用颗粒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4)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3.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冷水搅拌混凝土,或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光直晒,运输工具也应加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碳磺酸钙等。(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混凝土浇筑后,做好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湿覆盖,以免产生温度梯度。(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3)加強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因此,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高屋建筑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多层建筑施工比较,对其差异作一简单的讨论分析。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超.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48.
[2]张曙光.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几个技术难度控制[J].科协论坛,2013(8):29.
[3]朱跃承.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山西建筑,2013,39(4):82-83.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特点;要点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1、基础打的深。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一定要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通常规定,高层建筑基础的深度应至少为其总高度的1/12;需要注意的是桩基所埋深度应至少为其总高度的1/15(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内),下面还得有一层以上的地下室。所以,基础在底下的深度要大于等于5米。部分超高层建筑的地基达到了20米。基础越深,施工的难度越大,越复杂,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需要有更高的技术水平。
2、施工技术要求高。现浇技术被普遍的应用在钢筋混凝土上,各种型号的钢材应用在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做好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施工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高层建筑施工,无论是在其外观和使用上,还是在其的安全设施上,都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标准,例如:消防设施的配备、防水设施的制作都要比多层建筑要求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施工方要有好的资质,优良的技术水平。
3、具有很长的周期。每栋多层住宅的平均施工工期约为10个月,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约为2年。结构和装饰的施工周期整个施工周期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这两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的控制施工周期。由于高层结构各不相同,所以施工方法也是不同的。高层建筑施工中现浇混凝土是很重要的工序,如何确定模板体系是现浇混凝土的重要环节,只有选好模板体系,才能减少主体结构的施工工期,进而减少工程成本。
4、高层建筑工程量大。经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国内的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工程量大,施工技术要求高,对施工单位资质要求严格、涉及的面比较广。这就要求高层建筑施工要经过缜密的设计,并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监督好施工过程,以达到预期的施工要求,可见,施工量如此之大。
二、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三线控制技术
1.1垂直度控制。对于垂直度的控制是确保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让高层建筑保持垂直,我们应该结合建筑物的柱列分布位置,确定建筑物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等到边角柱拆模以后,其他的各个列柱应该以这四个边角柱作为基线,再拉钢线,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的正面平整度和垂直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选择激光仪和重锤来对垂直度进行及时的检测,从而进一步保证建筑垂直度。
1.2轴线控制。其一是轴线的传递,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脚手架与施工高度同步上升,从而不能够对部分基准点进行引测。因此在二层之上的高度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以一层为基准,每一层楼的相应部位预留200mm×200mm的方形小洞,选择大线锤进行引测,然后使用经纬仪或者钢卷尺对轴线进行校正;其二是过程线的控制,在这一作业过程中的重点在于“挂线、浇墙”,做好了这两点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在模板支撑的过程中必须要控制好剪力墙的四个角,确保剪力墙四角的垂直度差异达到最小;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该在剪力墙外的平面腰部和顶部都挂好双线,确保线和模板保持一致,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必须马上进行调整。
1.3标高线控制。高层建筑每一层所留的预控轴线必须等于或多于四个洞口,通常来说我们在进行标高定位时至少都会有三处同时向上引测,还必须要做好高层建筑标高综合的检查核对工作。之后我们选择水准仪对高层建筑每层标高进行控制,为了确保建筑标高的准确,应该要检查每层的四个投测点都处在一个水平面之上。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施工时常常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洞口标高丧失其基准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好洞口标高的控制工作。
2、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通过采取基坑降排水,加固等技术手段,基础桩位施工作业一般来说都要求进行非常精准的测量作为技术保障。根据相关施工标准规范来说,承台桩位必须要具有很高的精度,偏差允许非常小。这是由于如果桩位存在大额度的偏差很有可能导致原承台设计和受力情况发生改变。这样一来不但会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偏差过多还会导致桩位的功能丧失,而且必须要进行额外施工来补桩。在进行土方开挖或者底板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规范对底板和承台处等部分区域进行挖掘,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这些区域的土层被破坏,要精确的控制好土方开挖的深度以及区域,防止过量挖掘和盲目挖掘。对于基础施工而言,也必须要通过防暴晒、防水、防冻等手段进行保护。
3、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施工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施工大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技术。由于高层建筑工程所需的混凝土的总量大,强度高。因此,为确保浇筑施工的工期,不仅需要配备相当数量的土泵机和布料机,同时对混凝土的配比也有相当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高泵程混凝土采用的掺粉煤灰和化学外加剂的双渗技术,保证了高层建筑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及泵送设备等相关设备的要求,混凝土的泵送高度也随之升高,现在所采用的泵送到顶技术可将混凝土直接泵送到预设浇筑高度,使高层建筑的施工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高层建筑筏基与普通结构相比,具有结构体形大、钢筋密、条件复杂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除了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等要求外,主要就是如何控制温度变化和裂缝的发生。为了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必须从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温、延缓降温速度、减少收缩、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改善约束条件和设计构造等方面全面考虑。
3.1降低水泥水化热
(1)选用低、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等。(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据试验每增减10kg水泥,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1℃。(3)尽量选用颗粒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4)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3.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冷水搅拌混凝土,或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护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光直晒,运输工具也应加设避阳设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碳磺酸钙等。(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混凝土浇筑后,做好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季应采取措施保湿覆盖,以免产生温度梯度。(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3)加強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因此,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高屋建筑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施工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多层建筑施工比较,对其差异作一简单的讨论分析。希望我们的研究对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超.浅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48.
[2]张曙光.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几个技术难度控制[J].科协论坛,2013(8):29.
[3]朱跃承.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山西建筑,2013,39(4):82-83.